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艰辛的海洋科考历程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3:04
标题: 艰辛的海洋科考历程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5 19:54 编辑
艰辛的海洋科考历程
大学毕业时,我不用太操心自己的毕业分配去向,因为在被录取前已经签署了‘卖身合同’(类似于现在的国防生)。毕业实践时也跟随指导老师到婆家——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转悠了几个月。由于广东有3位同学也是国家海洋局的代招生,我想往北走的可能性比较大。不料,毕业时却通知到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为‘三所’)报到,我的行旅只移过一条马路便到了。
到三所的前三年,作为‘海洋化学’研究室副主任的助手,在对陈国珍(原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主编的《海水痕量元素分析》一书26种元素测定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中我参与了F、Al、Se三元素的方法研究与试验。虽很忙,但很有成就感。那时,国家海洋局隶属海军管理,纪律十分严格。一到夏季,我们要被组织到海里游泳,目的很明确:‘不要求你游得多快,但务必要在海面上能持续较长时间!’我的小家就住在大学时站岗的海边,每天闻着潮起潮落的涛声,沐浴着撞击海岸的浪花;退潮时还经常到潮间带去挖贝类、检海菜。大海,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美丽、富饶!
第四年,国家海洋局决定对我国领海进行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化学等的综合调查,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综合性的海洋调查与研究。三所负责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以及南海东北部的调查。由于当时研究所人手较少,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科技人员都务必出海。我被分配在一艘由军舰改装的调查船——海调701上,开始了为时近2年艰辛的海上科考生活。
在大学毕业实践时我就曾经出过海,可那个时候主要是在海湾内进行的海洋自动测定仪器的试验与研究,虽有段时间也会晕船,但不算太严重。而1984年1月的第一次出海,由于强劲的东北风使得大海已不再那么的友善了,当调查船刚过金门岛,我便领略了其变幻无常的诡异与厉害,原心中曾经的美好形象被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浪击溃得无影无踪!调查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在浪峰涌谷间穿行,就像一个被大海拨弄于手掌之间的玩具。不多时,我就开始头重脚轻、身不由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调查船随波逐浪起伏、摇摆,随着一下子被举起、随即又被摔下的高频率反复折腾,我的脸色逐渐变得像蜡一般黄;五脏六府也开始不由自主地翻腾了起来,接着便是大口大口地猛吐,把肚里的食物全向大海交了“公粮”。可是,吐光了还想吐,趴在船舷的我犹如一只吐着白沫欲死的动物,浑身发软!心敲鼓似地欲破膛而出;胃缩成团吊在嗓子眼里,淌出的是一滴一滴黄色的、比黄连还苦的胆汁;喉咙像被塞进了一块灼热的烙铁,辣疼得喘不过气来;眼睛被一直冒出泪水所糊住、看到的似乎只是幽幽的暗光……。晕船的那种痛苦真不是用言语所能形容。
当时,最希望的是给片‘止晕’的药物,但,纪律不允许,因为我们都必须坚持工作。 船上的政委提着一壶温牛奶倒了一杯放在我的身旁,用命令的语气要求我喝下:“晕船吐光了就必须吃,吃不下去硬撑着也要吃!胃里空空的更容易晕,喝下可以再吐,但吐了必须再喝,反正胃是不能空着!”那时,闻到任何异味都感觉恶心,包括牛奶,但还是坚持又喝又吐。
当到达第一个作业点的警报铃拉响时,神经的高度紧张却能缓解晕船。我们都振作起精神,擦干眼泪、洗净脸和手,各就各位。不过,每个人的工作台下都有个塑料桶供你呕吐时使用。 海军的卫生员经常来督促我们‘吐后要再吃’。在那晕船的日子,船上总是做一些不会生硬的食物、如面食类的,以防强烈呕吐时擦破食道。但可以说,那时根本就没有任何食欲!
调查船卧室的空间很小,就像当时火车的硬卧一样挂着上下铺。由于舷窗不能开,船舱的空气实在太污浊了。 晕船时我不敢下船舱躺着,只好披着大衣在甲板上看着墨黑色、翻腾的大海;困时,和衣打个盹……。实际上,作业时很难有睡个觉的机会,因为,过了个把小时,到站点的警报铃又会把你闹醒,……。
晕船,是人体内耳前庭器平衡感受器官感受船起伏、颠簸状态受刺激的结果。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不同人的耐受性差别又很大,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睡眠状况、空气异味)等因素所影响。在恶劣的海况环境中,不晕船的人不多。 我晕船最厉害的一次是在南海作业快完时遇到了风暴,记得食物是从口和鼻子一起喷射出来的,吐完苦水后、吐出的是鲜血!但是,不管海况如何恶劣、不管你晕到何等地步,只要作业的警铃一响,都务必各就各位,因为一个萝卜拔出就有一个坑!
每当一次较长时间海洋科考返回靠岸时,心情都特别灿烂!而当我们的脚一踏上厚实的土地时,又感觉到天上的云、陆地上的山和房子等固定物像走马灯似地团团旋转,似乎是在一个失重的星球里——我们‘晕地’了。这是因为长时间在海上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上到了岸时,人的平衡意识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之故。一般要过一、二天以后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晕船,是初为‘海洋人’最为痛苦的历程,确有一些经不起风浪考验的人退出了海洋科考的队伍。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晕船是会慢慢地改善的。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历练,在后来的海洋科考时我基本不太晕了。遇到一般的风浪均可以稳稳地站在甲板上或实验室里,较自如地完成各项科考或实验任务。此时,从肚子里涌出的不再是苦苦的胆水,而是穿越在大海浪涌间的豪情和勇气!要作为一位欲与大海博弈的‘海洋人’,不管是渔民、船员、还是海洋科学工作者,都务必具备有这种豪情与勇气!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3:12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3 13:28 编辑
[attach]6768[/attach]
海水化学调查采样
[attach]6769[/attach]
已逾五旬的老‘海洋人’,晕船很严重,可工作却是一丝不苟
[attach]6770[/attach]
浮游生物采样
[attach]6771[/attach]
水文、海流的现场测定
[attach]6772[/attach]
污染物采样
[attach]6773[/attach]
流向、流速等因子观测
[attach]6774[/attach]
船上实验室的现场测定(本人)
[attach]6775[/attach]
夏季,船上实验室十分闷热,可工作过程不允许开电风扇的,唯有赤膊上阵(里面为本人)
作者: 阳光明媚 时间: 2012-11-3 13:24
好男儿!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3:35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3 15:48 编辑
[attach]6776[/attach]
衣、食、住、行
[attach]6777[/attach]
[attach]6778[/attach]
住
[attach]6779[/attach]
行
[attach]6780[/attach]
水,是宝贵的。但船上的水是有限的,须先保障工作与生活用水,故个人用水是需要定量分配的
[attach]6781[/attach]
到返航时有剩余淡水,洗澡成了第一要务
[attach]6782[/attach]
船在风浪的推动下,有时可达倾斜45度,作业时‘泡’海水是经常的
[attach]6783[/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3:5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3 13:58 编辑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1-3 13:35 
衣、食、住、行
前三照片为衣、食、住、行的环境,吃是4个人一盘菜,蹲在甲板吃饭;住为双层铺,过道只要有个人在哪坐着就过不了;遇到风浪时,甲板都泼上海水,故在船上经常是赤着脚或穿着高筒雨靴。淡水是定时定量供应的(第5张),只是在返航时如有剩余淡水时才会开放,此时,大家可以洗个痛快的澡(第6张)。作业时,海浪把你泼个透顶也是常有的事。海洋科技工作者就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中顽强地工作的。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4:0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3 15:50 编辑
[attach]6789[/attach]
春
[attach]6790[/attach]
夏
[attach]6791[/attach]
秋
[attach]6792[/attach]
冬
经过一年的艰苦历练,虽然身体消瘦了,但我们都学会适应于多变的海洋,有了海洋人的豪气与勇气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11-3 14: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4:43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7 11:35 编辑
海洋科考插曲
[attach]6802[/attach]
当时在闽东有类‘水上人家’(图1~3)、其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均在船上;其船后挂钓着的是饲养家禽的笼;晚上回岸后,渔船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渔村。次日,他们迎着曙光又出发了。水上人家生活很艰辛,尤其是子女的教育;他们就是如此世代生存下来。 现在,‘水上人家’都上岸了,‘水上人家’也成为海洋人的历史之一。
[attach]6800[/attach]
渔村
[attach]6803[/attach]
迎着朝阳又出发
[attach]6804[/attach]
这是我们在台湾海峡中部调查时,看到一渔船上的人用竹竿撑着裤子在船上拼命招摇呼救,我们知道他们有难了。当我们向其靠近时,得知这是惠安的一家渔民,其渔船因动力失灵,在海上已漂流了5天了!于是,我们决定暂缓作业,先行救人。 本图是我们的海军战士把缆绳抛向渔船。
[attach]6806[/attach]
当我们把缆绳固定好了后、给他们补充淡水和食物时,船老大(父亲)流下了男子汉庄严的泪水!
[attach]6805[/attach]
这一家‘海洋人’获救了。我们把他们交给了泉州边防站之后,又调转船头继续出发。没有锦旗、没有报道,唯有是海洋人的真诚感谢! 海洋人就是在如此艰辛环境生存、并与各种风险博弈。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5:1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3 16:12 编辑
[attach]6808[/attach]
当年,我海军最多的舰艇应属此类的鱼类快艇
[attach]6807[/attach]
当年的海洋科考是在两岸还是敌对状态下进行的,我们经常需要海军予以护航。在海上也时常会碰上台湾给金门、马祖的海军运输补给船队,根据惯例,我们都是礼让先行的;因为大陆政府并不想把金门、马祖困得无法生存而抛弃!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事,如在一次大雾弥漫整个海面,能见度不足200米,调查船上的导航系统已无能为力时,我们发报要求海军无线电导航。很快,我们就收到了导航信号,可船上的指挥员感觉不对头;再发报与海军核实,结果是马祖的‘国军’给往马祖岛方向导的航,而往哪个方向走可能会触礁!
在完成了台湾海峡中西部调查后,我们奉命越过中线到澎湖列岛南部进行25小时的综合科考。当我们抛锚作业约5小时时,“国军”的炮艇过来了:甲板上除了一位穿着救生衣的摄像人员外、看不到其他人;可,该炮艇保持距离绕着我调查船行走时,其炮口始终自动对着我船。我也曾走过多个海军基地,但看到像这么先进的炮艇还是第一回! 两船之间用灯光信号进行联络,我船除了悬挂国旗外、尚挂着国际科考的旗帜,我们表达了仅仅是对南海上升流进行考察。可,炮艇始终还是绕行监视我们。 天色快黑时,“国军”又增派了三条更大的军舰和一条拖船,并用灯光信号通知我们:他们要在该海区进行军事演习,请我们迅速离开,否则,后果自负!考虑已完成了13个小时(一个潮汐)的调查,基本已达到目的。我船便起锚返回,当船过了海峡中线时,我海军接应舰艇施放了烟雾,我们在烟雾幕中顺利返回。 这次科考,让我感觉最大的不是恐惧,而是诧异——两岸海军的力量竟然如此之悬殊!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5:21
[attach]6809[/attach]
海鸟,给我们的是一种亲切感!每当远洋科考时我们所能见到的是仅仅蓝蓝的天、天上飘游的云和几近墨黑色的海。船在行进而我们却不知东南西北。而每当我们看到有海鸟出现时,心中就开始欣喜:因为意味着离大陆或海岛不远了!海鸟,尤其是海鸥喜欢跟船走,因为船上丢下的剩余食物以及螺旋桨所打起的鱼类都可提供其充裕的食物。我们也喜欢海鸟,因为它是与我们最亲近的动物了。看着自由飞翔的海鸟,寂寞的心总是随之飞翔!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5:30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3 17:20 编辑
[attach]6810[/attach]
当时,参与南海东北部科考任务的曙光-06科考船
完成近岸海洋国土综合科考累积了经验和实力后,正当我们雄心勃勃地计划往更遥远的海洋国土以及大洋进军时,因军队的大缩编,国家海洋局被海军缩掉了。先是抛给国防科委管理,后又被退给国务院代管,最后,被挂靠于国土资源部。在那些年头,一切都必须向‘钱’看,而只会花钱不能短期内体现经济效益的国家海洋局被冷落了。
三所成为厦门市经济收入最差的单位(因为是驻厦单位、特区补贴等全没有),当时周边的姑娘如果不听父母的话时就被恐吓: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嫁给海洋三所的!三所人员因为穷,很多男孩找不到老婆。因此,大量青壮年人开始流失了,或到企业或出国。三所为了生存计也发展了不少的经济实体——公司林立;最后,一个师级单位的机构仅保留一部小车!
为生存计,我也曾留职停薪、借钱办了个小小的科技公司。可是,不到一年,就感觉到我不适应于‘下海’,于是乎,把公司交给一亲戚,我又上了岸。这是我的明智之举——商海无边、回头是岸!那些年,除了申请一些国家科学基金外、就是搞些横向技术服务,就这么地迷迷糊糊地度了过来。海洋科研的曙光在哪里呢?这是当时‘海洋人’都在探索的问题。
随着国际海洋主权与资源争端的加剧,国家海洋局又逐渐被社会所认识和关注。南海争端其实也存在着我们虽有条件、但不够重视的因素。
现在,我们的海洋科研实力已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海洋科研人员却存在严重的断层!已近暮年的我们还需承担起重任——带好新一代的海洋人,因为,他们才是我国海洋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3 16:09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3 16:10 编辑
阳光明媚 发表于 2012-11-3 13:24 
好男儿!
谢谢!这是职责之所在。换成其他人也一样会这样去做的。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2-11-3 18:11
老兄,干的不错。海洋是未来资源的重要来源。你的接班人不会少的,不会寂寞,放心。
作者: 尹一波 时间: 2012-11-3 18:43
本帖最后由 尹一波 于 2012-11-3 18:48 编辑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1-3 14:06 
春
夏
欣赏海洋人的豪气、勇气!!
OK :阳光总在风雨后 ! ! !
作者: 汤耀龙 时间: 2012-11-4 15:24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1-3 16:09 
谢谢!这是职责之所在。换成其他人也一样会这样去做的。
把您的历程传承下去,作为年青一代奋斗的榜样。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11-4 17:01
这个人生经历很有特色,留下丰富的生活体验,也有很重要的科技研究贡献,很有意义。留下这么多宝贵的工作照,也是难得的历史见证。
从另一个角度看,林教授后来涉足食品饲料行业,虽有主客观因素,实际上等于是走入旁门左道了。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2-11-4 21:40
没有该行业,他也不成林老板了。经济还是要抓的。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5 00:2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5 00:23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11-4 17:01 
这个人生经历很有特色,留下丰富的生活体验,也有很重要的科技研究贡献,很有意义。留下这么多宝贵的工作照 ...
老兄,数日网上不见您的音信,颇为思念。我今日又回云霄再尝了‘九米街水面’和‘东山湾海鲜’,带回了云霄的肉丸、韭菜、地瓜、芋头和下河的金枣,收获颇丰。羡慕吧!想吃得安全、实在一些,常回家走走吧。
涉足食品、饲料行业,虽是走了入旁门左道,也是无奈之举、生活所逼。但有我们的参与,更有利于这些行业的规范与进步。待有空时再向您汇报涉足食品、饲料行业的过程。
作者: 黄文骅 时间: 2012-11-5 10:30
我曾晕过船,体验过那种晕船难受的滋味。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2-11-5 17:36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2-11-5 17:40 编辑
海洋科研工作充满艰辛和挑战,能战胜各种困难,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勤奋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无怨无悔,确实不容易。
对于海洋工作者具有的勇气毅力、执着敬业,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林教授把晕船的感受描述得十分惊心动魄,真切可信。我相信晕船的生理折磨一定比晕车痛苦十倍以上。汽车只是在平地上奔驰,而海船却是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大起大落,抛上摔下,反复不停折腾,这种严峻考验,就连年轻力壮的海军水兵都受不了,更别说普通的文弱书生。
平时我坐汽车,只要坐一个小时以上,就开始头昏脑胀,肠胃翻腾,说不出的难受,为此常自动放弃旅游(坐长途汽车)机会。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5 20:22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5 20:26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2-11-5 17:36 
海洋科研工作充满艰辛和挑战,能战胜各种困难,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勤奋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无 ...
晕船确实是痛苦!不仅人类会晕船,有些动物也会。 我们的船靠岸时,老鼠会沿着缆绳‘偷渡’上船。在有一次风浪较大的航行中,我看到甲板旁边有一只老鼠晕得一直在发抖,它那两只眼睛悲伤地盯着我,我也一直看着它;可它却无法挪动四脚逃生。当然,船上是不欢迎这类动物存在的,船上的战士用竹扫把一下子就把它挑下了大海。或许,这正是它盯着我的愿望所在——解脱!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2-11-6 18:10
科学家时刻带着探究的眼光,探寻奥秘,竟然看得出老鼠的悲伤?
如果遇到动物保护主义者,会不会说你们乘鼠之危,杀害小动物?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7 11:07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7 11:18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2-11-6 18:10 
科学家时刻带着探究的眼光,探寻奥秘,竟然看得出老鼠的悲伤?
如果遇到动物保护主义者,会不会说你们乘 ...
蟑螂、鼠类好像还没有被列入人类对其保护之列!因为,它们即严重不执行计划生育、也太不遵守社会纪律与公德了。这两种动物都会出现在船上;老鼠除了与人争食之外,还会到处乱啃。最令人担心的是把电线啃破,一旦线路被啃破没及时发现的话,任何安全问题的出现都成为可能!此外,它还会趁危欺负人——我们有位老先生因晕船严重,躺在床上时与死了的差不多,在船上经过历练的‘老’老鼠尽然还爬到其床上啃他的脚趾头呢!
‘偷渡’上船的老鼠非常不好处置,因为船舱好多即阴暗又狭小、尤其是管道的地方可供其躲藏,抓之很困难;用药毒死的话又担心其死在难以清理的地方,那可就麻烦了;当时,惟有用鼠笼捕之,而有经验的老鼠才不吃这一套呢!故,船靠岸时,缆绳上都要套个类似灯罩的挡片以防止老鼠“偷渡”上船。这家伙,人类皆恨之入骨,可能惟有黄添成之类的会可怜它。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7 19:18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7 19:20 编辑
中国“海洋人”又出发了
[attach]6901[/attach]
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于11.5从广州出发了,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前往送行,随后慰问了刚刚完成钓鱼岛海上维权任务返回广州的“中国海监83”船及南海分局海监队员。同时,刘昆同学代表广东省政府对刘赐贵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而进军西太平洋的海洋科考队也已经在青岛待命出发。
祝愿这些跨出中国领海、走向大洋的“海洋人”一路平安!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2-11-8 12:03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2-11-8 12:05 编辑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1-7 11:07 
蟑螂、鼠类好像还没有被列入人类对其保护之列!因为,它们即严重不执行计划生育、也太不遵守社会纪 ...
教授说得对,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的确很讨嫌,到处挖洞搞破坏咬坏东西,最可恶的是还传播疾病。公厕、垃圾堆等龌龊地点,常有老鼠出没,从如此肮脏地方,再窜到人类活动场所捣乱,实在太恶心了。
作者: 尹一波 时间: 2012-11-8 22:14
本帖最后由 尹一波 于 2012-11-8 22:15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2-11-8 12:03 
教授说得对,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的确很讨嫌,到处挖洞搞破坏咬坏东西,最可恶的是 ...
何止啊,那讨厌的家伙还喜欢偷地里的番薯之类作物吃,更可恶的是,偷吃我种的豆豆!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2-11-9 17:34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2-11-9 17:36 编辑
尹一波 发表于 2012-11-8 22:14 
何止啊,那讨厌的家伙还喜欢偷地里的番薯之类作物吃,更可恶的是,偷吃我种的豆豆! ...
种的什么豆豆?老鼠是偷吃新鲜的豆角吗?辛勤劳动的果实,老鼠倒抢先偷吃了,实在可恶!
老鼠可精灵了,啥都会吃。我家曾进驻过一只老鼠,每晚都要在客厅墙角吃一堆瓜子,瓜子壳剥得很完整,比人剥得都好。
作者: 尹一波 时间: 2012-11-9 17:44
本帖最后由 尹一波 于 2012-11-9 17:45 编辑
本想找找乐趣!可种的甜豆刚冒尖,居然被鼠辈给掏出来吃了。
剥瓜子功夫一流哦!看来,讨厌的鼠辈也有自家的生存技能!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11-9 22:27
又是非常6+1的羡慕,又是非常6+1的妒忌。
我强烈建议:把这几十年的科考过程加上三角恋,加上矛盾冲突,写成电视剧本,肯定受同学们欢迎。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11-9 22:29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1-7 19:18 
中国“海洋人”又出发了
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于11.5从广州出发了,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前往送行,随 ...
市长高升成你们的局长。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9 22:50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9 22:51 编辑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11-9 22:27 
又是非常6+1的羡慕,又是非常6+1的妒忌。
我强烈建议:把这几十年的科考过程加上三角恋,加上矛盾冲突,写 ...
黄老师,很遗憾,我们船上的动物除了老鼠、蟑螂可能有雌性的,人员全是雄性的。如何“三角恋”?
说实在的,我们的青壮年女性也都出海,但她们被安排在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卫生间足够的船上。她们同样经历了风浪和艰苦生活的历练,有些女同胞在船上的表现还超出了男性! 我们的女同胞们更具有海洋人的豪气与勇气,是值得敬重的女人!因此,就没必要去低俗她们,也就是没有“三角恋”的必要了。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11-9 22:54
“没必要去低俗她们,也就是没有‘三角恋’的必要了”,这个观点不敢苟同。三角恋怎么会低俗?优秀的青年,比如你当时,起码不止三角。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11-9 22:59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艰辛的海洋科考更应该男女搭配。你们上级想不到的,现在咱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帮助想到,以电视剧的形式穿越回去,重来,让你们那艘科考船也安排女科学家一起出海。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9 23:0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9 23:07 编辑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11-9 22:54 
“没必要去低俗她们,也就是没有‘三角恋’的必要了”,这个观点不敢苟同。三角恋怎么会低俗?优秀的青年, ...
黄老师,实在见笑了。我是自小学到大学都没有遇到欲正眼看我一下的女性,何来的优秀?如何三角?不谈此话题了,否则,又会伤心得睡不着觉!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11-9 23:29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1-9 23:06 
黄老师,实在见笑了。我是自小学到大学都没有遇到欲正眼看我一下的女性,何来的优秀?如何三角? ...
不说了。对不起,让你想起年青时伤感的往事。已到这个岁数了,坚强不屈些,失恋不丢人。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11-9 23:33
本帖最后由 黄厦选 于 2012-11-9 23:34 编辑
说实在的,很佩服你。心胸宽广应该还跟你的经历有关吧。毕竟是海洋人。
我乘汽车都会头晕,要是像你们那样在海上一年多,恐怕肠子吐出来都还不算完。所以还要加上非常6+1的恐怖。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9 23:33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10 01:10 编辑
男女海洋人同舟共济
[attach]6920[/attach]
不论是近海、还是远洋科考,女“海洋人”都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与男性同事一样经受晕船痛苦与海上的艰辛,还要承受男同事所不存在的痛苦。 如在近海局部科考时,由于使用大船的不方便,我们经常在当地雇用渔船,而一些渔船上缺乏卫生间。有些科考项目不得不(因专业或人员不足)需要女性参加,整天海面上的作业,内急是常态化的事。对于海洋人的女性,“豪气”是必要的条件!只要听到“男同胞全体向前看”的命令时,我们就知道女同胞需要解决问题了。男性亦然。我们男女海洋人就是这样默契、和谐地同舟共济,顽强、科学地为海洋事业而奋斗着的。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11-9 23:40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1-9 23:33 
男女海洋人同舟共济
不论是近海还是远洋科考,女“海洋人”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与男性同事一样经受 ...
林教授应该在镜头的这边吧。真会抓拍。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9 23:47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9 23:48 编辑
黄厦选 发表于 2012-11-9 23:40 
林教授应该在镜头的这边吧。真会抓拍。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们不用“琵琶”遮脸,一般是拉开雨衣作为“遮羞”布。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2-11-16 17:30
建云,搞海洋研究,东海快没有鱼了,不想一想怎样恢复生态平衡,让中国近海能恢复生机,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16 22:5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17 11:35 编辑
tianch 发表于 2012-11-16 17:30 
建云,搞海洋研究,东海快没有鱼了,不想一想怎样恢复生态平衡,让中国近海能恢复生机,提出政策建议? ...
黄老弟,虽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是我们的职责,但渔业捕捞是农业部所管辖的事,沿海工业发展与排污是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事,……。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喜欢吃鱼的是绝大多数,包括沿海的和尚都在食荤呢,难啊!
至今,所能控制的唯有是‘鱼类产卵季节的休渔期’,但休渔期一过的滥捕又如何控制呢?况且,海洋渔业资源是动态的,周边国家的滥捕行为,如日本人常态化的大量捕鲸等,又有谁可以控制呢? 目前解决鱼类资源日益匮乏和十几亿人吃鱼问题的另一途径是‘人工养殖’。近些年来中国在鱼、藻、虾、蟹、贝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养殖鱼类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了渔业捕捞量;也跻身成为世界上养殖渔业的最大国。其中,水产饲料科技工作者的功不可没!但,我们的所为能得到几位国人的承认?恐怕所听到是指责的多于褒扬的。有时感觉:烦!
生态失衡已是全球性的问题。大自然的生态一旦失去平衡,恢复之并非朝夕的事啊;不少是伤害到子孙的利益,有些可能根本无法恢复!记得毛泽东曾经一句名言:党的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试问:当GDP与生态失衡之间产生矛盾时,我们现在的地方官员会做出的是什么选择? 您的忧虑没错,不得不忧啊!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2-11-17 14:07
能不能把密网大拖网捕鱼,当成违法,严加惩治。日本捕鱼是用钓鱼。所以小鱼可以保留下来。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1-17 23:2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1-18 18:53 编辑
tianch 发表于 2012-11-17 14:07 
能不能把密网大拖网捕鱼,当成违法,严加惩治。日本捕鱼是用钓鱼。所以小鱼可以保留下来。 ...
农业部对渔网的目径、作业捕捞方式均有规定,渔监管理部门也在监管,这些事不必我们操心。纠正一下,日本也有网捕,不同的是他们的渔船返回时卸下的是罐头、鱼片和鱼粉,我们却只能是冰冻的鱼。而用钓的是鱿鱼、鲨等鱼类,我们也一样。日本是个诸岛组成的国家,四面环海、面向太平洋与北冰洋,其渔业资源之丰富属世界之领先,资源状况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别。即使如此,日本人也未必对全球生态负责任,其最残忍的是炮镖捕杀濒临灭绝的鲸鱼,虽遭国际上屡屡谴责,但日本人却屡屡不改。请勿常拿日本人作为我们的榜样,伤感!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2-11-27 10:46
日本在自己的经济专属区实现的是保护性捕捞。抓大放小,渔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咱们是种群灭绝的捕捞。大拖网,密网,整个鱼群都消灭了。儿时,一斤黄花鱼0.40元,如今听说大的野生黄花鱼1斤已买到1000多元。小时,中学老师告诉我们全世界人民都在受苦,我们过着全世界最幸福的生活,我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解放全世界受苦受难的美国人民,台湾苦难同胞,,,,。93年到美国,发现美帝国主义还没有到死亡的时候,住在乡下,好像来到一个世外桃园。美国人道德修养怎么跟书上都不一样。和谐互爱。电视里的日本人都是魔鬼。在日本生活,80岁老人早晨相当于从漳州自己搭车来到云霄来给公民馆给我义务上日语课。中午自己定一份盒饭,吃完,下午回家。风雨无阻。老人家以前也是个干部啊。年收入100万人民币。怎样看都不像魔鬼,倒像个天使。老百姓很相信媒体,听党的话,结果到股市的老百姓财产大多都成了灰。我相信的是找企业的真正价值,不听话,所以才能活到现在。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2-11-27 10:53
竞争中,我们要学习各国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和文明发展成果。看不起别人,先要虚心了解别人,做得比别人好,然后才翘尾巴。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2-22 19:20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2-23 08:14 编辑
“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科考的顺利归来
[attach]8453[/attach]
历时近50天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科考队克服了季风大浪等困难,顺利地完成了预订的任务,返回祖国
科考船缓缓地驶入厦门西海域
[attach]8454[/attach]
今年5月,曾经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潜下7062米的“向阳红”09号科考船
再度完成“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等综合性科考
[attach]8455[/attach]
后甲板大型吊车是为大型潜水器升降所准备的
[attach]8456[/attach]
我所参与科考的“海洋人”回家的感觉都写在脸上
[attach]8457[/attach]
接船的我们即没有敲锣打鼓、也没有鲜花彩旗,唯有激情
[attach]8458[/attach]
在“向阳红”09号会议室里,看到签满参与者名字的“蛟龙”号海试队的旗帜
[attach]8459[/attach]
船上会议室,首席科学家向所领导与专家们简单汇报了本次科考项目的完成状况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2-12-23 18:21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2-12-23 20:20 编辑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2-22 19:20 
“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科考的顺利归来
历时近50天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科考队克服了季风大浪等困 ...
海洋人确实辛苦,一出海就得在大海上漂泊几十天。
所有人的开心笑容写在脸上,回家的感觉真好!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2-23 20:3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2-12-23 20:38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2-12-23 18:21 
海洋人确实辛苦,一出海就得在大海上漂泊几十天。
所有人的开心笑容写在脸上,回家的感觉真好! ...
“回家的感觉真好!”这是每个远洋科考人员的相同心情。
“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项目,本环境化学中心有4位小伙子参与;是我把他们送到青岛,并协助安装、检查设备后目送他们出海的。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返回时,我理所当然要去迎接。同时,也协助把所采集的样品与卸下的设备运回实验室。
我们“海洋人”因同舟共济而显得更加的团结友爱,这是我们的优良作风。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2-12-23 20:53
林建云 发表于 2012-12-23 20:36 
“回家的感觉真好!”这是每个远洋科考人员的相同心情。
“西太平洋海洋环境预警”项目, ...
不愧是关心年轻人的好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榜样!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12-23 21:17
大洋科考船的吨位虽都是二千吨级以上,但在大洋的波浪中仍然是一叶扁舟。巨浪可能把船只高高地举起、重重地摔下;颠簸、起伏是正常事;最为可怕的是船只被托到浪尖上被摔下时,有时螺旋桨还会打空,空转的螺旋桨是危险的!
[attach]8478[/attach]
为防止因颠簸、起伏所造成的安全问题,船上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以及瓶瓶罐罐都必须捆绑固定
[attach]8479[/attach]
远洋科考是无法中途补给的。因此,上船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十分认真细致,不得出现任何纰漏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