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征文:关于劳动的随想 (五班 张谊) [打印本页]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12-25 11:49
标题: 征文:关于劳动的随想 (五班 张谊)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12-25 12:07 编辑
关于劳动的随想
(张谊)
知青岁月已渐行渐远。脑海里有个疑问,曾经百思不解。
古往今来,劳动的伟大意义备受赞颂,劳动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然而,知青们上山下乡劳动锻炼,为什么体验到的却多是沉重与艰辛?
用历史的宏观的眼光去看客观世界,毫无疑问,劳动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必由之路;是开发利用自然的必要手段;是产生思想智慧的重要途径。社会因劳动而发展进步,生活因劳动而丰富充实。劳动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使人们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欢欣。
然而,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另外的角度看,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应该是力所能及的。劳动必须量力而行、劳逸结合,方能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体力充沛,劳动可持续。劳动者应该得到与劳动强度、劳动难度、劳动时间相适应的劳动报酬,获得良好的劳动保护。如果劳动强度过大,超出劳动者承受能力的限度,劳动可能变成沉重的负担,甚至是痛苦的磨砺。
为使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依靠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机器设备,代替人类工作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洗衣机代替双手洗衣服;
自来水自动送水到千家万户,不论楼有多高都能送到;
车辆、船舶、飞机等等交通工具的制造运转,帮助人们快捷运输各种设备物资,助人轻松远行;
农机具替人插秧播种、犁田耕地、收割加工;
工业生产流水线源源不断生产出五花八门的生活必需品;
……
如今,当我在公园散步或晨练时,看到园林工人的劳动方式已经大有改进。修剪多余树枝,用的是电锯,锯树枝像切豆腐一样省力;用电动割草机除草,不一会儿就横扫一大片;年轻工人有的边劳动边听音乐,一派欢乐气氛。看着他们劳动时开心快乐的模样,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如果当年林场白花洋间伐劳动提倡循序渐进,挑担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左倾”,超出体力负荷限度拼命蛮干;或者适当改进劳动方式,比如修建小型车道,推车运送木柴,减轻劳动强度,劳动就不至于难以承受,甚至损害健康。
如果能够公开公平地为知青多提供一些学习、就业、提升的机会,让大家对工作职业拥有选择的权利,奋斗有目标,前途有希望,对人生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艰苦的日子就不会那么难熬……
适当适度的劳动可以学习知识,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人们切身体会到劳动创造的艰辛,因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远离奢侈和浪费。然而物极必反,艰苦劳动的强度如果超出人们的体力耐受能力,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不到改善和希望,则会令人感到心情压抑,消沉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热情。
中学毕业正值大好青春年华,本该是年轻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技能,以便日后更好服务于社会的时期。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年许多知青只是被简单当作劳动力,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种作法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造就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专门人才,无疑都是一种耽误和损失。
岁月流逝,时光流转。回顾历史,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知青“上山下乡”或许是国家领导层不得已而为之的决策。因为经历十年文革,各行各业许多生产活动限于停顿,生产力停滞不前,缺乏各种就业岗位。国民经济发展迟缓,导致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因而也就无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待遇,更无力改善劳动环境条件。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终究在不断发展进步。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较大改善。如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劳动者对于学习、就业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空间,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并不断改善。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能切实感受到:
劳动是光荣而快乐的!
工作者是美丽而幸福的!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12-25 12:11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12-25 12:12 编辑
上文所述一些粗浅认识属于一己之见,或许存在偏颇不当之处,敬请编辑组和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看法及意见,以便提高思想认识,纠正偏见。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3-12-25 16: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长乐 时间: 2013-12-25 23: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12-27 11:29
会长补充得好。适当的劳动最好是主动的,力所能及的,方能激发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潜力和创造力。
被动的劳动(比如犯人劳动改造)只能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12-27 12:04
谢谢秘书长鼓励!短文没你说的那么好,过奖了。
多年来,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劳动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扪心自问,自己并非属于偷懒一类,工作学习劳动都比较努力。在林场时,也曾竭尽全力磨练自己,但由于过于劳累,体力透支,心情一直比较压抑。
直到改革开放多年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原先的疑问终于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解释。国家社会发展经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劳动绝不是为了过苦日子。劳动创造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艰辛的劳动正是为了使劳动者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劳动者应该公平分享劳动成果,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作者: 陈长乐 时间: 2013-12-27 1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3-12-27 16:14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2-27 16:33 编辑
当年,那些“量力而行、劳逸结合”的劳动者肯定被定性为“落后”、“懒惰”分子,林场不正是这样吗?
不过,人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历练之后,将会更加懂得什么是艰辛、什么是幸福;在后来的人生路上,才会比较经得起生活风浪的起伏与挫折,才会满足与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3-12-30 10:49
被你说中了。在当年劳动竞赛热火朝天氛围中,如果有人挑担分量少,或者经常歇脚休息的,就会被认为有点偷懒。应该为这些人平反才是?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4-1-6 18:45
没有啊,没有一定的压负荷,体力,能力就不会提升。年轻人有很大的可塑性。我不是长,但练武,就是这样压出来的。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