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怀念孙道中老师(6班):汤锦发
[打印本页]
作者:
阳光明媚
时间:
2013-12-25 18:17
标题:
怀念孙道中老师(6班):汤锦发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1-4 23:25 编辑
怀念孙道中老师
孙老师是我在高中时期最难以忘怀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1972年春,当我就读于云霄一中高中时,第一堂数学课,一位面貌俊秀,身材瘦弱,中等个子,饱经沧桑的中年人大步迈进教室。他那深邃的目光,看人似有入木三分之感。他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是福建永春人,住在云霄师范宿舍,从今天起当我们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欢迎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去找他。他那简明扼要的开场白,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孙老师授课,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言生动,讲解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难点重点,注重举一反三,富有哲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方法时,说到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分解为二个一次方的代数式相乘,以求方程的根,得到结果,让复杂变为简单。他在课堂上,象一位慈父似地对我们循循善诱,用他那特有的洪亮的声音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走出社会后,要面对许多复杂矛盾的人和事,但你们要鼓足勇气,以简单对复杂,化复杂为简单。”我在课堂上对他的解题方法是理解的,但对他让复杂变简单的人生道理却似懂非懂。这堂数学课,充满哲理。老师教的这个哲理,我是走出社会很久很久以后才逐渐理解的。变复杂为简单,化腐朽为神奇,以达到最终完美的结果,不正是我们在工作中所需的吗?我们不都是在寻求变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吗?把一件复杂的事分解为简单的工作项目,一个个完成,以追求完美。如一个产品几十道工序若由一个人来做,显得十分复杂,但把它分解为一道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人完成,重复做一件事,工作就显得非常简单了。老师教会了我们数学知识,也教会了我们用思考的方式,妥善处理复杂实务的工作。
孙老师待人接物十分和气,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十分融洽。我们都以为他是好好先生。一位初中被他教过的同学偷偷告诉我:“哎!你才不知道老师的厉害呀!”这位同学说,在初中有一次上课时,当时全校公认最调皮最难剃头于继进同学,在课堂上捣蛋,老师左劝右劝不听,气坏了,他不声不响地走到于继进同学身边,挥起教学的直尺,啪的一声,只见于继进同学捂着被打疼的手背,他从来没见和气的孙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吓得一点也不敢吱声。从此,他在孙老师的课上,再也不敢捣乱了。我们知道这件事后,才知道老师的厉害。在老师课上,我们班的秩序都很好,老师也没发过一次脾气。
孙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赞誉,我们都喜欢听他的课,全班学习风气很好。数学成绩不断提高。好多同学甚得孙老师的赞赏。他对我们疼爱有加,课余时间不辞劳苦为我们讲解难点重点,提高数学成绩。但
当时,或是受文革遗风的影响,或是当时城乡习惯的差异,班里同学分成两派。我们这一派以城郊平民子女为主,另一派以山区的农民子女结群。两派矛盾日深,势同水火。
文革留下的不良风气重现。做为班主任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时常找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谈心。教导我们相互理解,同学情谊最珍贵,不应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可惜当初我们不懂事,听不进去,没有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直到参加工作后,我才真正地体会到同学之情的珍贵。通过社会上的磨练,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真正地体会到同学情谊的珍贵,同学之间做事,谈话,不设防。这就是同学情的珍贵之处。这几年来通过对农村同学的交往走访,我也充分理解当年农村同学到县城求学的艰辛,也对当初学生时代的幼稚行为感到遗憾。在此我也很欣慰地告慰老师的在天之灵。我们全班的同学已经和好了。现在全班同学都很友好,很团结、互帮互助,每年都有同学聚会,请老师安心。
在当初,老师的经济条件很差。有两个孩子,师母没有工作,在家照看孩子。他的家清贫而洁净。老师以微薄的薪资支撑一个家。能帮老师做点什么呢?我们几位同学商量后,帮老师买煤粉印蜂窝煤,节省点费用。高中时期的二年多来,我们每月都坚持一天去做这件事。有的同学借来手推车到煤炭站运煤粉,借来煤印和锄头,挖黄土,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老师烧水泡茶,招呼大家喝水休息,当看着我们个个都手黑脚黑脸也黑时,他开心地笑了,当我们把晒干的煤挑进厨房叠好后,就开心地回家了。每次老师要留我们吃饭,但我们知道他的经济困难,都婉言谢拒。做煤炭辛苦,但大家心里十分乐意和高兴,能为老师做点什么,是件十分开心的事。
直到74年11月毕业之际,上山下乡开始了。人心都散了。为将来的日子怎么过而忧心,也由于当时的年轻无知,没和老师道别,就下乡去了。在他调回永春时也没有为他送行。只有我班吴友福同学在永春当兵时,才托他代表众同学向他问候,后来才有书信来往。今天想起来心里深感愧疚。94年同学会,老师们都来了,在学校聚会发言时,老师做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几度哽咽,此情此景,感人至深,我们都知道老师是性情中人。事后,老师还赋诗留念。会后,师生聚在一起大家聊得十分开心。我们还留老师在云霄小住几天,在云霄宾馆燃放鞭炮欢送老师,用专车把老师送到东山,漳洲吴友福,张小婉同学处游玩。
与老师离别后,1998年他的一个亲戚因经济纠纷被云霄人抓在马铺乡下,后经我们几位同学竭力相助而最终妥善解决此事。事后老师到云霄一趟,与我们见了一次面。没想到这是最后的诀别。当我再次听到老师的信息时,竟是他与世长辞的噩耗。几位同学组织捐了一些钱给师母,但没有组织同学到永春吊念,以表师生之谊。今天回想起来,愧疚之心油然升起,在此只能跟老师说声对不起了。
今天是我们高中毕业四十年的日子,老师的情意,永远烙印在心。他的音容笑貌,他上课的情景,永远烙在脑海深处,永远忘不了。我是他无数学生中最平凡没出息一个,今天本来应由仕途顺畅事业腾达的同学来撰文纪念师恩,方能衬托出老师的成就,由于我的不知天高地厚,就冒昧提笔,以平常之心记述了这些平凡事。权当对老师的一种思念和追忆吧!行文最后,就以我们班1994年告别老师时送的书法联为结吧。
日升月盈,二十个春秋星移斗转,
瑾怀瑜握,五十名学子情牵梦萦。
敬爱的孙老师,云霄一中七四届高中六班的同学永远怀念您!
七四届高中六班
汤锦发
2013.12冬至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3-12-26 09: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1-29 11:48
汤锦发怀念孙老师的文章情深意长,生动感人,多角度描绘出了孙老师可亲可敬的形象,也写出了昔日学子尊师感恩之心,表达出74届学生的普遍心声。我同样很感念孙老师为人仁厚,对学生关怀备至。当年我要跳班,他极力挽留,后来还是多亏他慈悲为怀,同意放人,并主动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与施天招老师、王新潮老师协商,我才能调到原4班。往事历历,再次同表深切怀念!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