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老知青寻觅当年激情岁月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5-3 16:05
标题: 老知青寻觅当年激情岁月
林场老知青寻觅当年激情岁月
(响应秘书长“有车出车”的号召,5.2早上我随着‘圆岭国营林场’的老知青团队前往圆岭林场及其‘高地岭工区’,见证并分享了老知青同学的激情。)
[attach]22178[/attach]
圆岭林场场部
咋不见那一排排黑瓦石墙的知青房
咋不见那曾作为植物营养源的厕所
咋不见那大伞般枝繁叶茂的大树和树下的石台
咋不见这山坡地上的红薯、花生和绿篱笆墙?
咋不见……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5-3 16:1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5-3 16:13 编辑
[attach]22179[/attach]
一到昔日青春回荡的地方(高地岭工区),老知青们个个精神抖擞、步履豪迈
[attach]22180[/attach]
工房依旧在 只是主人改 问君想什么? 心潮在澎湃!
[attach]22182[/attach]
曾经把墙壁熏黑的“大厨”,现在还在‘五味杂陈’,……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5-3 16:1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5-3 17:35 编辑
[attach]22183[/attach]
“新主人一块儿合影吧”
[attach]22184[/attach]
在这块曾经燃烧着岁月、奔放着激情的多梦热土上,他们思绪万千、激情澎湃……。 想些什么?还是留待这些‘圆岭林场’老知青们坦诚“交代”吧。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4-5-3 21:41
知青们你们辛苦啦

作者: 黄方忠 时间: 2014-5-4 00:09
谢谢林教授!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2:03
谢谢林教授现场报道,说出了林场知青的感受。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7:58
多谢当年的知青队长方忠同学带领知青们回到曾经生活劳动过的地方,去追寻青春的足迹,去看看林场的发展变化。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02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5-23 18:30 编辑
近年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林业投入,林场新建办公楼造型新颖,条件不错。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32
总场办公楼远景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35
总场知青宿舍摇身一变,建成一排汽车库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43
知青战友在一起,天气晴朗心欢畅。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46
不知名的小花竞相怒放。
花儿谢了明年还会开,青春一去不复返。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48
当年的柳教授、如今的柳专家记忆超群,冲在前面介绍林场的今昔变迁。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51
昔日的食堂、大榕树不见踪影,只有芳草萋萋随风摇曳沙沙响,仿佛在诉说过去的故事。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54
化粪池已夷为平地,这里土壤特别肥沃,周边草木繁茂。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3 18:59
黄财神不仅热衷炒股,也喜欢自然界的花花草草。
作者: 陈伟芬 时间: 2014-5-25 17:09
很棒!
留些景色,让我们回忆无限。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8 12:57
林场的景色真不错。
总场一景: 蓝天飘白云,红土长绿树......好美!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8 12:59
小树长高了,知青长大了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8 13:01
新老工人亲切交谈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8 13:02
将欢聚时刻定格在记忆里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5-28 13:05
当年林场之花美丽依然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5 11:16
岭脚工区曾是知青大本营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5 11:18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5 11:22 编辑
财神掌管过知青点财务大权,初显理财天赋。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5 11:20
果树林丰收在望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9 12:59
参观林场老技术员新家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9 13:01
万绿丛中几点红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9 13:02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9 13:06 编辑
知青女将喜重逢 (注:照片似乎有点变形,无法重拍,将就看看)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4-6-9 16: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4-6-9 17:36
王明金,林场技术员,后来的场长,见面已经认不得我了。说我完全变样了。但一想起我,就提起当年在坪水清晨5点钟,炊事员开始忙做早餐时,我借助早上炉灶口的烧柴火的光线看书的故事。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0 18:12
财神刻苦读书学习的求知精神堪比革命导师马克思。
从小就开始钻研《资本论》,这种大部头有几个看得懂?怪不得后来能在资本投资运作上取得丰硕成果。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0 18:19
一个是5.1聚会金牌司仪,一个是响当当著名财神。林场培养出来的人才还真不少。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20 23:15
青山依旧在,岁月换新颜。
似火年华逝,沧海变桑田。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3 14:08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23 14:12 编辑
方联州同学不愧为云霄诗词协会秘书长,出口成诗。
年华将老去,自然之规律。青春不后悔,来日当珍惜。 但愿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健康幸福每一天。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23 23:11
不成诗,感慨而已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5 11:20
联州同学是否也有上山下乡的经历?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26 11:10
我没读高中,没有幸运去经历那一段峥嵘岁月,回顾往事,脑海里少了一份史无前例的东西,多了一份空白。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27 12:12
这么说话,算不算“站着说话不腰疼”、“得了便宜还卖乖”呀?
如果说上山下乡是一份幸运,那么,当年的中学生人人都可以获得这种幸运。只要愿意报名,随时可以奔赴广阔天地。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27 19:45
呵呵,有没有下乡,很难说谁得便宜,你们上山下乡也不过几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虽说有些辛苦,但受益也不小呀。一锻炼了人,增加了社会阅历,为以后读书、工作创造了条件,二增加了资历,以后工作进步、调资福利都有了他人所没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拥有无形的东西,留下美好的回忆。你们还埋怨什么?是谁“得了便宜还卖乖”呀?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30 11:51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30 11:53 编辑
如果上山下乡果真有许多好处,为何当年有些人千方百计办理“四不动员证”,以免上山下乡?为何有人为了避开下乡,连高中也不读了?
知青上山下乡多吃许多苦头,在工作、就业方面有优势吗?当年知青点参军、招工、招生名额少之又少,不知要等到哪一年才轮到自己;高考招生也并不因为下过乡就可以优先录取,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知优势表现在哪里?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30 12:22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30 12:27 编辑
有些人会说,上山下乡对于知青是难得的磨练。当然,走过艰难岁月,如果承受得住,坚持下来,回过头看,克服困难走出逆境学会了坚强,是一种精神财富,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而且我们不应该忽略一个客观基本事实: 当年在知青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生存状态恶劣,难以承受生活的重负,精神濒临崩溃,有些人甚至遭受黑恶势力的迫害,身心倍受摧残。此类情况在知青题材优秀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中,在纪实小说《中国知青梦》中都有详细描述,不用多说。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30 12:51
看起来你对有没下乡这问题的看法不够客观,且抛开下乡这问题,应当说时代,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有谁幸运了?千方百计办理“四不动员证”,的家庭肯定更不幸,是有原因致使子女不能离开身边;“连高中也不读了”,证明他们没有你们幸运,多数是家庭重担压在肩。“当年知青点参军、招工、招生名额少之又少”,那没下乡的社会青年呢?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30 13:00
生在那不幸年代的青年,谁没吃过苦。你不要比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中的角色,也不要比在纪实小说《中国知青梦》的主人,你们跟他们截然不同,下乡在云霄自己的小城镇,跟他们是天壤之别的。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30 16:29
对有没下乡的看法是否客观,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你说当时有人不用下乡是因为家庭困难,这恰恰正好印证说明了: 不用下乡是一种照顾,不下乡比下乡日子好过,不下乡比下乡幸运一些。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6-30 16:34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30 16:38 编辑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条件等等存在差别,不同地区知青的生活状态肯定有些差异,不过也不至于天壤之别。但至少下乡干活的劳累是基本相同的。其实不需要拿来比较,比出哪里干活最累生活最苦没有意义。举个实例只是说明知青艰苦劳动的客观存在。
最初讨论的问题是: 上山下乡是否幸运。经反复讨论,没找出幸运在哪里。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30 19:11
不下乡与下乡谁好一些很难说,只有听天由命,我们云霄有句俗语说的很有哲理:“杰、憨”平长。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6-30 19:27
那时代的人并不是知青最苦,其实都苦。我们长身体时,碰到困难时期,吃都吃不饱;学习知识时,遇到文化大革命而停学。好在改革开放时我们正年轻,也算百年一遇吧。老天是公平的,先难后福。
最初讨论的问题是: 上山下乡与没有上山下乡谁幸运。经过反复讨论后得出结论:都不幸运。”
还有,你的辞令可当外交家,真可惜!这不幸也是上山下乡给带来的吧。
作者: 那小健 时间: 2014-7-2 11:49
我家下放在云霄,我上山下乡在云霄,在那个年代是幸运的,在《中国知青梦》黑龙江、新疆、云南的同龄人悲惨的经历令人发指,不堪入目!!!我们是幸运的,庆幸庆幸!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7-2 13:36
同学们在网上各抒其见,我们都是近耳顺之年的人了,感叹那蹉砣的岁月而已。 真别拿外交官说事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7-2 13:45
同学们在网上对上山下乡问题各抒其见,我们都是近耳顺之年的人了,感叹那蹉砣的岁月而已。别拿外交官说事儿,外交官忙于国事,他少的就是这份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7-2 23:51
同样是知青,小健同学是幸运的。云霄虽然是小地方,但乡村条件还算不错,农村人也比较纯朴厚道,会体贴城市的青年,不算太辛苦。如果下乡在北大荒,边疆等地方,天高地远,那就苦不堪言了。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7-3 00:06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7-3 00:20 编辑
呵呵,我没拿她说事呀,我是夸她的语言逻辑性强,讨论问题时,围绕话题中心辞令不离不偏,思维密集,雨泼不入,真是一代女才子。若不是生在那不堪回首的年代,不要说做外交官,就是当外交大臣也能胜任,有点可惜。而且她是怀旧重感情的人,如果当高官,肯定不会忘记昔日同窗和曾经一起战天斗地的伙伴。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3 11:34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1:35 编辑
“‘杰’、‘憨’平长”,意思是说“傻人有福”,“聪明反被聪明误”吧。话虽这么说,通常人们还是希望成为‘杰’的那一个。
联州同学说的也对,在过去那些艰难的年代里,大多数人都吃过苦。70年代中期,生产停滞百废待兴,生活贫困物质匮乏。当时即使留在城里,也不一定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合适工作,许多人只能去打零工,或做点小生意混饭吃。
就个体而言,同为知青,下乡的境遇可能存在差异(由于下乡地点、待遇、劳动强度不同);若是就知青群体而论,上山下乡的大多数人,吃的苦头确实比同龄人更多,日子更难熬些。否则,在70年代末,国家就不必调整纠正知青安置政策,也不会掀起全国百万知青返城的汹涌大潮了。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3 11:38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1:39 编辑
俺所说的可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哦。
外交官属于国家栋梁之才,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何况当外交官就算幸运吗,也不见得。驻外使节常驻国外,常年和家人分开,享受不到亲情的温馨,也照顾不了家庭,忠孝家国不能两全。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3 11:47
小健同学运气好,到哪里都遇上好人。
心态也特别好,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生活中努力去发现光明的一面,善于化解克服困难,值得学习。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3 11:51
谢谢颜萍!你真是位善解人意的好同学,多谢你的热情关心和支持。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3 12:08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2:17 编辑
老同学把玩笑开得太大了,把砖头说成金子,简直是《天方夜谭》讲故事,太夸张了,丝毫不沾边。真是块金子,早就发光发亮了。
那些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都是有理想有抱负、胸怀雄才大略、才学过人的英才,普通人哪有那份能耐。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7-3 13:40
不用谢 。你客气了 。 前阵子,陈长乐同学来福州 ,我们好几个同学在一起聚了一下,在谈话中,大家都提到你。只是我们相隔的太远,见一次真不容易。下次你到漳州探望父母时,顺道来福州走走。我们也好叙叙旧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3 15:44
是吗,走近耳顺之年的同学们都喜欢怀旧,聚在一起经常不忘关心念叨老同学,谢谢你们。
向来认为山东人普遍比较热情爽朗重友情,你已经充分展现山东人的鲜明特质。有机会咱们再好好聊天。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3 15:54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5:55 编辑
联州同学不简单,虽未上高中,却能自学成才,潜心研读古典诗词,出口成诗,很有文学功底。经营事业也很成功,令人钦佩。
虽然讨论问题意见有所不同,但从中也可看出老同学喜欢思考,分析问题有独立见解,阐述问题简明扼要。谢谢对于知青下乡话题的关注。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7-3 19:49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7-3 21:51 编辑
张谊同学也太谦逊了吧,是块砖不错,是一块金砖,时时在发亮。
“那些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都是有理想有抱负、胸怀雄才大略、才学过人的英才”
你以上所说的我不认同,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有英才有昏庸,历史上昏君、乱臣累出不穷。新中国若不是昏君、媚臣,今天的中国绝不会千疮百孔。十年浩劫,诸子百家书籍皆毒草,荒唐的斗争,愚民的政策,家天下的思想,致使传统美德丧失贻尽,贪官污吏遍地,为了各自的利益,疯狂虐夺资源,生态严重破坏,青山不再,河流污染,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面目皆非了...... 说近了,若不是那些人担当国家重任,习总今天就不用这么费劲打苍蝇老虎,你也不用上山下乡,也不会有那不堪回首的年代了。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7-3 21:59
我才没你说的那样有成就。生在那个年代,不得不为生存打拼,养家糊口是必须的。对于古典文学,我只懂其皮毛,业余爱好罢。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4 16:10
补充说明:砖头指的是黄泥土烧制的土砖。看来说话必须严谨,否则容易被曲解。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4 16:13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4 16:15 编辑
人才,本来指的就是德才兼备的人。那些乱臣媚臣、贪官污吏,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老同学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这很难得。不过也不用过于悲观失望。十年浩劫早已过去,改革开放30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显著改善,这是时代主流。发展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甚至耗竭等等,已引起公众关注和领导层重视,加强治理整顿。在政治方面,反腐力度加大,揪出打掉多只大老虎,彰显中央领导反腐决心,腐败之风有望得到遏制。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要经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存在许多社会乱象:贪污腐败巧取豪夺,非法造假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等等,必须加强法治,严厉打击。人人都希望社会公正、法治,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领导者和管理层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而且每个公民也应尽到一份责任。作为社会成员,应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好本职工作,互帮互助,善待他人。大家共同努力,社会风气就会逐渐变好。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7-4 17:02
黄金本是土中来,玉叶红花需剪裁。
岁月沧桑磨练后,纷呈五彩露英才。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7 11:15
文思敏捷,吟诗作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生活中平添许多雅趣。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7 11:55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7 13:01 编辑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曾就诗歌对于人生的作用和影响,发表过非常精辟独到的论述。
林语堂论诗歌节选(转)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著者之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的生活之上点缀着的漂亮补钉,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7 12:00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7 12:42 编辑
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受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转自网络)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7-8 00:02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7-8 10:24 编辑
张谊原来是位博古通今的才女,书看不少呢。林语堂是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是我们漳州的骄傲。
诗歌是我国古文明的一大表现,从诗经到楚辞、从魏晋的古风到隋朝出现格律诗歌,盛唐时格律诗歌发展到最高峰,词牌也开始流行。到五代十国,一度把词牌推向高潮,李后主李煜虽不算词宗,可我始终认为自古至今,词数他最好,尚没人超越。宋时词最繁盛,又发展到另一高峰,元朝虽短暂,曲牌流行,也是一种成就,所以至今大家都说唐诗、宋词、元曲。从诗经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唐诗、宋词、元曲的水平,至今未能超越。
诗歌雅韵,流露情感。诗人风雅潇洒,忧国忧民,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用诗歌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我国独有的文明所在。不幸的是,自从出了一家思想统天下的暴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濒临毁灭。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传统的文化都在恢复,但是已经出现断层,岌岌可危。
可喜的是现任政府提出文化强国,传统文化已见曙光。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8 15:42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8 15:47 编辑
老同学太过奖了,过誉之词,实在不敢当,令人无地自容。平时虽喜读书,却多是读些休闲杂书,且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系统地阅读学习。
联州同学对古典文学很有研究和修养,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多有佳作发表。正如你所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宝库博大精深,有时间应该争取多阅读细品味,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和人生智慧。
作者: 那小健 时间: 2014-7-14 10:45
谢谢!有机会到福州玩玩!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21 13:37
严冬傲霜雪 寒梅笑春风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7-21 15:15
请问,照片里站在中间的同学是谁?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21 16:05
噢,你在云霄时间较短,所以不认识。她也是74届同学,圆岭林场知青,就是我在《难忘知青岁月》一文中提到的那位好朋友——擅长讲故事,能把看过的小说中的人物线索及故事情节,一五一十叙述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作者: tianch 时间: 2014-7-22 16:19
其实,本届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人都是下乡锻炼出来的。下乡,是本届选拔领导人考虑的·一个因素。通过下乡,我们的生活和最底层群众打成一片,更能接地气,更务实。思想和感情与最普通人民群众联成一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官经商做事业,才能立好根基。比当时,无所事事,呆在家里混天,要好多了。所以,还得感谢党的领导,下乡让自己得到成长。
作者: zcx 时间: 2014-7-23 12:12
中间这位从美国回来的4班同学,我的相册里还保留着她在“福州大学土建系”牌子前拍的照片。那时的她扎着两束短头发,手上捧着讲义夹,戴着眼镜。此次回来风采依旧,却少了眼镜。向她问好!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7-23 16:27
看着面熟 , 才女。 谢谢你了 !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7-24 11:47
请问你是和银卿同班的彩霞同学吧?谢谢你的热情问侯!

你怎么会有晓云在福大的照片?你也曾在福大学习过?
作者: zcx 时间: 2014-7-24 15:31
惭愧我只读龙师!高中时我和晓云同在一个文艺创作小组。她常来我家我也常去她家。我俩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创作了几个文艺作品,交给了老师,好像没有排练出来。现在回想起原来是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吧。记得她到我家时都叫我妈妈“阿姨”,我妈一直夸这女孩很有教养!福大的这张正方形黑白照片是她送的。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7-24 16:40
【下乡,是本届选拔领导人考虑的·一个因素。】真是太有超级想象力了。股神从哪里得到的情报啊?莫非参加了本届闭门预备会,还是特异功能感应的?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7-24 16:42
既然保存有这样历史照片,不妨晒一晒吧。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7-24 17:10
都好 ,谢谢。有机会来福州玩玩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7-24 17:23
【这种方形的黑白照,影像恨小,翻拍后嗮出来效果不理想。谢谢你! 】
方形的是120照片吧,尺寸应该不算小,扫描效果比较好。这种大学旧照,编纪念画册较稀罕。不过米国人对个人隐私资料信息都重视得要命,你要是能征得本人同意倒不妨提供给纪念画册。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