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中秋夜 [打印本页]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9 09:04
标题: 中秋夜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9-10 22:08 编辑
中秋夜
玉宇通明夜已深,清风醉客酒频斟。
蟋声唧唧添诗兴,旧雨新知对月吟。
甲午中秋夜,诗社几位文友聚于我家小园赏月品茶、小酒闲侃,夜深意愈浓,有人提议:以今晚中秋为题,各自赋诗一首方可离去。众皆叫好,并要我先作,众情难却,于是我园中漫步片刻,略凑粗浅几句文字,以作抛砖引玉。
作者: 黄文骅 时间: 2014-9-9 17:06
吟诗作对,曲水流觞乃文人雅士之风,联州同学一群文友如此雅兴,实属难得,可喜可贺。
律诗要求严格,平仄、押韵、对仗要工整,现代人没耐性,因此会律绝的人凤毛麟角。这里不揣冒昧对七绝《中秋月》提点看法,供商榷。1.首联仄起仄收,尾字“深”平声。颈联平平平平平平仄,3、4字“唧唧”也是平声。这两处平仄不对。2.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不得通韵。“斟”、“兴”、“吟”通韵了。3.诗中写文友对着明月喝酒吟诗,与“中秋”扣不紧,标题可拓展一些。
说错了请批评。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9 19:19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9-9 19:30 编辑
很好,文骅能提出问题正是诗坛的好现象,只有这样讨论大家写作才能进步。如果对不对大家都相奉承,那就可悲了,希望以后大家多向文骅同学学习。
我写这首诗是用平水韵,就是标准的古韵,不是通韵。仄起仄收没错,仄起指起句前两字用仄仄,仄收也是收句前两字用仄仄,这叫仄起仄收,此首诗没有错;文骅说“颈联平平平平平平仄”的问题,先说我此首诗是七绝,不是七律,七绝不必用对联,七律八句才分颔联、颈联,这一点也没有错;你说“3、4字“唧唧”也是平声”不对,“唧唧”古韵是仄声(不明白的可查平水韵),我的这首诗是起“下平十二侵”韵,深、斟、吟三字为韵,都是十二平侵韵;兴字是第三句转韵,不能同韵,我这样没有错。诗中四句都扣紧文友在我家里饮酒、赏月和吟诗,没有离题,当然我的水平是不高的。
下面我拿首唐诗做个举例: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最后再次谢谢文骅同学。
作者: zbs 时间: 2014-9-10 00:56
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规则-----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 (蓝字应平,红字应仄) --------------
玉宇通明夜已深
清风醉客酒频斟【斟:十二侵】 押韵
蟋声唧唧添诗兴
旧雨新知对月吟【吟:十二侵】 押韵
--------------------检测结果(平水韵)----------------------
平仄存在2个问题。
第5字 夜 应平
第7字 深 应仄
把《中秋夜》放到电脑里核对,好像也有平仄问题,所以我怕拿平仄这个鸟东东来说事。刻意去迎合古人的游戏规则,我觉得不用那么认真。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4-9-10 01:20
看来联洲同学的“抛诗(砖)引异(玉)”已见成效,有众多高手参与切磋,很好!我等诗盲多少可以长长见识。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0 08:02
既是律诗,押韵就必须人真,不认真就得去写自由诗。
我在这里顺便告诉同学们,学写古体诗,要多读唐诗,多读先人存世流传下来的诗,目前中国诗词学会出版的《中国诗词》和各地较有名气的诗词刊物也不错,可经常向我们本地懂诗词的老前辈学习、请教。千万不要跟电脑学诗词,用电脑去测试诗词的错与对,若这样学诗的话,你就误入歧途了,以后要进步就很难。
我这首七绝格律没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拿去给懂诗词的人读一读。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0 08:05
很好,论坛就得这样,自己有看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再讨论,然后明确对与错,更希望有高手进来。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0 12:03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10 12:04 编辑
响应炎昭同学号召,虽属诗盲,也来瞎掺和几句。
关于古诗词的格律,是否可以与时俱进改良一下。押韵是必要的,念起来好听。而关于平仄的要求,不必过分严格,拘泥于几个字的读音高低,有时会扼杀了一首好诗。现代人生活忙碌节奏快,没那份闲心,为几个字的平仄音调苦心琢磨半天。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0 12:17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10 12:24 编辑
赞同文骅同学关于标题的看法。《中秋月》诗句主要描写会友、赏月、吟诗等活动,并非只写中秋月亮。以《中秋月》为题有些牵强,无法涵盖诗词所有内容。
请教诗词作者,不知最后一句“旧雨新知......”中“旧雨”是指什么?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4-9-10 18:02
张宜同学有点抬高别人: 纯属瞎掰,在其笔下居然变成“号召”?真的有点受宠若惊。降低自己:虽属诗盲,也来瞎掺和几句。不过对于“押韵是必要的,念起来好听”的高见,觉得比起啥米平平仄仄容易理解多了!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0 21:40
唐诗宋词近千年来后人未能跨越,文人学者只有恭敬学习,未敢轻视而试图改变其格律。在这里“与时俱进改良一下”犹如六十年代的破旧立新,唯我们的同学想尝试。
念起来好听,押韵重要,平仄也一样重要,平仄好像音乐音符的高低。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0 22:04
《中秋月》为题是否与内容牵强我不再分析,你们不喜欢,有看法,我换成《中秋夜》吧,不再换了。
旧雨指老朋友。
诗社去年开展一次《诗词写作》讲座,开讲的老师最后告诫人们:多读唐诗宋词,多读名人之作,多与懂诗词出好作品的作者交流学习,不要在网上发表诗歌,不要在网上与人交流诗歌和争论,时间很宝贵,要静下心研读,不要浪费时间。初学者更不可以在网上与人交流诗歌,以免受误导。
我忘了开讲老师的话。
作者: zbs 时间: 2014-9-11 02:09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9-11 02:11 编辑
你那开讲老师“多与懂诗词出好作品的作者交流学习,不要在网上发表诗歌,不要在网上与人交流诗歌和争论,”的说法我看也不大正确,一半一半而已。“多与懂诗词出好作品的作者交流学习,”这肯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不要在网上发表诗歌,不要在网上与人交流诗歌和争论”这就好像有自大,不然就是有自闭之嫌。
现今网络风行,文学创作,吟诗作对者千千万万。均以网络传播为多,是多快好省的好途径。学而习之,因习而知所学,故复学之。学诗、写诗、谈诗、请人评诗点拨,乃至网络交流,这些都是诗词爱好者进步的配方。如果想在诗词这方面有所造诣除了要听那个“开讲老师”外,最好能找找“再讲老师”的课。不然就自娱自乐和咱同学们海侃、瞎吹、胡扯,到诗词里面打打酱油就罢罢了了罢了。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1 08:00
开讲的老师是负责任不是自大。网上就是你讲的自娱自乐、海侃、瞎吹、胡扯打发无聊的场地,网上学诗歌是多快,但混杂会误导人,似你拿诗歌给电脑测试,就像以前唱卡拉OK给电脑打分一样,拿诗歌当儿戏,太不严肃了。
“多读唐诗宋词,多读名人之作,多与懂诗词出好作品的作者交流学习不要在网上与人交流诗歌和争论,时间很宝贵,要静下心研读,不要浪费时间。初学者更不可以在网上与人交流诗歌,以免受误导。”开讲老师是出于实践经验和负责任,说的多好。并不是你理解的那样。不出去感受大自然,不去会文友,不与会诗歌的人交流学习,而关在狭小的室内在网上瞎侃才是自闭。多出来走走吧,思维会不一样的。
作者: zbs 时间: 2014-9-11 23:56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9-12 00:08 编辑
至于将所写的诗用电脑核对,在电脑里修改,我认为绝对是好方法。和唱卡拉ok 评分是两码事。它这里面可是现代高人的科技结晶。还是建议你到网上去试试。比如只要把你修改的“古渡夜风柔 凭栏月似钩 梵音飘佛寺 倒影看江楼”复制粘贴进去,这个软件马上就提示:
古渡夜风柔
凭栏月似钩【钩:十一尤】 押韵
梵音飘佛寺
倒影看江楼【楼:十一尤】 押韵
检测结果(平水韵)
平仄存在11个问题:
第2字 渡 应平
第3字 夜 应平
第4字 风 应仄
第5字 柔 应仄
第7字 栏 应仄
第9字 似 应平
第12字 音 应仄
第14字 佛 应平
第16字 倒 应平
第17字 影 应平
第19字 江 应仄
这样不管是押韵平仄都能准确判定,发现错误就可现改现核对,一个20字的五绝中要改11个字,可以说是大手术,简直是脱胎换骨。要花很多时间去凑句子。这样灵感来潮的原意就弄丢啦。
当然,能够重规沓矩来写诗那是一种严谨学风,我举双手赞成。可吟诗作赋咱们毕竟只是门外汉,说大点就算爱好者。连入门级都够不上,稍后还有业余的,专业的,专家的,山外有山爷爷奶奶无穷尽。咱这把年纪即使再抓紧时间,挑灯夜读。估计也就是混个“半业余”就立地顶天了。
放着简便正确的工具不用,而逐字逐句地去拼读修改平仄押韵,又何必呢?
给你两个网址参考:
http://www.zhgc.com/pz/pz.asp
http://www.52shici.com/index.php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2 07:37
唉,我都跟你讨论好几回了,炳顺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么固执呢?文学写作要有长期的文化积淀,社会经历,多读书能博古通今,多社会实践能增加阅历。写作诗歌首先要有一个读的过程,弄清、掌握好诗歌格律,然后边写边悟,多与懂诗歌的人交流学习,由浅入深,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待到水满渠成,一切都很简单,平仄、押韵会感觉很有意思,信手拈来,不再是难题,遇实物感触就有吟哦激情。所以,文学创作是急不来的。
电脑测试诗歌很荒唐,你上面的测试给懂诗歌的人看了会笑掉牙的。在网上查询资料很方便、很好,可写作是自己对一个事物的酝酿,都得用自己的情感和心思去完成,没办法投机取巧,写作要靠自己的文化积淀、文学素养,所以电脑只能做帮手,不能依耐,不然会误自己,写不出好作品的。
刘正明懂诗歌,你可以去问问他。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2 10:43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12 10:50 编辑
关于诗词格律,同学们讨论热烈。一方是经典学院派,维护诗歌传统,崇尚尽善尽美;一方是创新自由派,要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由洒脱。依我看,两种观点各有千秋,自有用途。平时消遣抒怀,大致符合韵律就可,平仄不用过于苛求,先培养兴趣再说;哪天若要参加诗歌创作竞赛或向诗刊投稿,再作严格要求。
所谓诗歌创作,依个人粗浅理解,即运用富有韵律而又简练隽永的语言,借用对于自然景物或客观事物及环境的形象描述,创造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意境,抒发一种蕴含爱恋激情的、思乡的、怀念的、忧伤的……情怀,或表达某种理想和信念。
诗歌的格律,只是一种形式要求,是为诗歌内容服务的。评价诗歌,主要看诗意是否浓郁,有无感染力,能否触动心灵。一味追求形式的完美,有点舍本求末。古典诗词不仅要求押韵,限定诗句字数,还要求平仄严格对应,都能做到固然很好,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动听。但要做到平仄严格对应,有时难以找到切合诗意的字词,拘泥于此,确实过于费心费时。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2 11:41
目前,中央政府都很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最近中央四部委联合调集各部门开会,部署抢救传统文化,习近平也发表讲话:反对弃掉学生课本上的古体诗词。
格律诗歌自有他的格式,不是你想创新就能随便去改的,你不喜欢他的格律可以,你去写你的新体诗,不要拿古体诗歌说事。
诗歌的意境自然最重要,以上讨论的是诗歌格律问题,并没有说意境不重要,如果格律标准而没有意境那就四平八稳了,那算什么好诗歌?请你不要断章取义,在同学们面前应以事论事,不要用政治手腕,不要学我国外交官的善辩,有和稀泥的嫌疑。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2 11:47
那么喜欢上纲上线,只好闭口不谈了。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2 11:53
那么容易生气呀?过来喝杯云霄的功夫茶,岩上水仙,不要生气。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2 12:06
不是生气,是多说也没用,该说都说了,有空说点别的。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2 12:10
好,听你的,讨论诗词,我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4-9-12 23:28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4-9-12 23:44
本帖最后由 刘炎昭 于 2014-9-13 17:32 编辑
抱歉,是不善言语,并非擅长为别人改名!若有冒犯,敬请原谅?另外谢谢对本人名字的独到见解!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5 16:21
嗨,说着玩的,谁不知道只是笔误而已。只是换了名字,有时不知所说是谁。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4-9-15 17:14
知影,同学网本来就是彼此开开玩笑,不要过分,不要较真。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6 12:13
是啊,最怕太较真。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何必呢。论坛聊天,为的是开心乐活,大家都随和些多好。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6 13:05
呵呵,原来最看好的夫人级高级工程师就这样的境界?什么“较真、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还何必呢”。
文学争论是学术问题,能马虎吗?能不懂说懂吗?能不分对与错、都肉麻地相互奉承吗?
本想与兴趣文学的同学在网上交流,互相提高文学造诣。看起来不行,懂文学的同学不来参与,来的不懂又爱面子,不懂就不懂怕什么,谁生下来就什么都懂?不懂才要学习嘛,非要夸你才行?唉!人老了,思想也僵了,多可怜。
所谓的“随和”是你们的自由,原则、是非不比高兴好,好心办坏事,也是罪过。
继续和稀泥吧,知道大家来论坛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虚荣了。谢谢你们又给我多了一个认识!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6 15:17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16 15:20 编辑
唉,是俺错了,回帖时竟忘了,每个人的志趣可能大不相同。那些争强好胜的人天生喜欢争论,因为只有通过争论,才有机会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卓尔不凡,有见识有学问。
所以得补充说明一下,前面说过希望论坛讨论不要太较真,只代表个人看法和个人行为倾向。至于那些喜欢较真的同学,请继续热烈讨论吧,只要合理合法,不去攻击诽谤他人,尽管畅所欲言。谁也无权干涉他人言论自由。
顺便提一句,论坛上,大家都是老同学,人格及身份都是平等的,请不要把那些高级帽、豪华帽甩得满天飞。不合适的帽子,即使再高档,戴着都觉得不太舒适。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4-9-16 17:22
ok!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6 18:31
哈哈,真笑死人。说你思想有文革遗风,你说我乱扣帽子。既设文学版块,就有文学发表评论,对好的赞赏,错的纠正是每个懂文学的同学应该做的,不能让错的去误导他人,这是在正常不过的好风气,而你却认为是“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要大家不管文学上的错与对都当作对的,认为这样大家才能开心,不然你就是争强好胜,在表现自己,出风头。你这是什么逻辑?
以上评论都是在作文学论述,与法律无关,更没出现攻击他人的现象和干涉他人言论的自由。你不要太敏感,这样人家还会以为你煽风点火呢。
没有给你戴什么帽,夫人众人尊称,高级工程师是你的职称,我还为有你这样的同学而骄傲呢。
在同学面前不但平等而且不用客气,对文学问题更要表达自己的见识和观点,这样才好,不然你来这里干嘛?要表现自己还得来这里吗?你这样认为岂不是天下的大笑话?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9-16 20:45
方联洲同学,在同学网上,看了你所写的几篇文章,欣赏你的好文采。同学们在网上对诗律各抒其见,这本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即使同学间有不同的论点,也应谦逊着点。就事论事,学会尊重他人。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17 07:49
谢谢颜萍同学,我没有不尊重人,不用学。我只是坚持诗歌写作的原则,怕同学们走偏而被说是“较真”、争强好胜”甚至被说是“只有通过争论,才有机会表现自己与众不同,卓尔不凡,有见识有学问”等,这些我都没在意,还要我怎样?如果这些话换成是我说的,你或许会批评我侮辱同学的人格了!我都是以事论事和互相开玩笑而已。
另告诉大家:同学对待同学应该都一样,用同样的感情看待,不要戴双重眼镜,结小圈子可以,但是不能不分是非就随便为小圈子的人讲话。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9-17 08:59
你言重了吧,把问题扩大化了,大家都是同学,没有什么小圈子,况且都已是耳顺之年的人了,理应珍惜同学情,多一点大度,虚心使人进步!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7 11:42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17 12:16 编辑
看来文革遗风的影响确实相当深远。有同学说句公道话,立即被扣上“拉圈子”的大帽子。同学聊天只为心情愉悦,无名利可图,何须拉圈子。
争强好胜,积极争取上进,比自甘平庸好多了。只要不是一味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没啥不好。何况只是开开玩笑,用不着耿耿于怀吧。
闲话少说,回归正题。再来学学诗词格律。联州同学对诗词很有研究,努力维护诗词格律的严谨,有时间给大家讲讲课,这当然很好,求之不得。同时,如果能避免采取一种居高临下藐视他人的姿态,宣传效果会更好。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9-17 12:03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9-17 12:11 编辑
前面讨论诗词格律,对于写律诗应符合押韵、对仗、字句限定等要求,认识基本一致,仅仅对于平仄要求有不同意见。由于平仄要求对于诗歌的意境表达影响不大,一般人通常认为平仄无关紧要。且平仄严格对应往往难以实现。
最近浏览过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所著《诗词格律》一书,其中对诗词格律有详尽阐述。摘录一些相关内容作参考。
1、关于汉语的四声
现代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古代汉语四声和普通话四声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平声分化为现代的阴平、阳平;古代的上声部分变为去声;古代的入声在北方已大部分消失,仅在部分地区保留。
2、平仄
古代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包含上、去、入三声。两种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能使声调多样化,不至于单调。
存在疑问:现代四声与古代四声含义不同,平仄分类相应不同?现在写律诗时,平声是否包括“阴平”和“阳平”?
3、初唐以前写的“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束缚。盛唐以后写诗开始采用“近体诗”形式,“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主要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还有杂言、长律等等。
个人观点:
如果是写律诗,联州同学所说应该严格按照诗词格律,无疑是正确的。
若是没有明确注明写的是律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则不必严格遵从格律要求。至于写自由诗,新诗,就更加自由不受约束了。
作者: zbs 时间: 2014-9-19 03:21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9-19 03:31 编辑
我每次发言都很小心谨慎,都是用向你请教、探讨和建议的口气和文字,从来不敢和你“讨论”,可能是我真的是固执愚蠢到家了。
看了你这楼的“劝学篇”我赶紧拜读了你5.20日的《同学会诗一首》
一别同窗四十秋,
天南地北竞风流。
如今花甲童心在,
岁岁相逢到白头。
想来吸收吸收营养,偷学几招。用了我不标准的普通话拼了拼,还真是高手,平水韵押得准确,文字既精炼又达意。但是拼平仄时发现很多没对上号,怎么会一下子错15个字呢?不会吧,先查字典再问人家,还是错15处平仄。我今天把这些迷惑传给你,请您批改批改,万望指点:
古人七绝的平仄规律(好像没有其他规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首诗如果按北京标准普通话的平仄核对有15个需要修改。
第2字 别 应平
第4字 窗 应仄
第5字 四 应平
第6字 十 应平
第7字 秋 应仄
第9字 南 应仄
第10字 地 应平
第11字 北 应平
第13字 风 应仄
第16字 今 应仄
第18字 甲 应平
第20字 心 应仄
第23字 岁 应平
第25字 逢 应仄
第27字 白 应平
所以我说玩格律诗我惹不起,你古诗词玩这么久了都错这么多(超一半了)我还敢吗?如果古人有其他七绝的平仄规律请垂教。
你的诗词之路看来还任重道远,继续努力吧。
作者: zbs 时间: 2014-9-19 03:43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9-19 03:49 编辑
如果你认为我的回复错了这是电脑上剪下来的图片:
[attach]24716[/attach]
网址:http://www.52shici.com/gl.php
你可以多拿一些名诗去套套看。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9-27 17:08
这样涨知识的帖子开卷有益啊,怎么就消音了?连州多日不来讨论了,气跑了吧?
看来原创文学版主是个高危行当,前后气跑了三个版主。
作者: 方联州 时间: 2014-9-27 22:29
正明同学什么时候这么会说话了?这也是新发现。前两个版主“时代”我还没来,什么情况我一无所知,不知为不知,不加评论。我不是你说的“气跑了”,同学之间没气可生。是我不才,是我们同学的文学水平太高,论起文学,我“如鸭听雷”,不知所答。对不起!有负同学们的期望了。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4-9-30 15:29
没有气跑就好,就对了。不论底勾,有想法慢慢说,多说细说,一起涨水平。
附送打油:
古典诗词韵味深,一辞一句潜心斟。
谈今论古尽余兴,婉转低回龙凤吟。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0-8 11:49
如果严格按照古典诗词格律品赏诗词,有一定难度。创作律诗就更难了。
首先,古代四声与现代普通话四声有许多不同,字音的平仄划分不知以古代四声还是普通话四声为准?
其次,律诗每字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每种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好几种,都记住也不容易。
前几天又翻阅学习了王力著述的《诗词格律》一书,摘录一点基本常识供感兴趣的同学参考。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0-8 11:53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0-8 11:56 编辑
近体诗“七律”有四种平仄格式。其中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只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1a、仄起式的另一式
把上式的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a、平起式的另一式
把上式的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摘录这几组平仄格式,已经有点晕头转向了。
作者: zbs 时间: 2014-10-9 22:45
本帖最后由 zbs 于 2014-10-9 22:47 编辑
如果是欣赏和学诗词,我觉得这几篇就很好:http://www.yxdlt.com/bbs/viewthread.php?tid=4407&extra=page%3D2可以说是简明手册,看完点击右上角的“返回列表”就弹出作诗填词“三大纪律八项留意”是云霄人写的一共12篇。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0-10 11:15
这个网址好像无法点击链接。把网址拷到百度搜索,也找不到相应内容。
作者: zbs 时间: 2014-10-10 20:16
我慢慢地复制到灌水栏目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