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秋之韵 [打印本页]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29 22:44
标题: 秋之韵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29 23:29 编辑
秋之物候
秋天,很多庄稼和植物果实在秋季成熟,是庄稼收获的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落叶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甚至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attach]25407[/attach]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ttach]25409[/attach]
岩石边的枫树叶——红了、落了
[attach]25410[/attach]
农田的稻谷熟了——又是一个丰收年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29 22:53
秋 收
[attach]25411[/attach]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attach]25412[/attach]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4-10-29 23:05
景美!传图效果也不错,是用什么方法传的?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29 23:0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29 23:37 编辑
秋 果
[attach]25413[/attach]
秋之余甘子 —— 晶莹剔透
[attach]25414[/attach]
[attach]25415[/attach]
秋的柿子 —— 越老将越红
[attach]25416[/attach]
秋之丝瓜 —— 一肚子私(丝)
[attach]25418[/attach]
秋之香蕉 —— 一串一串的
[attach]25417[/attach]
秋之“蒲盐”—— 虽贱也潇洒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29 23:1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30 19:09 编辑
从气象的物候学标准定义是:夏天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但,今年霜降已过,10月也进入了下旬,闽南的气温(20~30℃)依然徘徊在夏末状态,迟迟不愿迈进秋之门槛。尽管气温的滞后,可季节的脚步却依然迈进了秋季:白昼变短了,太阳早早就西下;植物叶子变黄、变红了,渐渐地枯萎、落下;……。[attach]25420[/attach]
初秋暮色
[attach]25419[/attach]
[attach]25426[/attach]
秋之暮色——日落的时间提早了约一小时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29 23:2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30 01:54 编辑
闽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经常遭受台风或热带风暴的侵袭,并带来丰沛的雨水。可是,今年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却远离闽南;夏季的雨水也非常稀少,干旱可能延续整个秋天。家乡的小河快变成水沟了,山野的植物大多提前枯萎、甚至死亡……。俺农民们期待啊,期待!期待秋季能有一场秋雨,期待不要出现夏、秋、冬之连旱!
[attach]25421[/attach]
家乡的小河快要变成水沟了(高地村边小溪)
[attach]25424[/attach]
树叶黄了、落了;不少树木已因旱而枯死
[attach]25422[/attach]
[attach]25423[/attach]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29 23:34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29 23:36 编辑
江姐,还得谢您!不知咋地,今晚竟然能传上图片。还好在“分梨”之前能再次登台,谢了!
作者: 王颜萍 时间: 2014-10-30 06:13
欣赏了,好一派秋色。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4-10-30 10:50
林教授你好!能提供优质的余柑苗否?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30 12:37
谢谢!大自然的秋色是漂亮的,难怪有很多诗人墨客陶醉于其中。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30 12:40
何庄主你好!现在尚无这方面的信息,但您吩咐的事我会关注的。
作者: 江丽华 时间: 2014-10-30 16:22
[attach]25427[/attach] 不谢不谢,我只是帮了点小忙,不足挂齿。问题解决了就好。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30 18:05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30 19:12 编辑
秋之月
诗人们都比较潇洒,喜欢欣赏五颜六色的秋韵,欣赏幽静皎洁的明月。每当皓月挂在秋天蓝蓝的夜空时,总会产生出一种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心境;于是乎,碧绿的山野、清澈的流水、湛蓝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尽集中浓缩在其笔墨中,形成一篇篇象征秋色、明月,脍炙人口、令人陶醉的诗。古今皆然,当今诗人也喜欢创作秋月的诗词,遗憾的是秋月的诗词早已结出诸多硕果——李白、苏轼、王维等等诗圣的作品很难以超越。于是,便出现了歌颂秋月、秋色的现代诗和诗人很多,然而,其诗词却没人要看的结果。
[attach]25428[/attach]
中秋明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虽不符合现代科学(因为地球的这边是明月,而那一边肯定是‘新月’或‘弦月’),但却也是传承至今的佳句。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30 18:2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30 18:34 编辑
[attach]25429[/attach]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王维)
[attach]25431[/attach]
此“红月亮”是农历八月十六,于山中观月出时所拍的。大多的“红月亮”是月亮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短波被折射,仅有长波才到达人类眼睛而产生颜色变化的现象;与月全食时发生的“红月亮”并不相同。
[attach]25432[/attach]
月全食“红月亮”(红月亮出现时因乌云密布无法看到其通红的面孔,待到云开雾散时,仅看到其红屁股)
中国古诗词大多是以自然景色、人伦及社会为背景,很少涉及自然科学。而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却具有其科学性。是的,明月与潮汐是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今秋农历九月十五的“红月亮”则是“月全食”。“月全食”是可以预测的正常天文现象,其对地球也会有所影响——“天文大潮”就是其一。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30 18:33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30 18:40 编辑
秋之潮
月亮是环绕地球以椭圆形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时,其特殊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水与其共同运动,形成了潮汐。当月亮到达距离地球近处时(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洋的潮汐就比平时还要更大,这种潮汐被称为‘大潮’。反之,则形成‘小潮’。 而当地球、月球和太阳恰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其所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即形成了“天文大潮”。
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五)晚的“红月亮”,正是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大部分光辉,只有部分太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到了月亮上,因此形成了表面昏暗的“红月亮”。 此类“红月亮”必定引发“天文大潮”。 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天文大潮”一般在“红月亮”之后的二、三天内出现。因此,自农历九月十六至十八,厦门海域出现了天文大潮!高潮时海水潮位均高出了蓝色警戒水位线,并出现了海水倒灌现象。
[attach]25437[/attach]
农历九月十七,胡里山炮台的潮水淹上了休闲的步行道
[attach]25433[/attach]
农历九月十七,厦门大学白城海边环岛桥的潮位
[attach]25435[/attach]
[attach]25436[/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0-30 18:53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0-30 19:00 编辑
[attach]25440[/attach]
由于“天文大潮”的潮位比正常大潮潮位要高得多,于是,就出现了“无雨大涝”的海水反灌现象。俺的旧居——“海洋新村”成了真正的海中村。
[attach]25438[/attach]
车辆在海水中行驶
[attach]25441[/attach]
[attach]25443[/attach]
姑娘提着脚过街——酷!
[attach]25439[/attach]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0-31 10:08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0-31 10:25 编辑
秋之韵,跳跃着喜悦华美的音符。金黄遍野,瓜果飘香,丰收喜人,秋色尽揽……
图文并茂的风景摄影,展示大自然春夏秋冬四时变化,令人大开眼界。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0-31 10:28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0-31 11:32 编辑
小时候好喜欢吃用甘草腌制的余甘子,甘酸爽脆。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4-10-31 10:31
林教授你好!不必太操心此玩意儿。需要也只是一、两棵种着玩而已。谢谢!
作者: 柯旭1955 时间: 2014-11-4 00:07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4:20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5 09:13 编辑
秋枝秋叶秋花
已过10月了,今日虽略感丝丝凉意,但气温仍然未达“秋天物候学标准”,时令仍属夏末。由于今夏以来持续的干旱,山野灌木的叶子渐渐地变色、枯萎、飘落;在日照充裕的山坡,草本植物整片整片地枯萎死去……。“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枝秋叶秋草黄” 看似也体现了秋情秋意。
由于长时间的干旱,涧水早已断流,原附在被流水覆盖的岩石上的苔藻被晒得像一个个小‘燕窝’似的,布满山涧岩石。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4:25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4 14:27 编辑
[attach]25456[/attach]
松树以大量落叶来减少水分的蒸腾,以保持四季长绿
[attach]25457[/attach]
山中竹子也耐受不了长期的干渴,叶子渐渐变黄、脱落。看来竹子要保“四季长青”,也需看老天爷的脸色
[attach]25458[/attach]
山野植物中尚能保持墨绿不变者是榕树,依旧绽放着似锦繁花的是三角梅。它们给萧瑟的秋季生态保持了希望的生机。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4:32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5 10:32 编辑
秋花
秋天的花没有春天的繁华似锦、也没有冬日花的珍贵。但她却有独特的气息,譬如形态不同、颜色各异、奇特造型的菊花;香气浓郁、百米开外都能闻到其甜香味的桂花等。在众草枯萎的山野,也能看到一些零零碎碎的秋花。在秋天里开放的花,更是需要勇气,因为她要经受将要到来的凛冽秋风的摧残,生命可能是短暂的;但秋花仍义无返顾,将自己短暂的生命展示得尽善尽美。秋花不似春花那般一拥而上、争奇斗艳;她们仅仅在各自的角落里表现着自己的美丽大方,给渐渐萧瑟的大自然增添了勃勃生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attach]25459[/attach]
故乡的山沟河滩,只要是潮湿的地方都长芦苇;秋 天 一 到 ,芦 花 就 开 了。童年,每当路过芦苇丛时,经常顺手折一枝芦花,不时地轻拂自己的脸颊。芦花自然就成了心中最熟悉最亲切的花,每当看见那一大片白茫茫的芦花,心中就会有一种年轻、愉悦的感觉
[attach]25460[/attach]
叶子花属的三角梅(厦门市花)依靠其发达的根系,忍受着干渴,绽放着花团锦簇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4:45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5 10:34 编辑
[attach]25461[/attach]
再熟悉不过的是地瓜花,她与牵牛花、空心菜花的形状一样,都是喇叭状的,只是颜色不同而已。地瓜花虽然不是太娇艳,但每当看到她时,自然就有一种温暖、亲切感
[attach]25462[/attach]
“莲蕉”花(芭蕉花)——娇媚、可爱的花。其根茎还可提取食用淀粉——“莲蕉”粉。
[attach]25463[/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4:5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5 10:35 编辑
[attach]25466[/attach]
这个‘气泡状’草果的名字一直无法直译。童年时,经常将其摘放在掌心,双手用力一拍,以其爆裂而发出的声响取乐。
[attach]25467[/attach]
“道边篱落聊遮眼 白白红红匾豆花” (杨万里,宋)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4:55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4 14:59 编辑
[attach]25468[/attach]
多彩野山花
[attach]25469[/attach]
[attach]25470[/attach]
[attach]25471[/attach]
[attach]25472[/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5:04
[attach]25473[/attach]
(枯树与藤花)
秋天,秋高气爽,蔚蓝的天空,一碧千里。远处漂来的几朵如雪白云,像是大草原中的羊群,让蓝蓝的天空增添了一道风景,更让人心旷神怡。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5:08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5 09:33 编辑
[attach]25474[/attach]
暮秋,西下的夕阳在接近海平面时陡然间大了起来、红了起来,把西边的天烧成了一片绚烂的绯红
又是夕阳!有时在回顾人生往事时总感觉,年轻狂热的心已然随时间的流逝被抹去了棱角,像这夕阳般渐渐地降了温、也似这夕阳流水般的凄美。为此,俺对夕阳有着别样的钟情。沐浴在被夕阳渲染得通红的霞光中看夕阳沉入大海,是惬意、也是惆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挥挥手吧,作别慢慢沉入大海的夕阳,作别西边渐渐变得暗红的晚霞;收起这份惆怅的思绪,回去改写明天新的心境——根据“世卫组织”的新标准(江委员提供的),我们还是‘中年人’,顶多也是‘年轻老年人’,我们还拥有美好的明天!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4 15:5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5 10:36 编辑
谢谢! “秋之韵”是您老给命的题、下的任务,今算在“分梨”之前如期完成了。 甘草腌制的余甘子俺给您保留了一大坛,下次再相聚时才提交给您品尝吧。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1-6 12:16
不敢不敢,学生岂敢为教授写文章命题?
可以品尝地道甘草余甘果?,多谢了。恐怕又是纸上谈兵吧。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1-6 12:25
山野秋花依然绚丽多彩,美!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9 15:22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9 15:24 编辑
老同学,您的“学生岂敢为教授写文章命题?”着实把俺吓了一跳!俺确实有过‘学生’,但都是子女辈的,您不合适!
健忘了吧?在前期“寂静的山野”的尾声,您提出“夏天虽然过去了,‘秋之韵’即将到来,期待展现秋日不同的风景!” 命题与任务不是都提出来了? 根据行规,立题者一般是项目的负责人!
[attach]25514[/attach]
吹吧、吹吧,吹俺的俺喜欢听!(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喇叭,厦门大嶝岛)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1-10 11:33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1-10 11:50 编辑
可叹啊,人到老时万事休,当个学生都不够格了。
提出续写“秋之韵”,只是表达读者期盼阅读美文的心情,绝不是命题。因为教授原创的自然科普散文图文并茂,令人开阔眼界,赏心悦目,所以希望能把一年四季都写齐,如果少了秋天的美景,不免有点美中不足。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1-10 11:54
巨型喇叭是否钢铁制作的?现已退役弃用了吧。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10 12:48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10 12:50 编辑
大喇叭是由铅铝合金铸成,喇叭口的直径2.95米,重达1588公斤;其有效传送声音距离可达12公里!据说,大喇叭广播时,人若靠近喇叭口,耳膜可能会被强大的声波震穿;且喇叭前面也会产生飞沙走石的奇观。当时这个喇叭一响,便能响彻金门岛了。为此,也成为对方炮兵攻击的首要目标。
记得在那段敌对双方有线广播“喊话”的岁月,我儿子出生后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共军弟兄们”。因为,每天早晚从金门岛飘过来最频繁的声音就是这一句话。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喇叭”已成为大嶝岛战地公园的一大景色了。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1-10 12:54
呵呵,看来大喇叭攻势强大,一不小心从小就被策反了。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12 19:03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12 19:48 编辑
秋之雨
“立冬”、“光棍节”都过去了,气温依然达不到秋之物候指标。今年的天气确实较为反常,这可能与“厄尔尼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有关。厦门地区已持续2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了,看来有出现夏、秋、冬连旱的可能!
[attach]25538[/attach]
好多好多年没有休过假了,今天开始履行“休假任务”。早晨迟迟才起床,一拉开窗帘时发现老天发善心了:下起了一场毛毛细雨!“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这四大喜事今一早就遇上第一喜了!节气虽已入冬,但气温仍未达秋之指标。这场虽不能解除旱情,但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的小雨就称之为“秋雨”吧!
许久没有享受过‘雨淋’的快乐感觉了。早饭后,背上爬山的行囊,冒着一阵一阵的毛毛细雨,独自与山野大自然一道共享“秋雨”的滋味!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12 19:20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12 19:24 编辑
[attach]25539[/attach]
雨中的山色虽朦胧,但却呈现出生机的希望
[attach]25540[/attach]
在干渴中挣扎的竹子们欢呼:下吧、下吧!我们已感受到生与死的威胁!
[attach]25541[/attach]
坑沟底部的小鱼们呼叫:下吧、下吧!否则我们快要失去生存的空间!
[attach]25542[/attach]
灌木花也欢呼:下吧、下吧!俺挣扎已久、竭尽全力才勉强把花朵开放……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12 19:37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12 19:40 编辑
[attach]25543[/attach]
下吧、下吧!这是俺开放后第一回感受到‘雨水滋润’的快乐
[attach]25544[/attach]
[attach]25545[/attach]
尚未到绽放季节、却张开妩媚笑脸的梅花也欢呼:下吧、下吧!俺不仅需要雨露的滋润,还需要雨水给带来的秋的寒意![attach]25547[/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12 19:45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12 19:47 编辑
[attach]25548[/attach]
[attach]25549[/attach]
秋之雨——久旱之甘霖!此场小小的“秋雨” ,虽不能有效地改变今秋冬的旱情,但对山野动植物、农田庄稼来说,无疑也是一场‘及时雨’!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1-13 18:00
这些白色略加粉黛色的花就是腊梅吗? 印象中腊梅该是黄色的吧?
作者: 877315305 时间: 2014-11-15 07:22
何再金同学你好,马上又到种树的季节,请你帮我留意一下,有否在江南可种植的优质果树苗,也是出于好奇种着玩玩,费用照算,并且欢迎你有机会来我们老家做客哦!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26 11:41
俺也不知道!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26 11:46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26 11:58 编辑
漳 江 秋 色
厦门至深圳高铁的梁山隧道出口便是东山湾的母亲河——漳江入海口。由于漳江大量淡水的注入,在东山湾河口区的盐度形成较大水平梯度变化,使得适宜于淡水、咸淡混和、咸水生存的多种生物均能生存的生态环境。东山湾的良好生态环境给沿岸人民带来了丰富的水产食品资源与财富。
[attach]25609[/attach]
东山湾河口区——北岸
[attach]25610[/attach]
漳江入海口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26 11:53
漳江入海的分支——南江。由于流动交换较差,南江水的质量远远不如北江,但她却一直滋润着漳江南岸的大片农田,是云霄蔬菜、粮食的主产区之一。[attach]25611[/attach]
漳江入海支流——南江
[attach]25612[/attach]
漳江南岸秋色
[attach]25613[/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26 11:57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26 18:56 编辑
[attach]25614[/attach]
乌山山脉
[attach]25615[/attach]
由于夏秋连旱,水库干枯了
[attach]25616[/attach]
远水解不了近渴——竹林望着远处的河水根长莫及,枯死了
[attach]25617[/attach]
干旱给农田冬种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愿老天重抖擞——给俺农民们下点甘霖吧!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29 12:39
老天真的重抖擞了
今年自8月至今,闽南地区的降雨量只是往年的零头。10月份,厦门的月累计雨量只有4.8毫米,属于异常偏少的年份。进入11月至26日前,仅12日下了一场不足2mm的毛毛细雨。夏秋连旱已达中等旱灾的程度!近日,老天真的重抖擞了,27日至今下起了稍稍像样的阵阵小雨;看样子小雨还会持续数日。这场“秋雨”对的闽南地区农业将起到缓解作用。“久旱逢甘雨”,感谢老天爷!
[attach]25643[/attach]
[attach]25644[/attach]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1-29 12:41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1-29 12:43 编辑
谚语道:“十月有个小阳春” 。但近期的天气已不是阳春三月的景象了,虽过了“小雪”,可至今气温仍有初夏的暑意——夜晨的气温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在18℃左右徘徊;白天最高气温均高于28℃,前几天甚至蹿到了30℃。这样的天气让街头行人的衣服变得五花八门,有穿短袖的,有穿夹袄的……。老天爷似乎发生了季节的错乱!不过,随着这场“秋雨”的到来,闽南地区的天气或许将真正地转入秋的物候。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4-12-3 16:15
这是在拍摄漳江风光大片吧,场景大气壮观,有点航拍的效果。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4-12-3 20:14
是从‘动车’上拍摄的,居高临下比较好拍。只是车速太快了,有些景点一晃而过,若事先没有准备,拍不到。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