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新中国体育邮票(2)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34
标题: 新中国体育邮票(2)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6-4-19 11:39 编辑

      文革中的编号票,即“连续编号邮票”,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不分类别、套别,采用统一连续编号形式,共发行95枚 。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36
[attach]28439[/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37
[attach]28440[/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38
[attach]28441[/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38
[attach]28442[/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39
       JT票,即“J”字头纪念邮票与“T”字头特种邮票,1974年至1991年发行。J票一共发行了185套,T票一共发行了168套。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44
[attach]28443[/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44
[attach]28444[/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46
[attach]28445[/attach]
杂技也算一类技巧运动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47
[attach]28446[/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47
[attach]28447[/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48
[attach]28448[/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56
[attach]28449[/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57
[attach]28450[/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57
[attach]28451[/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58
[attach]28452[/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58
[attach]28453[/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59
[attach]28454[/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1:59
[attach]28455[/attach]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19 12:00
[attach]28456[/attach]
作者: 郭石皇    时间: 2016-4-19 17:27
刘正明 发表于 2016-4-19 19:38

        刘主编你好!看了你邮票:编91---94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1973、8、25)。感触万千,那时我由于内招已工作二年了,并于(1971年10月---1974年10月)在北京维尼纶厂学习培训三年。由于特殊爱好,多次在首都体育馆和工人体育场观看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及其他各类比赛,大饱眼福。在那个时期有如此享受好像做梦,一晃43年已过。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21 21:22
郭石皇 发表于 2016-4-19 17:27
刘主编你好!看了你邮票:编91---94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1973、8、25)。感触万千,那时我由 ...

          前两天论坛被你这条留言震撼得立即瘫痪了
     还是你较有福气,不但那么早就到首都生活了一段,还能亲眼目睹了国际比赛,热爱乒乓球运动,又有现场观赏国际比赛的开心喜悦,这段人生经历很值得回味啊

作者: 郭石皇    时间: 2016-4-22 19:11
本帖最后由 郭石皇 于 2016-4-23 17:15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6-4-21 21:22
前两天论坛被你这条留言震撼得立即瘫痪了
     还是你较有福气,不但那么早就到首都生 ...


      当时看一场国际比赛可不容易了,北京维尼纶厂在远郊顺义牛栏山。要起个大早,约三俩球迷坐个把小时火车进京,换乘公交车到达首都体育馆。这时我的北京师傅早已买好票在门口等,看完白天比赛后,我们再乘晚上8点多火车赶回去,到宿舍已半夜。 如果有重要的决赛(一般是晚上)还得在师傅家住一宿。好在师傅也是体育迷,俩人臭气相投,不亦乐乎。为看球也耽误了不少事,泡病假、递烟、拱手作揖,那个年代制度也宽,人们都忙着批林批孔,没精力搭理我们,美的我们快活似神仙。那时我已挣学徒工资24元,还享受培训津贴,73年钱很大,可每月看一、两场比赛后,所剩无几,还得节衣缩食,勒紧腰带。全部贡献给车票、门票。谢谢刘主编!让我有了这么多美好的回忆。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6-4-27 09:15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6-4-27 09:30 编辑
郭石皇 发表于 2016-4-22 19:11
当时看一场国际比赛可不容易了,北京维尼纶厂在远郊顺义牛栏山。要起个大早,约三俩球迷坐个把小时 ...


           这段青春洋溢的经历值得好好回忆、记载,难得遇上这样的观赏机会,更难得有这样高的热情和劲头,节衣缩食、来回奔波去看一场乒乓球赛,名副其实的球迷、球痴啊。
       石皇到北京的时间很早,可能是同学里最早亲临首都体育馆的。我是1975年9月到北京走亲戚,正赶上第3届全运会,亲戚搞不到那些较热火比赛的门票,我只到首都体育馆看了一场乒乓球比赛,馆内分隔许多小场地,很多运动员在分别比赛,因离得远看不太清,加之不热衷乒乓球,看得不细致,就没什么印象了。有个晚上到天坛公园附近的北京体育馆看一场水球比赛,也因不熟悉比赛特点和规则,看得稀里糊涂,散场出来还走错路,夜幕下一直走到前门。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