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标题: (转载)云霄民谣:騎馬上漳州 [打印本页]

作者: 阳光明媚    时间: 2012-4-20 11:39
标题: (转载)云霄民谣:騎馬上漳州
粗皮粗尤尤  騎馬上漳州  漳州做大水  菊死粗皮鬼
  誒呀誒,載谷載米來飼雞,雞叫更,狗吠mi,吠着田厝爹來吃飯,飯未煮要吃米,米未誒,要吃雞,雞未台,要吃旺梨,旺梨未買,要吃老公仔腳穿屁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0 13:26
臭屎味,唔通吃。
作者: 黄厦选    时间: 2012-4-20 14:07
何再金 发表于 2012-4-20 13:26
臭屎味,唔通吃。

"唔通吃",是全吃的意思?你……
作者: 林建云    时间: 2012-4-20 16:50
此乃婴儿催眠曲,按照原味有必要做出如下修改:誒呀誒(磨的意思),米飼雞,雞叫更,狗吠mi(夜的意思),吠着田主爹(地主),要吃飯,飯未煮,要拿米,米未誒(磨),要吃雞,雞未台,要吃旺梨,旺梨还未買,要打老公仔腳穿屁(此句一念完就打你一屁股)。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0 20:26
本帖最后由 高志强 于 2012-4-20 20:33 编辑

                        凑个热闹 也来首童年游戏歌谣
    先把自己手掌张开,邀几位同伴或孩童把手指顶到主持者掌心,歌谣起:
         点灯点莽,
           桃花秘冒(地包天,形容桃花含苞欲放),
             胭姬捧粉,
               鸟气(老鼠)啊出世忌嘎忌嘎滚!
       随着最后话音落下,主持者急促地把顶在掌心的手指抓住(收网)。此游戏可训练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被抓着者可轮流做东,还可活跃气氛,引来一片笑声,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至今我还时常和小朋友玩此游戏。希望大家童心未眠,试着和身边的闽南孩童玩玩此游戏吧。
作者: yftx2012    时间: 2012-4-20 21:24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2-4-20 21:25 编辑
何再金 发表于 2012-4-20 13:26
臭屎味,唔通吃。


再金同学:你所说 ‘唔通吃’ 意思是:千万不能吃,是吧?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0 21:29
高志强 发表于 2012-4-20 20:26
凑个热闹 也来首童年游戏歌谣
    先把自己手掌张开,邀几位同伴或孩童把手指顶到 ...

呵呵,佤刚刚在另外一贴也提到这个小孩游戏,但没玩过(这个多系小女孩玩的),记得含含糊糊,志强写得清楚,全面,可见小时候常玩。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0 22:24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2-4-20 21:29
呵呵,佤刚刚在另外一贴也提到这个小孩游戏,但没玩过(这个多系小女孩玩的),记得含含糊糊,志强写得清 ...

此游戏男女孩都可玩,尤其大人与小孩玩更是乐在其中,我现在还常和三弟那九岁的小儿子玩呢。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0 22:32
yftx同学你回答正确加20分!(唔通吃):系(不能吃)。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0 22:35
粗皮粗尤尤  騎馬上漳州  漳州做大水  菊死粗皮鬼
对这歌谣佤非常熟悉,在人委破厝筒住的时候,经常念叨,挖苦一个近邻,他外号就叫“粗皮”。那时佤不知道这歌谣来历,以为就系邻居小孩们自编的,来挖苦这个粗皮。
实际上这粗皮很不幸,是残疾人。他似乎比我大20多岁,小时得了大脑炎,30多了,挺大块头,智力只有5、6岁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所以被我们一骂,经常发急;有时见他跟他妈闹,30多岁、胡子拉杂的还嚎啕大哭,哇啦哇啦说啥也听不清。刘远对这邻居一定也很有印象吧。
这个粗皮的姐姐嫁到漳州(所以我以为歌谣系有根据的),有个外甥叫武清,从小寄放在云霄外婆这里。我一个弟弟有同样的残疾,跟粗皮倒是同病相怜,成为忘年交,以至于那时跟武清也很要好,一直到现在,与在漳州的武清还偶有联系。
粗皮的父亲早年好像在卖鱼,弟弟在建筑做工,他二胡拉得特别好,每天傍晚就在家里拉二胡,虽在文革,还经常拉“二泉映月”,反正没人知道这是什么调子,但很动听,我在楼上经常听反复听他拉二泉映月,时间一久了竟会哼了。很多年后才知道这是二泉映月,想不到,我对这首二胡名曲的启蒙竟来自粗皮的弟弟,呵呵。有时傍晚我没出去,兴致一来,独自在家中大唱样板戏唱段,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管他唱得准不准好不好,一首又一首,狗声乞丐喉,自得其乐。我妹妹回家来,跟我说,粗皮他爹小板凳坐在外头屋檐下,正津津有味地在听呢。
那时邻居小孩子,包括我,经常取笑、欺负粗皮。实际上他很可怜,不可能读书,不可能娶老婆,也不可能工作,只靠父母养着。父母老了,他得干点活,主要靠给邻居到县医院那边挑井水赚点补贴,一担水2分还是5分,别看他啥都不懂,憨入无憨出,1、2分钱知道很清楚,谁都别想哄他,少给1分都不行。偶尔也去打零工。
搬离人委破厝筒后,我很少见到粗皮,但我那个残疾弟弟有时会去看他,春节必定去串门。粗皮挺长寿,98年春节期间我回云霄,到老厝筒那边老邻居家走动,也走到粗皮家门口,看见粗皮在家里发呆,那时他有60多了吧,看见我在大门外跟他打招呼,粗皮大哭,说他妈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他几天没吃饭了。我进去看望老邻居老太太,给个红包;又给粗皮一张20元人民币让他去买点吃的,粗皮拿着翻来覆去看,说不要这个,估计他没见过这种20元钞票,以为我拿假钱骗他;我只好换成2张10元的给他。粗皮智商再低,对钱还是满清楚的,直说不够不够。我身上没那么多零钱,于是再给他一张50元的钞票,叫他收好别搞丢了。我担心他不认得这钞票,出门当5元的花了。因时间仓促顾不上,实际上应该买些食品给他还简单些。
又过这么多年了,不知这粗皮还在不在。见到这历史悠久的粗皮歌谣,恍若昨天。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0 22:37
本帖最后由 何再金 于 2012-4-20 23:11 编辑

更正:(点灯点卯)不系;(点灯点莽)。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0 22:43
是(姻脂)。不是姻姬。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0 22:49
温烧人一句话:好男唔入舍,好田唔插蔗。是啥意思?请回答。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0 22:56
何再金 发表于 2012-4-20 22:49
温烧人一句话:好男唔入舍,好田唔插蔗。是啥意思?请回答。

再金系民俗专家啊。系唔系不要入赘?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0 23:10
再猜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0 23:14
何再金 发表于 2012-4-20 22:37
更正:(点灯点卯)不系;点灯点莽)。

      谢谢再金更正!但也许是云霄城乡、山海区域方言细微差别之原因,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奶奶是那样唱的:点灯点莽(用第四声发音,同“蚊”字闽南话发音相同)
    很高兴《校友论坛》有让大家返老还童的特异功能,咱们不是搞学术研究,多包涵,大伙能乐一乐就够啦!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0 23:24
志强同学:点卯;意是被(点中)。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0 23:35
本帖最后由 高志强 于 2012-4-21 01:37 编辑
何再金 发表于 2012-4-20 23:24
志强同学:点卯;意是被(点中)。


       信你还是信我奶奶?我有点懵!
       咱们都是听着这些童谣长大的,创造发明者也许是咱们奶奶的奶奶的奶奶,其用意嘛?有的很难说清。如果按你说的是“卯”,那么第二句“桃花秘冒”最后一字读音也象“卯”岂能成韵?其实在闽南童谣中有许多都是用“叹词”代过的,有的只是吟唱声调所需而以,本身就不必有特定的明确的含义所在,我是这样认为的。
       嗨!怎么搞的有点象学术研究啦?有正明、明媚、炎昭、建云等兴趣探讨闽南方言的学兄在咱俩身边,还是听听他们的高见吧!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1 00:00
本帖最后由 liuzhming7274 于 2012-4-21 00:14 编辑

在破厝筒佤不太懂温烧童谣,那时白话还说不好,但是会原创歌谣骂人。66年那时,楼下有个小房间,面积只有两个单人床大,原被我们人委小孩的战斗队占据做司令部,不久被机关分给一个新调来云霄的小干部做宿舍。那人名叫梅春才,浙江人,块头很大,白白胖胖,那时看他似乎岁数满大,实际上不到30岁,不会说温烧话。因为司令部被他占居,我很讨厌伊,就自编一首歌谣,用粉笔歪歪扭扭写在楼下大厅的木板壁上,字很大,很醒目:“倒霉的梅春才,春天想发财,忽然一阵台风来,把你吹到四方台(“四方台”典出《林海雪原》)……”后面还有两句没敢写,“上去下不来,死掉没人埋。”梅春才一见大怒,揪住我要我擦掉,又到我家告状。
这个单身干部语言不通,机关混乱没啥事干,有时下下乡,平日就自己呆在小房间,显得很苦闷,偶尔会哼几句歌曲。武斗那时他回老家探亲,房间门用个密码锁锁上。我和卢志勇琢磨几下,就把密码锁打开了,进屋去查看。我想知道这家伙有没有书籍。拉抽屉看,除了一本1965年某期《诗刊》,一小本64开的《电影歌曲选》,一本小人书《车轮飞转》,其他都没发现。看来这家伙除哼哼小曲,对新诗有点感兴趣,真是不读书不看报。就把《车轮飞转》拿走了,报复他揪我。
次年春节后,梅春才回来了,带个新娘子,原来在老家结婚了,给楼里各家送了喜糖。开头几天,小俩口还高高兴兴的,不久新娘子就常跟梅春才吵架,浙江鸟语叽里呱啦,我们也听不来。梅春才因身材偏胖,属于较困难的大龄青年,好不容易才讨个老婆,很怕伊跑掉,不敢大声对吵。但老婆还是住几天就跑回去了,可能嫌这里生活条件太差。梅春才更加郁郁寡欢,成天长吁短叹的。再后来,他不见了,大概调动回老家那边。卢志勇家趁机抢占了这间小屋,给志勇兄弟住。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1 00:19
高志强 发表于 2012-4-20 23:35
信你还是信我奶奶?我有点懵!
       咱们都是听着这些童谣长大的,创造发明者也许是咱们奶奶的奶 ...

老同学,请问明媚学兄是虾米意思?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1 00:41
本帖最后由 高志强 于 2012-4-21 00:52 编辑
何再金 发表于 2012-4-20 22:43
是(姻脂)。不是姻姬。


我知道是这意思。但此处用“姬”更能接近“脂”字闽南话的发音。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1 01:14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4-21 00:19
老同学,请问明媚学兄是虾米意思?

      我刚刚想在刚才发的贴子上加你炎昭的名字你就迫不及待地蹦出来,真是好汉一条!老兄您对云霄方言大家是公认的“棒”!请发表一下高见。
   “明媚学兄”是虾米意思你还不知道吗?就是“阳光明媚”啊!
作者: 何再金    时间: 2012-4-21 01:54
阳光明媚mi是(喵)。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4-21 09: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1 15:33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4-21 09:04
因我外婆姓柳,我从小在云霄柳姓聚居地--‘馆子前’长大,也就是人委宿舍旁边。
这个粗皮我印象很深,专 ...

又是一个缘分。不过粗皮好像不在了吧,否则就有80多岁了。
以前佤以为粗皮就系伊的大名或者外号,现在看来系对某种人统称,具体是什么含义?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1 15:45
高志强 发表于 2012-4-20 23:35
信你还是信我奶奶?我有点懵!
       咱们都是听着这些童谣长大的,创造发明者也许是咱们奶奶的奶 ...

令喏勾贡A拢屋理由。确实儿歌童谣在长期、广泛流传中会有细微变化,音会变,词也会变,慢慢也会形成各种版本,朗朗上口就好。
这童谣,我还是第一次从志强这里知道了完整说法。过去不太留意,现在细读,依稀能感觉到一种浓厚的童年游戏味道。桃花秘冒,满有韵味,以前只知“秘冒”指地包天,现在通过解释再一读,妙不可言。胭脂捧粉,“捧粉”系不系“香粉”呢?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1 15:51
早先小孩子野外捉蜻蜓(chan  yin)大蜻蜓(yo  lei),嘴里也会念念有词,像是什么童谣。我不会捉,也不懂得念啥米。刘远喜欢干这些事,很专业,可能知道。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4-21 16: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uzhming7274    时间: 2012-4-21 16:19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4-21 16:07
粗皮:皮肤粗燥的人,小疙瘩多

这是普通意思,字面意思,有没有其他特别意思?比如,太GO,指麻风病;吊den,指眼白多;秘冒,指地包天……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1 21:59
本帖最后由 高志强 于 2012-4-22 23:23 编辑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2-4-21 15:51
早先小孩子野外捉蜻蜓(chan  yin)大蜻蜓(yo  lei),嘴里也会念念有词,像是什么童谣。我不会捉,也不懂 ...


       我童年在北门和很多农民的孩子一起玩耍,记得他们夏天也常玩此游戏,常听那样的叫喊。我目睹他们先用蜘蛛网搓团去粘捕“大蜻蜓”(yo  lie)而后再把大蜻蜓绑一条线,接在一小竹竿上,跑到有许多大蜻蜓出没的河沟或水塘边,口里大声喊:给(用第一音,同“鸡”)价(同“只”)抹(同“母”)、给价抹......而且还要将手中的蜻蜓不停地做365度旋转,以示飞翔。读到此处,你有答案了吧,那就是在那个国人被“性禁锢”的年代,懵懂少年在人为制造昆虫界的异性追逐交配事件,以为蜻蜓会听方言,大声对其叫喊:给只母的!给只母的!而当有哪只糊涂公蜻蜓眼睛瞎了把被舞动的蜻蜓当成“美女”且与其强行交配时就马上会被早有所准备的孩童“活捉”,孩童把那只骚蜻蜓逮着后又再次舞动手中的蜻蜓,重复着刚才的喊叫,不停地抓捕。(怎么有点象现在夜晚时在街头巷尾的色情套术一样)该游戏结束后,至于把蜻蜓捉去玩、去卖或是去吃(我知道捉“知了”是用来火烤后吃的)我就不得而知啦。请当年玩过此游戏的同学补充补充。
      此游戏就叫“抹哟裂”, 这样的回答不知正明兄满意吗?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2 08:00
高志强 发表于 2012-4-21 01:14
我刚刚想在刚才发的贴子上加你炎昭的名字你就迫不及待地蹦出来,真是好汉一条!老兄您对云霄方言大 ...

      谢谢你的“提携”,如同郑明(你我包括扬生师等的小明)同学所讲,我不是温烧人,对云霄方言的理解类似我本家,如果他属于北贡的话我则属于南贡(我是潮州人,且老了才知道潮州话也属于闽南语系),搞不好伊比我夭卡厉害!至于 “明媚学兄”的意思,是想提醒你:兄与弟是论辈不论岁,而我等兄与兄之间是论岁?要知影:我们是正宗的68届,他及维和部队的多数成员是69届(当然也是正宗)的!68届叫69届为兄好像伦理上有点......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2 08:41
高志强 发表于 2012-4-21 21:59
我童年在北门和很多农民的孩子一起玩耍,记得他们夏天也常玩此游戏,常听那样的叫喊。我目睹他们 ...

      没错,“知了”是用来火烤后吃的,但其用途据说是可以治偷娶尿(尿床)。至于“抹哟裂”,我们当初的动作和你基本同款 ,但好像纯属哑剧没有配音?在那个国人被“性禁锢”的年代,我们可是纯属闹着玩,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与所谓的象现在夜晚时在街头巷尾的色情骗子一样一点都不沾边!“抹哟裂”还经常,但好像没有公母之分呀?抓到就绑(架),就开始“抹哟裂”。 动物好像除了人类外都是公的好看,所以我觉得“抹哟裂”,你贡的是异性追逐的效果,我倒认为是同姓相斗的原因(一只鹧鸪占一个山头)。开个玩笑,看来你属于早啼的,难怪你不大格?作为兄字辈的我,建议你在童画方面尽量发挥,因为你有很好的绘画功底+返老返童的想象能力!还是开玩笑,别当真?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4-22 10:48
高志强 发表于 2012-4-21 21:59
我童年在北门和很多农民的孩子一起玩耍,记得他们夏天也常玩此游戏,常听那样的叫喊。我目睹他们 ...

谢谢志强,一下子激发童趣,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好像勾画了一张少年野趣风俗画。诚如炎昭所言,你有绘画特长,若是以此为创作题材,搞出几幅童年小品,艺术效果一定不错。
那时引诱yo  lie ,绑一只死的舞起圈子来,一样能招来活yo  lie ,好像小孩边舞边不停吆喝:yo lie ,yo lie ,公A来,母A买……
当今环境污染兼水泥世界,yo  lie  怎么繁衍生存?估计绝迹了吧。
作者: 高志强    时间: 2012-4-22 23:40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4-22 08:41
没错,“知了”是用来火烤后吃的,但其用途据说是可以治偷娶尿(尿床)。至于“抹哟裂”,我们当初 ...

抱歉!由于急于参与表述,有些用词欠仔细推敲就参与回复,,其实就那个意思,但用个中性词会更好些,在中国嘛,奉行的是"中庸之道".我已将“骗子”改为“套术",这样会更准确些.
作者: 刘炎昭    时间: 2012-4-22 23:51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4-22 10:48
谢谢志强,一下子激发童趣,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好像勾画了一张少年野趣风俗画。诚如炎昭所言,你有绘画 ...

yo  lie  濒临绝境,原先各乡里的池塘基本被填平起厝,离开池塘yo  lie  好像不太好繁殖?
作者: qing    时间: 2012-5-7 16:10
方维和 发表于 2012-4-21 09:04
因我外婆姓柳,我从小在云霄柳姓聚居地--‘馆子前’长大,也就是人委宿舍旁边。
这个粗皮我印象很深,专 ...

温烧还有一句土话:‘馆仔前脚住久,猪母也会击曲’。当时不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有人告诉说,是因为馆仔前的居民经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日久天长连猪母都会弹曲。不知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作者: 方维和    时间: 2012-5-7 17: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刘正明    时间: 2012-5-7 21:05
“馆仔前”具体在哪里我至今不清楚,如果说人委会宿舍附近,60、70年代,虽然一到晚间,常闻周围笛子二胡声,但没见过什么居民聚一起吹拉弹唱的场面。倒是记得,和平路东段有处骑楼脚,晚上时常有一伙老居民聚一起演奏南音,扬琴、笛子、胡琴、三弦什么都有。




欢迎光临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http://yxyz6974.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