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1 11:42 有声有色,灰色也是色哦。驶脚踏车的体验尤其有共鸣。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种早期历练特别值得回味。少年时 ...
农民兄弟 发表于 2012-5-12 03:34 当时猪料斤是以厘计算。说一个笑话,在那当时我生产有一个老实农民,挑一担高丽菜白粒去卖,菜贩出价35(3分 ...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2 14:20 支持农民兄弟踊跃发言。 高二第一学期系73年,70年代时工资少,物价低。1分都很有用。比如,农民兄弟初中 ...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5-12 15:32 对米的价格我也是记忆犹新,贡的行情没错。熏的价格好像有点出入:牡丹甘有这么贵?记得是2撇丘( ...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2 16:34 霜条,佤印象系乌的(红糖水)2分,白的(用糖精)系3分?我下乡时,我妹妹曾在霜条厂(李献生和75届林加 ...
刘炎昭 发表于 2012-5-12 17:05 原来如猫。看来1包9分的经济牌熏你散末点过?
刘正明 发表于 2012-5-12 17:26 早先哪有吃烟?拢系在阿旭厝受到影响,第一支烟可能就在这里学会抽的,以后罕罕的抽一根。下乡跟农民拿烟 ...
黄文骅 发表于 2012-5-14 09:29 同意炎昭改标题的看法,因为上班在办公室打的,打完随手发出,同学随便聊天,也没斟酌,“打工”不准确。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