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8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茶叶具有抗癌、防衰老作用(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5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2-4 12:06 编辑

                      茶叶具有抗癌、防衰老作用(转)
    ——仅供参考
    导读:喝茶与癌症有何关系?你不知道的茶叶与癌症的故事,看完震惊了: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还是几乎所有癌症的克星;喝茶会让你莫名其妙地开心;经常喝茶的中老年人患帕金森氏症的概率降低了71%。
                              
   1945年8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数十年里,日本有关统计部门发现,癌症病发率低的人群中茶农与饮茶成癖者占多数。
   对百岁老人长寿调查中发现,有四成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
   

   抗氧化试验证实,一杯茶,300毫升,它的抗氧化功能相当于一瓶半的红葡萄酒,相当于12瓶的白葡萄酒,相当于12杯的啤酒,相当于4个苹果,相当于5只洋葱,相当于7杯的鲜橙汁。
   据日本科研人员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2:0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2-3 12:01 编辑

   四千多篇权威部门发表的“茶叶抗癌”专题论文证明,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还是几乎所有癌症的克星,特别是对子宫癌、皮肤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等有独特疗效。同时研究发现,茶水与治癌药物同服会提高药物疗效。
   日本政府1999年启动“饮茶预防全民癌症”的两阶段计划,共调查8522人,跟踪10年,其中癌症患者419人,有饮茶习惯的女性癌发时间比不饮茶者晚约7年,男性延迟时间为3.2年。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等机构发表的针对“茶与前列腺癌疾病研究”数据表明,常喝茶的男性比不常喝的病发率都降低了60%以上。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历时12年对63257名45岁到75岁的新加坡华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没有喝茶习惯的人相比,经常喝白茶的中老年人患帕金森氏症的概率降低了71%。
   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中国是第一产茶大国,但是饮茶大国的排序却是这样的:土耳其、爱尔兰、英国、俄罗斯、摩洛哥、新西兰、埃及、波兰、日本、沙特阿拉伯、南非、荷兰、澳大利亚、智利、阿联酋、德国、中国香港、乌克兰、中国...(世界每年人均饮茶量排名及磅数)。
   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2:0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12-4 12:16 编辑

   不需要任何节食、锻炼等手段,每天喝8-10克茶叶,12周内,仅茶叶自身作用减掉的脂肪约为3斤。在日本、欧美国家所有减肥产品里,茶叶制品排名第一。
   
   人体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在酸性体质的人体中产生,而几乎所有病毒在弱碱性体质中无法生存。专家称只有改变自身体质,才能预防疾病发生。生活中常见的碱性食品为茶、葡萄、海带等。
                              
   喝茶会让你莫名其妙地开心。茶中的氨基酸会促进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而多巴胺是主导人体情感、愉悦感等的物质。喝茶的愉悦感是不自主的,不受意念控制的。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3000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饮茶说,然而,今天世界上最大的茶品牌却在英国,在这个一片茶都不产的国家每年有230亿美元的茶销售额,几乎相当于我国整个茶产业(7万家茶厂)全年产值的70%。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但不是我们的专利。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植和生产茶叶。而且,就产量而言,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2-3 18:4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4 18:31 编辑

      “英美科学家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报告称,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EGCG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一经免疫,艾滋病病毒将没有机会靠近。”    此说法值得推敲!按此说法,可以理解为常喝茶的人已经过茶多酚中EGCG的免疫,艾滋病病毒将没有机会靠近?艾滋病至今可还没有免疫及治疗的特效药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3 18:5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3 18:52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2-3 12:04
不需要任何节食、锻炼等手段,每天喝8-10克茶叶,12周内,仅茶叶自身作用减掉的脂肪约为3斤。在日本、欧 ...


      “生活中常见的强碱性食品为茶、葡萄、海带等”。   此话有误!茶之碱性为茶碱,茶碱是甲基嘌呤类物质,属弱碱性。      切记,强碱性的物质是不能成为食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2-3 18:5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4 11:14 编辑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其中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茶多酚的60%~80%。儿茶素类(茶单宁)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 种单体组成。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已经可以从茶水中分离、提取出来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药物。

      饮茶有诸多好处,但和其他食物一样,也有其不好之处。茶中含有茶碱,茶硷中含有咖啡碱、可可碱;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的作用。因此,茶碱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然,茶碱在血液中超过20 μg/ml即能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不安、失眠及易激动等,严重者可产生心悸、心律失常、呼吸不规则,甚至,心脏骤停!  因此,孕妇、心动过速的冠心病人、神经衰弱者、易失眠者应慎饮浓茶。

      茶中的茶碱鞣酸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肠胃不适者也应慎饮浓茶,尤其是不要空腹饮浓茶。茶中的咖啡因会明显遏制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增加尿中钙的排出量,长期饮用浓茶并且不注意钙的补充者,易产生骨质疏松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01:29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3 18:44
“英美科学家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报告称,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EGCG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 ...

     给教授一上纲上线,此文似有教唆犯罪之嫌。火速把此话删了,否则罪责难逃。
   
  可能是翻译词不达意,产生歧义。原文意思或指喝茶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当提高免疫力。但大家应该都知道,至今还未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更别说喝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15:30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3 18:50
“生活中常见的强碱性食品为茶、葡萄、海带等”。   此话有误!茶之碱性为茶碱,茶碱是甲基嘌呤类 ...


      此处的“强”不是修饰“碱性”,而是修饰“食品”,不能理解为“强碱性”,而应理解为良好的碱性食品。
  “强”放在“碱性”之前确实易引起误解,省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27:12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3 18:53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其中包括黄烷醇类、花色 ...


   多谢详细补充分析茶叶的有效营养成分、性质功能、饮用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经过修改补充完善,读了比较放心。
   
   今后转发医学健康类文摘时,敬请教授有空帮助审核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2-4 19:3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4 20:46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2-4 12:15
此处的“强”不是修饰“碱性”,而是修饰“食品”,不能理解为“强碱性”,而应理解为良好的碱性 ...


      看来,您似乎被忽悠了!  近些年,我国商业性期刊和广告上经常有关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的说法。确实有强酸性食品、中酸性食品、弱酸性食品,强碱性食品、中碱性食品、弱碱性食品之说;也有寒性碱性食物、凉性碱性食物、平性碱性食物、温性碱性食物、热性碱性食物以及相应的酸性食品之说。然而,食品与科学界的学术期刊则大多表示质疑与批判;国际上对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的“研究”也远没有中国这么“热闹”。   我认为,酸碱性食物的概念炒作意义远大于科学与现实意义。(详见“酸碱性食物之浅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2-5 11:31:47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2-4 12:27
多谢详细补充分析茶叶的有效营养成分、性质功能、饮用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经过修改补充完善,读了比较 ...


今后转发医学健康类文摘时,敬请教授有空帮助审核指正。”   此话听起来心里咋就感觉毛毛的?还不知是什么滋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2-5 11:3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5 11:34 编辑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其历史悠长。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茶,也是天然生物中被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物种之一。我国不少省份的农科院均专门设立了‘茶叶研究所’,至今,已有四百多种成分从各类茶叶中被检测出,从中发现了一些物质具有生物活性作用(能兴奋中枢神经、维持心血管的正常机能、抑制脂肪累积、抑制恶性肿瘤、抑制细胞衰老),并提取、制备成了相关的药物。

       饮茶,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思维能力。我几乎天天喝茶,出差的行囊里必有茶叶。但饮茶能抑制细胞的衰老和美容的功能作用在我身上体现不出来!尽管如此,前面的功能作用已使得茶叶成为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食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2-5 11:3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12-5 11:50 编辑

      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作用与药物效果存在诸多差异问题:譬如剂量问题,有效剂量或许已经超过中毒剂量;与其它物质的相互拮抗作用;在达到有效剂量时对机体的安全性(急、慢性毒理试验)等等等。所以,在功能性物质的研究中,发现具有某种生物活性作用的功能性物质比较容易,而要进一步提升到具有治疗疾病的药物水平,难!   而现在的有些刊物的文章、尤其是媒体的报道往往比较浮躁,很多均带有商业的炒作!经常会把从某物种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功能作用的特殊效果归类于该物种具备了这种药效,这将起到了误导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1:57:31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5 11:31
“今后转发医学健康类文摘时,敬请教授有空帮助审核指正。”   此话听起来心里咋就感觉毛毛的?还不知是 ...

   感觉责任重大是吧,放宽心吧,此话不具有法律责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04:18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5 11:33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其历史悠长。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 ...

    越说越深奥了,说到茶文化就更源远流长了。
  不管多深多远,咱就记住经常喝些清清爽爽、回味甘美、清心润嗓、提神助消化的好茶,对健康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15:34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4 19:36
看来,您似乎被忽悠了!  近些年,我国商业性期刊和广告上经常有关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酸性食品和 ...

     教授放心,谁都忽悠不了。向来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应该博采众长才是。
   关于合理健康饮食,只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就够了:营养齐全均衡,食品新鲜卫生,品种花样翻新。至于什么碱性酸性,不用讲究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12-5 12:56:23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12-5 12:15
教授放心,谁都忽悠不了。向来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应该博采众长才是。
   关于合理健康饮食,只要掌握 ...

       怪俺表达不好。原意是确有“强碱性食品”之说法,只是不同角度理解不同罢了。抱歉、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8 13:36:25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12-5 12:56
怪俺表达不好。原意是确有“强碱性食品”之说法,只是不同角度理解不同罢了。抱歉、抱歉! ...


     太客气了。教授热心传播健康知识,应该感谢才对,何歉之有?
    俗话说,过分谦虚等于骄傲。以此类推,过分客气等于批评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2:39 , Processed in 1.1232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