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正明 发表于 2013-4-9 21:43 
真是稀罕物啊,没想到74届还有这密件,又多一份见闻。非常感谢长华新奉献,为论坛增添宝贵文物。 ...
一枚陈迹斑斑的校徽,勾起了多少往事!仿佛把我带回了当年。
某日,课间操毕,何景木老师例常训话。那天对不 佩校徽的同学非常生气。最后命令这些同学留在操场上,如果溜走的话,他要到每个教室把这些人一个一个拧出来。正明连学校有校徽都不记得,与他臭气相投的我当然也属被挽留的一族了。由于和正明混在一起,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确实如此,总觉得何老师从来没给我好脸色过。那天知道是撞在何老师的枪口上了。留在操场上,束手待缚,实在于心不甘。忽然灵机一动,拉着阿庆往总务处冲去。阿庆那时是在要求进步的,可不知那天为什么也没佩校徽。当时校徽事宜是由素贞的父亲唐(尧山?)老师负责的。我们找到了他。他正忙着,我们很想与他套近乎,可是在那可怜的年代,不敢妄称女同学为朋友,即使用上复数说是我们的朋友也不敢。只好强调她是我们的同班同学,加上一句"她是我们的班长"就没话了。好在唐老师爱鸟及屋,大概宝贝女儿的阿猫阿狗都宝贝,我们这女儿的同学也沾光了。唐老师放下手上的事,打开抽屉,卖给我们两枚校徽。千谢万谢,接过校徽,美滋滋地别在胸前,大步流星,直奔教室。一路频频检查胸前,深恐前功尽弃。还没坐定, 何老师已进教室,两手交叉于背,度着方步, 一一检查过来。几个被逮到的如何遭修理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和阿庆坐在第一排和第二排,昂首挺胸。心中得意至今仍记忆犹新。
一晃四十年过去,当年不愿佩的校徽成为我们的珍宝。可惜两位老师早已仙去。昔日的顽童浪迹天涯,如今已是灰头搔更短。唯愿母校青春永驻,为家乡育出代代英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