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7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插队的点滴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6: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郑明 于 2013-10-31 09:43 编辑

                                                                                          
                                                                            插队的点滴回忆
        与大多数同学不同,我不是高中毕业随即下乡,也不是到知青点。高中毕业后,我老爸让我到一个小工厂当临时工,一年后我老爸因我未下乡,被叫去学习班。我立即报名下乡,奔赴马铺公社马铺大队的第二生产队插队,办手续的那天是1975年7月9日。
                                                    环境变,一切靠自己

         我刚到马铺大队时,是第一位插队的知青,所以,大队对我还是比较关心的。当时我们大队未通电,我被安排住在离公社革委会很近的老大队部的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可以从公社拉电过来,有盏电灯。这间房子年久失修,四面墙是土夯未上白灰的泥土墙,每面墙皆有几条裂开一到数公分宽,一到两米长的裂缝,地板是坑坑洼洼的原始土地,还发给我一张很旧的单人床,床板高低不平,以及一张老旧的桌子。屋顶的瓦没有固定,下雨时屋顶好几处会漏水。                          虽然住宿条件简陋,但我觉得能一个人住还是挺好的,按当时的条件,这已经算是很好的待遇了。
         刚到的几天在公社食堂吃饭,但和公社干部一起吃饭感觉不自在,特别是参加劳动后饭量大增,在公社食堂吃饭,经济上也负担不起,后来就自己做饭了。生产队给了一块离我住处不远的菜地,我种上了菜,有时农民兄弟也拿点蔬菜给我,蔬菜解决了。三餐饭靠自己做,麻烦事挺多的,要管理好菜地,又要经常拾些树枝当柴火烧,早上必须很早起床,生好火下米后,边浇菜,边给炉子添柴火,跑上跑下累得够呛,吃完早餐马上出工,中午和晚上收工后已经很累,但还得强打精神自己做饭。还好当时年轻,而且自己做饭可以吃得饱,睡一晚就不觉得怎么累了。其实更累的是,下乡不久就遇到农业学大寨,白天照样做农活,晚上参加人山人海移山造田活动。
                                                                              学大寨  移山造田      
        一九七五年十月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大寨地处山沟沟,为了种粮食,采取挖山造地种庄稼。我们公社也跟着学,我们大队是公社所在地,自然是公社抓的重点。当时采取的办法是,白天照样作正常的农活,晚上集中了很多人在公社边上的数个小山头,用锄头把山头上的土石挖下来,再以人工把土石挑(抬)到四周倒,最后几个小山头被平整连成一片土地。
       我也被卷入这一热潮中,那时,正值秋收季节,白天干各式各样的农活,比如,割稻,犁地等,下午收工后,马不停蹄地生火做饭,吃饭后即带上农具参加移山造田,不是挖土就是挑土。由于人很多,大家好像都不好意思偷懒,可一收工回到宿舍,才感觉全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就这么干了几个月,竟然平整出一片土地,但都是黄土地,不知道可以种什么,后来好像是种茶了,但也长得不怎么样,纯属瞎折腾。可经过这段时间的吃苦磨炼,倒是对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都有些益处。
                                                      修机器  点亮一盏灯      
        第二年,大队知道我在工厂当临时工学过管过柴油机,就叫我到大队的碾米站。碾米站的设备仅有一台很小的,简易的碾米机和一台十二匹马力的小柴油机,另外还有两个年轻人,我就负责设备运转和维护,另外两个人负责加工米及收加工费。这项工作比起干农活轻松多了,只是在那种坏境下被噪音弄得很难受。
       在这个碾米站内,摆着一台被拆得几乎只剩外壳的四缸的老旧柴油机。我在回县城时,找到了这台柴油机的资料,我想是否可以把它修好,再买台发电机就可以解决全大队的供电的问题了。那时,全大队的农民家里晚上都只是点着煤油灯,从来就没有用过电灯,如果我的想法能够实现,应该是为大队的老百姓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我立即把想法告诉大队书记,他们很感兴趣,研究后决定支持我的想法。
      为了全身心地修这台柴油机,我叫了一些小伙子把这台柴油机移到了我的宿舍里。白天碾米站的两个年轻人除了有故障叫我外,我就一个人在宿舍里钻研如何修好柴油机。通过查资料,列出了需要购买的一大串的零配件清单。可当时大队极缺资金,只能是有点钱就到县物资局买点,边修理边安装,个别零配件无法买到,就到工厂里加工。
       当时的劳动热情确实比较高,记得有一天晚上,修理到近10点了,没有配件了,我借了辆自行车回县城去买。在路上,就靠着点月光,沿着依稀能见的公路前行。到县城30余公里路程,山区的公路上下坡很多,而且路面是黄土上铺沙土,下坡时自行车在沙地里很容易摔倒,当时公路完全没有路灯,在幽暗的深夜只能小心翼翼地骑自行车,道路两旁挺高的树和草,在夜风中吹得飒飒地响,心里还是挺害怕的,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行,到家已是很晚了。第二天到物资局买好配件后即赶回马铺。就这么折腾了近两个月后,竟然让我把那台仅剩下空壳的柴油机修好了,经过试车,柴油机的性能还比较好。接下来买了台发电机,大队请了外线工把两个自然村的外线都架好,我带了几个小伙到每家每户装电线和电灯。在农民家里装上电灯,代表着结束了煤油灯的时代,老百姓可高兴了。发电后,虽然电力还不够足,灯泡还不是很亮,但比起煤油灯还是强多了。
        事后不久,大队党支部讨论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经报公社党委批准后,按当时党章的规定,我成为正式党员,党龄从1976年8月6日起算。回想起在农村插队当知青的日子,虽然苦点,累点,但还是尽了一点力,做了点事,无愧于大队的领导和农民们对我的关心和培养,也磨练出敢于担当、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班    郑明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6:30:47 | 只看该作者
在章生等同学的多次要求下,战战兢兢写了这篇,请编辑组的同学斧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9 17:36: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9 17:49:04 | 只看该作者
郑明 发表于 2013-10-29 16:30
在章生等同学的多次要求下,战战兢兢写了这篇,请编辑组的同学斧正,谢谢。 ...

     很好!很好!特别是修柴油机这一段,很感人。做为咱这一届为数不是很多的处级干部,为文集出力,是理所应当,义不容辞的。而且,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留在同学文集里,也是很有意义的,以后你的孙子看到了,会伸出大拇指,说:“爷爷真厉害”。你是知道什么叫“得垅望蜀的”,所以,应该再多写几篇,还有军旅生涯,等等 。等着你的大作源源不断面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30 11:0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10-30 11:07 编辑

   《插队的点滴回忆》写出了插队知青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不尚空谈,言之有物,内容丰富,语言流畅。
    当年插队知青最大的困难可能源自心灵的孤独,找不到同伴好友倾诉思想情感。郑明同学不仅能够克服插队生活的各种困难,在劳动中刻苦磨练,还能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尽自己的所能,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作出贡献,有所作为,确实不简单,称得上是云霄知青的优秀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30 11:20:29 | 只看该作者
  郑明同学虽然工作较忙,仍然抽出时间积极为《同学文集》撰稿,为五班同学树立了好榜样。期待读到五班同学更多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30 20:07:32 | 只看该作者
郑明的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所体现的主题,对我们未写稿投稿的是很好的启发。人都说多做好事,上天是有回报的,你解决了山村的照明问题,人民就给你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09:47:33 | 只看该作者
重新修改,编辑后有的段落修改不过来,请会编辑的同学帮一下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0-31 10:37:37 | 只看该作者
郑明同学真了不起。学能用之,不愧成为大财子。好文章多多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0-31 15:0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3-10-31 19:26 编辑


好文章!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1-4 11:16:58 | 只看该作者
蔡松坤 发表于 2013-10-30 20:07
郑明的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所体现的主题,对我们未写稿投稿的是很好的启发。人 ...

   大法官在执法工作中,想必遇到过许多惊险离奇的复杂案例,随便介绍一件公正执法的案例,就是一篇好文章。期待早日拜读蔡班长的大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1-12 21:51:47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3-11-4 11:16
大法官在执法工作中,想必遇到过许多惊险离奇的复杂案例,随便介绍一件公正执法的案例,就是一篇好文章 ...

不好意思,几十年的法院工作都平淡得很,好象也没什么可写的,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13 11:54:17 | 只看该作者
蔡松坤 发表于 2013-11-12 21:51
不好意思,几十年的法院工作都平淡得很,好象也没什么可写的,惭愧。



不管写点什么都行,阳光主编早就说过,只要是真实经历、真情流露都欢迎。
  反正五班同学早就盼望着蔡班长和沈支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1-15 13:11:33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3-10-30 11:05
《插队的点滴回忆》写出了插队知青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不尚空谈,言之有物,内容丰富,语言流畅。:victor ...


        "不尚空谈,言之有物,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2-22 17:38:55 | 只看该作者
郑行长放着马铺拖欠的一笔巨款几十年不去讨,写出知青回忆录还歌颂马铺领导,真是厚道人。井没压力不喷油,人没压力不写文,一压就压出了好征文,看郑明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自力更生,再到发挥聪明才智,大干快上,给老山里之夜带来光明,动人春色不须多,如实招来,很为下乡知青长脸长志气。这篇下乡亲历者的战斗故事,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独特题材,幸亏及时挖掘,没有埋没在行长金库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2:20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