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0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六旬翁郑连桂(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2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200多方古砚台,“寻宝”生涯练就一双慧眼。
六旬翁郑连桂——古砚沁雅心中留
记者 方一凡/图文
2015-2-26  闽南日报

      藏砚是件雅事趣事,一方古砚往往蕴藏丰富的文化积淀。云霄县的六旬收藏家郑连桂20年来用心寻来200多方古砚台,囊括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年代,且不乏精品。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郑连桂家参观。郑连桂打开藏室的大门,两个巨大的木质架子呈现眼前。架子上满满当当摆放着各式砚台。“这些只是藏品一部分,你往这里看。”郑连桂打开架子下方的柜子,里面的砚台都用锦盒包着。他说,柜子中的砚台更为珍贵。“这是我1993年寻来的第一方古砚台。”郑连桂捧着一方砚台介绍开来,“这方砚台有七斤重,砚额上有一个淡黄色砚眼,很珍贵。经专家鉴定属明末清初时期。”郑连桂又领记者端详一个藏品中年头最长的藏品,距今已有1300年,但石质依然如新,用指尖触碰如少女肌肤般细腻。谈话间,记者看到一个被雕刻成竹型的砚台,足足有半米长,郑连桂说这是藏品中最大的一个,不仅造型和个头罕见,用的石料也考究,是淘和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30:17 | 只看该作者
       “古砚台的鉴定辨伪很讲究,最基本的鉴定方法有看、摸、敲、洗、掂、刻等,我给你演示洗这一法。”郑连桂将一块砚体上混有青花的砚台置于水池中,倒上清水,在阳光的照耀下,砚体立刻闪现出别样的光泽。“我刚开始也是个门外汉,一边四处看砚台,一边啃书恶补知识,也吃过亏,买过不好的东西,但是随着经验的累积,现在也算是半个专家了吧。”
       郑连桂购买了大量有关古砚收藏鉴赏的书籍,细细揣摩之余,到各地实战操作,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地购买砚台的过程中,渐渐地练就一双慧眼。砚台到他手中,摸一摸,掂一掂,再仔细观察品相,好坏便能立辨。但是,爱砚如命的郑连桂并不满足于此,买到心仪的古砚台后,他还会对砚台的具体年代进行细致考证,搞不懂的便拿去与圈里同好交流,好几次还和同好争辩起来。
郑连桂向记者介绍砚台藏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32:31 | 只看该作者
       如今,年已六旬的郑连桂还亲自到各地去“寻宝”,漳州和厦门的古玩市场是他常去的地方,有时候一逛就是一整天。当他寻到一方好砚时,旅途的疲惫立刻烟消云散,对古砚台的执着让他的藏量在漳州地区首屈一指。“有一回,在朋友家中看到一方极好的古砚台,软磨硬泡了四年终于得手,那时候的喜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二十年来,我边研究古砚台边读古今砚论,受益匪浅,感觉是爬在古人为我们竖好的梯子上来的,每次独自走进我的藏室,欣赏着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方方砚台,心中感慨万千,收藏一方古砚如同在收藏一段历史、一份文化,让我乐此不疲。”郑连桂说。(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3:42:07 | 只看该作者
       真所谓“行行出状元”,收藏玩赏砚台也玩出了名气,藏出了专家,非同一般,不简单啊。不过,一个“六旬翁”的敬老头衔却把郑大官人也尊成老古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3-4 22:5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丽华 于 2015-3-4 23:00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5-3-4 13:32
如今,年已六旬的郑连桂还亲自到各地去“寻宝”,漳州和厦门的古玩市场是他常去的地方,有时候一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4:08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