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10-19 12:20 编辑
最近,圆峰小学的学中文班里来了一批美国孩子,年龄范围在8-12岁,学中文时间不等,以下是何再金老师给他们讲“孔融让梨”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何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
学生A: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何老师:这是礼物。难道你爸爸带你上朋友家拜访不带一束鲜花吗? 学生B: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何老师:噢,小梨子是白送的,这是中国商人的优惠惯例,买十送一。
学生C: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何老师:小孩子不动手学一学就永远不会成长。像你七岁了你爸爸就要送你上学,难道你一旦学习成绩不够好就要你回家呆着?
学生D: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不愿吃不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那不行吗? 何老师:那样看似很自由,但很可能造成无政府主义。
学生E: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何老师:这个故事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并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分到梨子的权利。至于怎么处理这个梨子他可以有各种选择,喜欢吃就吃,不喜欢吃可以送人,也可以当球踢。
学生F: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何老师:他的做事原则就表现为对兄弟要谦让。就像你有这样的独立思考一样,孔融也有独立思考的个性。
学生G: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何老师:其他兄弟都让孔融先拿梨子和分梨,你觉得这样算不算已表现谦让了? 学生H: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何老师:既然孔融的兄弟从未有异议,说明你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
学生I: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何老师:为什么? 学生I: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何老师: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你爸爸会把你家最好的东西给你吃,他知道这是人人爱吃的,但他告诉你他从来不喜欢吃这个。你会认为你爸爸口是心非吗?
学生J: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何老师:为什么? 学生J: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四岁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何老师:你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的时候,你爸爸就让你开始读中文班;你把汉字写得歪歪扭扭,他还是夸你,鼓励你。你是否觉得你爸爸不负责任和没有是非观念?
学生K: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何老师: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就不要重复了。唔,你要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K: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何老师:OK,这可算一种方案。不过,要是人家都不着急吃,碰上你是个特别馋嘴的,吃了一个又拿一个,一口气吃掉所有的梨子,结果捞塞了,麻烦不麻烦啊?
讨论结束,何老师带米国孩子们走出课堂,到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式猪圈,让他们给猪喂食。米国孩子见到大桶热气腾腾、酸味浓浓的地瓜、菜叶、泔水、米糠,不知所措,没人自告奋勇,都傻站着看。你说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