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24|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四面八方到处扣(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网络上试找扣窑帖,发现到处有过来人在回忆、缅怀,青菜转载一部分,不妨挑着看。作者老少中青都有,有的帖属于转载又转载,反映了有共鸣、感兴趣者也不少。扣的过程,基本上大同小异,如何“扣”出一段少小经历的乐趣与感想,比较有趣。
       至今有些少年家、中年人还呼朋唤友,同去野外地头重温旧梦,多以图片记录现场。看来此童戏不仅活在中老年记忆中,火种犹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1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24 编辑

【新浪饮食】
回忆童年的烧红薯
天石生
2004122314:27

  在城市里,每次在大街小巷看见推着小车卖的烧红薯,都能很深的感触到自己在家解馋的回忆:童年和小伙伴,少年和同学,还有现在每次回家总爱和兄弟几个到野外去烧红薯吃的日子。
  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正值当时改革开放才刚开始的几个年头,农村也是才刚刚放宽政策实行包田到户搞单干,所以平日里我们这些农家孩子便没有什么东西填肚,零食那更是没法想的。于是村里的,邻村的孩子就经常凑在一起玩耍,一起找些生的、野的、烧的东西来解馋。烧红薯是我们最喜欢的,最兴奋的事了,那是我们的节日啊。每次烧红薯的时候,红薯刚从火土堆里拿出来的时候,四野便满是溢着那喷香的味儿,很让人是禁不住就流出口水来的。
  记得那时的小伙伴里,有个叫老安的,年纪比我们大一两岁那样,是我们邻村的,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的孩子里是比较有威信的。经常是他带着我们五六个伙伴到附近的山林里去玩耍,去捉鸟儿,也是去那里烧红薯。生红薯一般都是自家带的,偷的时候很少。不过是轮着的,这次我拿了自己家里的,下次就拿你们家里的,这是自然而然的约定。
  每次去是头一天就约好了的,除非是第二天下雨了,那时没有办法的,老天爷不长眼啊。第二天六七个孩子便一起带野外去,山林里或者是到很远的没人耕种的野地里去,不过经常去的是山林,因为到那儿去的话不用带柴火去,十分的省事。到了林子里,便是由老安分配着大家做事,有的人挖坑,有的拾柴火,有的拣树叶。大家是各干个的事,都是为着做自己和大伙儿吃的,也就十分的卖力。土坑挖好了,柴火捡回来了,然后是围着土坑垒土窖。
  这样的土窖是搭建成蜂窝状的,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活,所以一般是老安和几个稍大的伙伴负责。老安,年纪比我们大,那是事实,但他真正令我们佩服的是他的垒土窖的技术,因为这他也就成了我们真正的老大。黑黑的圆脸,平日里他又习惯带个旧军帽,因此在那小小的军帽的衬托下,老安的脸显得十分的大。不过老安常是一脸正经的,大伙儿都说他有做头的样儿。这也就是我们的老安。
  土窖垒好了以后,便是把部分柴火放到里面去点着,一会,白烟,伴着火星和大的灰烬一起从那蜂窝状的土窖里窜了出来。之后便是由一两个人轮着往土窖里加柴火烧,一般要烧半个小时以上。有时带的红薯多的话,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烧,是为了把垒土窖的土块烧热,烧烫,烧成灰烬色,就行了。等到土块的火候已到,就把生红薯放到土窖里面去,再把土窖推倒,拍结实踏平就行了。接下来的事只是等着红薯烧熟了,等待,等待,耐心的等待。也是半个多小时以后,大家就回来把红薯取出来。刚烧好的红薯,取出来,十分的烫手,很老远就能闻到它散发出来的一股一股的浓香。都取出来以后,依旧是老安负责分配的。老安是头,但他从来不会是自己先吃的,也不会捡着最大的来吃。他分得是很合情合理的,最大的一般都是分给年龄最小的。可能这也是老安所以能当上我们的头儿的原因吧。于是,大家是一片的欢声笑语,捧着热乎乎的烧红薯,剥开焦色的外皮,露出黄澄澄的肉,浓浓的香味喷鼻而来,直让人好咽口水,十分的等不及啊。
  这便是儿时烧红薯的记忆,儿时解馋的快乐的日子。那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因为那里渗透着太多太多人的纯真与天真,友爱和乐趣。这是在我长大的日子,没有再找到的。我们总是习惯到已经失去的岁月的记忆里去寻找那一份欢乐和满足。
  现在,已经成年的我,偶尔回家,也会经常性的约上以前的好伙伴到野外,到山林去宿营炊火,也少不了我们的烧红薯。但这样的烧红薯的节日,我们过节日本身的乐趣是减弱了的,毕竟我们这群人已经在心里烙上了太多生活的印记。每次出去我们会带着酒去了,还有一些其它的东西,但主要的还是红薯,因为我们都不想它变样太多,这是习惯也是情意的使然。
  大家就着烧好的红薯喝酒,边喝边谈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学习,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老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酸的,甜的,苦的,辣的,一大堆。伴着酒味,裹着烧红薯的香味,掺着笑声,呼喊声,全都出来。毕竟,现在大家是各奔东西了,上大学的,在家干活的,外出打工的,工作的,每次回家难得机会在一起,也就这样好好的过我们曾习惯的节日:烧红薯的节日——我们从小到大的节日。
  今天,执笔写下这些零散的文字,用以怀念我那烧红薯的日子,怀念我那些可爱的善良的伙伴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1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21:15 编辑

【时空网】
快乐周末行(上篇)
——红薯窑记
陈重
2006-11-9 13:16

      
       每天总是都在或忙碌或清闲的工作和生活着,除了关心今天是否工作日外,却很少注意了时间的流逝,日子总是昨天或前天的复制,有不同的,也只是今天忘记掉的昨天。突然某一天醒来,才发觉原来毕业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只是和朋友聊起时,却都仿若昨天。日子久了,时间长了,总会不自觉的回忆起从前的很多事情,想起小时候的无忧无虑,想起小时候难忘的红薯窑。
       从前生活在厂区的生活区,周边都是红薯地,每到秋天红薯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这群小P孩快乐的时光,在田间山地旁,挖好浅坑,找好土块,不一会就可以垒建出一个漂亮的窑子,于是挖红薯的挖红薯,烧火的烧火,忙得是不亦乐乎。烧红薯窑有些讲究,搭窑子的土要成块,易碎;搭建的时候由外向内收,大致成个锥体,里面空间要够大,通风,这样烧火的时候才能旺而透。旺火烧半个小时左右,窑的内表土已经被烧得发红发烫,柴火差不多燃尽,把准备好的红薯挨个放到窑内,把窑弄塌,接着把土块打碎,热土充分与红薯接触。半个小时以后,热腾腾的红薯就可以出窑了,于是一哄而上,大快朵颐,此中惬意,自是畅快得紧。
       以后出来读书工作,小时的乐趣却再难以寻觅,碰巧“周末伊人”的朋友提议做个红薯窑活动,大家同为80年代初最活跃的年少一代,早有此意。
       活动的地点,选择了我们早已看好的邕江滩涂,绿茵如毯的草地,婆娑婀娜的竹林,波光涟漪的江水,夕阳西下的天际,别是一番好景色,原来傍晚的江边,也可以如此的风致。选好地方,便安营扎寨,分工合作,男主外,女主内,好一派热闹的场面。虽说已经是十几年没做过的活了,如今搭起窑来,依然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早顾不得什么土脏烟熏。挖坑、取土、搭窑、烧火,一切有条不紊。这次搭的窑挺大,造型比例协调,看上去还真象那么一回事,在业余非专业结构工程师的指导下,窑的结构不成问题,并拍胸脯保证在烈火的熏烤下能坚持半个小时,众人晕倒,赶忙添柴加火,力争在倒塌之前把火烧好。
       天道酬勤,有了那么充分的准备工作,有了如此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最后出炉的烤红薯自然是美味得很,搀杂着泥土的清香,最大程度的挑动着大家的味觉,再顾不得斯文矜持,也不管是否还烫手,此时此刻,能最快的咬上一口似乎成了最快乐的事情。
       虽说最后烘烤出来的红薯香飘四溢,让人垂涎欲滴,但红薯窑的真正乐趣却在于其制作过程,就象完成一个项目或是工作,最后的成果固然可喜,中间积累的成就感和乐趣,才让人回味。正如或许每天都在做着相同或相似的工作,总为所累,却不曾想过,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其实乐趣就在其间,之所以没有发觉,是因为没去发掘。
       弄完红薯窑,已近黄昏,江水映衬着夕阳,江边孤独的垂钓人,有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感觉,是如江边枯树般的落寞,还是岸边倦鸟思归的思绪。不管如何,我们的快乐周末行才刚刚拉开序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2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22 编辑

【百度空间】
小时候的那些事之烤地瓜
de
2007-05-04 11:42

       地瓜,也就是红薯,想必大多数人都是吃过的。特别是烤红薯,最高的境界是外软里嫩,一股香气裹挟者一缕缕甜气,沁人肺腑。但是,最令我怀念的却是我小时候吃过的那些红薯。
       这么写虽然有落入俗套之嫌,但更重要的是接形式表达自己的情丝对吧?当然,这是题外话。
       我家在海边,我已重复了几次。在海滩的外边就会有人开垦出一片片的菜地,种上些耐旱耐盐的作物。其中之一就是红薯。
       吃红薯,最佳的办法当然是烤,这是我们小时候就有的体会。每到夏末秋初,红薯收获的季节,我们“罪恶”的行为就开始了。
       之所以称之为“罪恶”,是因为地瓜的来源不正,之我们几个小孩从别人的地里挖出来的。其实我们自家地里也有,这样做我估计当时只是为了好玩。好了,不说这个了,一场热闹的烤地瓜活动就要开始了。
       我们一般是四个。有山山、建建、金梁还有我(都是小名)。我们分工明确,我负责找柴火,他们有的负责在沙地上挖出一个用来烤地瓜的坑,有的负责“偷”地瓜。等各项准备活动就绪后,便开始点火,先用松树的针叶和松柃引火,然后点燃从海边捡来的被海浪冲上来的木头。就这样熊熊的烈火便燃烧起来。我们赶快串上地瓜,放在火上烤,还要不断加柴。有时候我们会跑到海里顺便捉几只小虾几只小蟹一起烤着吃。火快烧完的时候就把七分熟的地瓜放到热的灰沙里,用细沙盖上,焖几分钟。
       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享受自己烤的地瓜了,那丝丝缕缕的美味回味无穷。嘿嘿!都流口水了!吃完后嘴上脸上弄得全是黑黑的,回家有要被教育了。
       怎么样?我们童年的生活好吧?你小时候都干些什么呢?写下来交流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26:30 | 只看该作者
【新浪博客】
吃地瓜的季节
蓝色的阳光
2007-11-06 21:14:08


       小时候还有些伙伴们原创性的吃地瓜法。
       秋天,村里收完花生差不多就开始收地瓜了,我们这些孩子们不愿意跟家人去自家地里干活,就愿意跟伙伴们一起扛个爪钩,提个篮子到处去人家收获以后的地里翻找剩下的地瓜或者花生。
       那时,我们通常是三五成群的,兴趣高涨时,大一些的孩子们捡些孩子头一样大的土坷垃砌成篮子那么大的小房子,小房子下面预先挖个深洞,很像现在的地下室,我们小点的孩子就去捡些干柴火,在小房里烧,一直把砌房子的土坷垃烧得很热很热,然后把地瓜、花生、黄豆等能吃的东西扔进“地下室”里,马上用爪钩把烧热的土坷垃打碎,埋着扔进地下室的食物,再用很多土把打碎的土坷垃埋进去,免得向外散热,这样埋好后的土堆我们叫烧窑。
       我们继续翻找地瓜,过一大会儿估计地瓜该被焖熟了,再去扒开烧窑,哈!地瓜熟了,热乎乎、香喷喷的,可颜色一点也没变化,简直好吃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2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21:16 编辑

【网易博客】
童年趣事—烤红薯
梦中望月
2007-11-25 14:15:00|
  
        时间的唯一性决定了我不可能再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但童年时代的一些趣事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我出生在皖北农村,那时农村的落后,决定了孩童时代的我们星期天的假日生活是单调乏味的。我们这些农家孩子也在挖空心思地寻找乐趣。
       那时的冬天比较寒冷。一到周日,同村的十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就相约到村东头的大沟边(沟里无水)烤红薯。每人带一蓝红薯、一把砍刀、一些豆秸(用来引火)。用泥土自制一个烤炉,每炉可以烤3-4个红薯。用砍刀从枣树上砍下其龟裂的树皮,枣树皮干燥可以象山里木炭一样直接用于烤红薯,烤出的红薯既香又甜。
       烤红薯也要水平的,火既不能大也不能太小,要用文火慢慢烤。并要经常翻动和用手捏捏,这样烤出的红薯,里外都熟,颜色黄澄澄的好吃又好看。我们这些小朋友经常比较水平和手艺,看谁在最短时间内烤的红薯又多又好吃。我的实际操作水平较差,评比成绩常常倒数。
       从上午烤到天黑,大人也不找我们,烤的红薯不光自己吃,剩余的带回家给家里人吃。天黑回家时,每人脸上都被熏的乌黑,有的脸上还有炉灰,象花脸猫一样,回到家经常被家长训斥。可那种乐趣除了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者他人是无法体会的。
       现在,看到街上烤红薯的我都手痒痒,想亲手试试,可是没有机会了。回到老家,同我童年时的玩伴聊起一起烤红薯的往事,大家的高兴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童年是美好的,我永远眷恋我的天真无邪的童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31:45 | 只看该作者
【三门峡日报】童年纪事
  
英洪波(山东)
20071218
       每每提起童年,那些陈年旧事就像发生在昨天。烧窑,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余香袅袅。烧窑是野炊的一种形式,需要多人合作。
       选址一般选择沟沿。然后是准备材料:烧制的食物,如红薯、花生等,再就是一些长条状土坷垃。
       建窑是一项技术活。先挖好锅灶,大约10厘米,圆形底面要平整,靠沟沿留有灶门。然后用长条状土坷垃向上摞。较大的土坷垃放在底层,每向上摞一层就向中间收,最后成宝塔状。当然,摞时要留出较大的灶门便于烧火。
       烧窑的过程很关键,一旦碰塌则前功尽弃。这样的活都是由那些年龄大且有经验的伙伴来做,其他人只能充当偷红薯、花生和捡柴的角色。待那些土坷垃被烧红,就开始下一个步骤:填窑、砸窑。这个环节也是有讲究的,先把窑里的土灰掏干净,然后在窑的顶部敲掉一些土坷垃,用棍子捣碎,紧接着迅速把准备好的红薯、花生填进窑里,再从外向里把所有土坷垃捣碎。这时会有一些热气冒出,香香的,很是诱人。最后一道工序是培土,一定要用湿土来培,堆厚实。
       每次的等待最难熬,一些年龄小的往往耐不住性子,几欲开窑。 大伙伴就会说:“半生不熟,吃了拉茶壶。” 要等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才可以开窑。
       开窑那一刻伙伴们最兴奋了。大家围成一圈,一点一点地扒土,浓郁的香气弥漫开来……我敢说,那是人间最美的美味。一切结束后,伙伴们一个个都成了大花脸。
       现在的好东西够多了,可总也找不出哪种食品比烧窑里烧出的东西更好吃。真的好想再回到童年,再亲手烧一窑好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33:42 | 只看该作者
【三门峡吧】
想起儿童时烧红薯窑
suifeng远飘
2008-04-25 20:46



       小时候,我们都时兴烧红薯窑。那时在生产队里,三五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去地里给队里牲口割草。等草割的差不多时,就会有大一点的孩子提议烧红薯窑。就是在一个90度坡底下,横掏一个大洞,然后再在上边开一个口和下边的洞打通。把打洞掏出来的土,用手攥成一个个土圪塔,把土疙瘩磊在上边的洞口上,垒成炮楼式样。红薯窑就建成了。红薯窑的大小要看人多少,人多吃的红薯多,窑就大点,人少吃的红薯少窑就小点。  
       下来大孩子把小孩子分成两伙,一伙去找柴火。麦秸,豆杆,只要能少啥都行。另一伙去地里偷生产队的红薯。等柴禾,红薯都齐备后,开始烧窑。直到把要烧得通红,然后找一块大一点的土坷垃把窑门封死,再把上边的土炮楼扒开口,填进窑里一部分“土火炭”,把偷来的红薯投尽窑里,一边投红薯,一边投火炭,再用割草的铲子把捣炭,把炭捣碎,以便于炭和红薯充分接触,这时候能看见红薯的湿气蒸发,炭翻滚沸腾,就这样直至红薯投完。然后用旁边的土把窑整个封起来,再用脚踩实压紧就可以了。  
       我们就跟着大孩子去割草了。等把蓝里的草割满,回到红薯窑边,红薯也就熟了,大孩子用割草铲,慢慢把土一点一点清除,红薯一个个冒着热气被挖了出来,这时就看谁的手不怕烫了,伸手就往窑里拿红薯,拿出来皮一剥开吃。说来也怪,别看红薯偷来时不干不净的,但烧出来的红薯却非常干净。等红薯都挖出来后,每人都吃着红薯,着篮子听大孩子讲着这故事,走在回家的路上,别提多高兴了,我想这样的乐事,城里的孩子也一定很羡慕的吧。  
       最后用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结束吧:“烧得红薯香,煮的红薯甜,馏的红薯不占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3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37 编辑

【红豆社区】[原创]
儿时的趣事之窑红薯
朋友333
2008-08-05 22:13



       儿时的我们是快乐的,每当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阳台时,时不时地想起童年中的每段往事,却是那么的记忆犹新,脸上总会露出一丝丝的笑容,窑红薯就是其中的一道趣事。
         儿时的我一直到初中都是居住在美丽而富饶的农村里面,现回想起来总觉得城里的孩子总比不上农村的孩子快乐得多、有趣得多。但总而总之,城里有城里的好农村有农村的强。每当一到红薯收获的季节,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同时也是孩子们最最兴奋的季节。儿时的我总喜欢跟在家人的后面去收红薯,一到自家地里时,看着绿油油的红薯藤把整块地覆盖得满地都是连一丁点泥土都难以发觉。爸爸妈妈就开始自傲起来:“看到这么漂亮的红薯藤,今年的收成一定会比别家的要好得多,辛苦也是记得的啊,哈哈。”妈妈就用自带的小镰刀把一条条绿油油的红薯藤均匀地割下来再用一条较长的薯藤把他们系好,好担回去喂家里那几头的大肥猪。红薯藤割干净后,为了减少收割时间,就用牛拉犁来把那些埋在地里的红薯犁出来,看着一条条似乎1公斤的红薯呈现在我的眼幕时,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赞叹和喜悦。
       等收完时,就和几个同伴商量一起窑红薯。一般窑红薯最简单的材料就是干枯的松木枝(松木枝一般带有些松木油,比较好烧)和一个又大又坚固的红薯窑,捡干枯树枝回来的人不是裤子被刮破就是手腿一刀刀微伤,抱着一捆捆的树枝满脸豆大的汗珠在烈日阳光照耀下是那么的晶莹透亮,为了能尽快吃上红薯他们似乎忘记疼痛和炎热,脸上呈现出傻乎乎的笑容。
       树枝捡够,薯窑建好就轮到生火了。因为女孩子是生火的专业高手,红彤彤的窑火在女孩子的照料下燃烧得特别的旺那么的浓烈。不一会儿窑土块就被熊熊的烈火燃烧个通红,表示程度相当合适,等到树枝完全地烧完后,就把一条条已经备好的红薯轻轻地往薯窑门方向仍,再用已经备好的木棒从窑顶轻轻地往里敲,敲到薯窑完全地离地面大约20厘米左右,再用力地敲打土块敲到土块均匀粉碎为止。大约等到30分钟就是送薯窑了,用一条木棒分别在薯窑的四周插进去再用力握着木棒往下压,压得薯窑松裂(疏通窑里面的红薯水分的流失,使红薯尽快熟透)。
       30分后就是到吃红薯的时候了,双手抱着热乎乎的红薯,削去红薯皮冒着香味的红薯扑鼻而来,贪懒的嘴再也强忍不住那诱惑已久的红薯,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放在锅里煮的红薯总觉得比不上用土窑的好吃,而且还带有迷人的香味。
        好久没窑过红薯了,似在昨天还是前天,但窑红薯的方法始终难以忘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3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39 编辑

【法律博客】
难忘儿时烤红薯
西风古道
2008-08-27   



       随着大街小巷一声声悠远的“卖——烤红薯喽!”,诱人的清香顿时勾起我内心深处对烤红薯的怀念,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在田间野外烤红薯的童趣。
       我的童年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条件还不富裕。一到秋天,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到田间烤红薯吃了。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在星期天不上课时,我们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就偷偷的从家中拿来火柴和小铲,向野外跑去。不用说,准是出去烤红薯。尽管爹娘在家做饭时往往会在灶堂里放上几块红薯,可怎么也赶不上自己在野外烤熟的有味道。或许在孩子的心中,最大的乐趣不在于吃红薯,而是烤红薯过程中寻找那种属于自己的童年乐趣吧。
       烤红薯前,孩子们往往寻觅一片没有人看守的红薯地,快速用手刨出十几块肥硕的生红薯,拿着来到偏僻的河堤上。几个人开始分工,有的负责四处拣干枯的树叶和树枝,有的开始在河堤上挖烤红薯的坑。挖坑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坑挖的不好,就烤不好红薯,还会在烤红薯的过程中被浓烟熏的咳嗽不止。一般情况下,烤红薯的坑有一尺左右宽,深度和长度都在一尺多。
       挖好坑后,找几根粗木棍横着棚在坑上,小心翼翼的将红薯一块块整齐的放在木棍上,将周围的小缝隙用沙土轻轻堵上,烤红薯的前提工作就准备好了。
       于是,几个小伙伴就撅着屁股围成一圈,将树叶放在坑中用火柴点燃,待火苗起来后,再轻轻将干枯的树枝放在树叶上,于是火苗就慢慢的燃烧起来。一团团的炊烟在旷野之中袅袅升起,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等红薯烤的差不多时,接下来就要给红薯进行翻身,继续烤另外一面。整块红薯基本要烤熟时,就要进行下一个程序——闷红薯。闷红薯就是将正烤着的红薯快速放到火炭中,然后将四周烤热的沙土埋在红薯上,不让散发掉一点热气。
       埋好后,孩子们就在附近欢快的玩耍,等时间过的差不多时,就迫不及待的用手扒去上面的泥土,小心的从灰坑中拿出还烫手的烤红薯,揭去沾满土灰的红薯皮,急切的送到口中,那个美啊!仿佛就是人间最美的食品,至今想起都会令我嘴馋的要流口水。
       吃过红薯后,每个人脸上、手上都变的黑乎乎的。于是就欢叫着奔向堤下的小河边,掬上几把清凉的河水,胡乱的在脸上抿上几下,就四处奔跑着玩耍。有时临近傍晚,我们还会扯上几根粗长的红薯秧,去掉上面的叶片,拣上几把干枯的桐树叶,整齐的绑在红薯秧的一端,用火柴点着,挥舞着另一端甩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象火龙一样,十分好玩。
       外出读书、工作后,再也没有机会体验一下儿时烤红薯的乐趣。每每想起,心中都是十分怀念,什么时候能再次无拘无束的在田野烤上一次红薯,体味一下儿时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41:04 | 只看该作者
【网易博客】
烧红薯窑
青山东流水
2008-10-14 09:43:48|
       昨天是星期天,阴了多日的天终于放了晴,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中午,带着妻子、女儿去街上买了几盆菊花,回到小区外的花园处,发现一位老兄带着十来岁的女孩在田野里正准备烧红薯窑,顿时兴起,遂前去帮忙。
       老兄已经挖好了窑坑,正在挑拣合适的土坷拉,我就带着两个丫头捡回来一大堆棱角分明、薄厚适中的土坷拉。老兄细心地垒窑,两个丫头蹲在旁边一动不动地看着,像是在欣赏一位技艺高超的建筑大师在精雕细琢,我四下捡回了一大堆玉米秸、干柴棒。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老兄点燃了柴火,两个丫头甚是兴奋,我女儿可是第一次野炊呀。过了半个多小时,两个丫头的兴奋劲退了大半,我就在窑的旁边给她们挖了一个坑,又捡来一大抱干豆叶、玉米秸和干草棵,让她们自己烧火,终于又活跃起来。通过交谈,得知老兄是一位基层派出所的公安干警,几乎每年秋冬时节都要带女儿到野外烧红薯窑,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爸爸。看看柴禾不多了,就跑到小河对岸借一位老农的抓钩勾了一大抱枯枝。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窑上的坷拉已是白里透红。老兄用小棍熟练地把窑坑里的碳烬摊匀,小心地在窑顶开一个小洞,麻利地把从集市上买来的细细长、粉嫩嫩的红薯放进窑内,把烧红的坷拉全部盖在红薯上,嘻哩啪啦一阵猛砸,红通通的坷拉粉身碎骨,迅速封上鲜土,还在上面踩了几脚。窑烧好了,相约下午四点半扒窑,不见不散。
       不到两点钟,女儿就急切地问了几遍:“几点了?该去找姐姐了。”经不住女儿三番五次的催促,四点刚过就带着她掂着水桶下楼了。刚给花园里的几棵小树浇了水,女儿就禁不住跑到了红薯窑边,把双手放在微微突起的窑堆上大喊:“爸爸,还热乎乎的呢!”我转身看见小河边走来了一家三口,男的还掂着一把小铁锹。哦,是老兄一家来了,原来他们把车停在小区找我们去了。
       我和老兄小心翼翼地扒开坷拉,一股熟悉的香味儿沁人心脾。热腾腾、软乎乎的红薯刚扒出来,两个丫头顿时就狼吞虎咽起来,小脸上碰了一鼻子灰也顾不上擦一擦。我吃了一个干面干面的,比街上卖的要甜上几千倍……
       烧红薯窑,久违了;久违了,童年的乡趣。
                20081013日于风雨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4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44 编辑

【新浪博客】
窑红薯
灵感一瞬间
2009-03-01 00:00:00


           
       今天天色清凉,1824度的气温很是如水般舒柔得可心,正是这样一个清凉的周末,让人突然之间就有一种想回忆的思绪,想沿着生命的时光遂道回到记事的那一刻,想些童言趣事,甜甜的品味。
        腦海中最可乐的要数“窑红薯”,每到收成红薯的季节,我们同一单位里的小哥们小姐们便雄赳赳气昂昂的联合出动了,跑到村民已收挖过的薯地里,用棍子撬那些红薯的窝里残根,往更深里撬,总会捉到一些“漏网之薯”,虽然是小小的薯儿,但刚好适合放入“番薯窑”,还有在薯地的周边,也总会发现一些村民嫌小而弃的薯儿,我们一一拾来,有的用衣角,有的用小胶袋,你几个,我几个,汇聚一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于一群沒田沒地,只知“汗滴禾下土”的孩子,那是多么丰厚的收成啊,美滋滋的大伙不约而同的一阵畅笑后,便“心有灵犀”地分工合作各自忙幵去了,姐儿们去拾柴火,有干枯的树叶,荆棘丛里的枯枝等,凡是可以燃燒的废弃东西都拾回;小哥们这会儿要显身手了,因为砌“番薯窑”是要讲点技朮的,一定要挑大小适中,沒棱沒角的泥块,要干身的,最好是干到有些酥孔,这样泥团最易烧红烧熱,还有砌的时候,要先挑一块最平最干爽的地面,拳头大的泥块先围一个一尺左右宽的圈,留一个“窑门”用以放柴火进去,再一层一层往上砌泥团,越往上的泥团就要依次减小,并逐渐向上收拢,快到顶的时候也要留一个空顶,好从上面放入红薯入窑。当薯窑终于砌好后,小姐儿们总会担心地问:“砌得稳当不?”
     “如果不牢固,塌了的话,那生红薯我们包了,吃了拉肚子,行了吧?”小哥们总是这句戏话。于是我们吐吐舌,幵始小心翼翼的从窑门里放入柴火,点燃,生怕不小心把窑弄塌了,那可就成了罪魁祸首了。当小泥窑烧得通红通红,小哥们一声令下:“让幵让幵,放薯入窑了!”我们就乖乖地退后,从后面伸个头留心着小哥们的动作,担心最后的时刻把窑弄塌了,那就是前功尽弃,白忙一场了,可是我们的担心往往是多余的,为了一顿好吃,大伙儿都总是“兢兢业业”努力不怠,所以,当全部的红薯都“平安入窑”了,个个人馬上拿起棍子,推塌窑子,又抡起棍子,不停地敲打泥团,力将泥块敲碎敲实,密实得不容透气,这样窑里的小红薯就会熟得更快。
        这时,捉弄人的时刻到了,窑红薯有一条“送窑鬼"的例规,有点象小年“送灶王爷”般,大伙儿石头剪子布,誰最后输了,誰就要送“窑鬼”上天,保咱们吃得安乐。这会儿,誰都不愿意输啊,馬上就幵“大餐”了,誰轮上了送窑鬼誰倒霉啊!可最终会有一个不幸运儿,耷拉着腦袋,吸着窑子已微微散发出的诱人香味,满眼欲滴泪水,可群伙儿都假装看不到,齐齐一声欢笑令下:“送窑鬼啦,送窑鬼啦,跑!”可怜的不幸运儿就朝着指定的“送窑鬼”地点奔跑而去,力求最快速度返回,不然,跑慢迟回了,就只剩番薯皮了。这时候,大伙儿幵始用最快最小心的力度去幵窑了,随着一点一点往外扒幵的泥花,阵阵醉人的烤薯酥香扑鼻而来,个个人不停地吸着香气,烫得左手一抛,右手一接,反复拍打着红薯上的泥灰,去皮,抢吃,抢吃,人人一嘴的泥灰,一嘴的红薯,腮帮子一鼔一涨着,再也顾不得说半个字了....我也试过输了去送窑鬼,气喘吁吁跑到回来时,对着滿地皱巴巴的零碎皮儿,委屈得不知所措,幸好,人堆里的姐姐总是悄悄拉我到一旁,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软熟的红薯递给我,那一刻,我好幵心,姐姐真好!于是和着汗水泪水幸福地啃着属于我的香喷喷的红薯....
        如今,薯地无处找,都变了高楼大厦啦,伙伴们也各奔东西,但心底下童年的欢乐是不会忘记的,是以戏纂了首诗以铭记:   
                       《窑薯乐》
                     昔日薯地土窑中,
                     伙伴泥面相对红。
                     伙伴不知何处去?
                     童趣仍然伴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4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48 编辑

【新浪读书】
窑红薯
无名氏
2009031320:58
       你窑过红薯吗?
       说起来,窑红薯似乎成了孩子们的专利了,它兴许是农家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一段不可或缺的难忘经历。每当提起窑红薯的事,我就不免回忆起孩提时代的那份天真无邪。窑红薯的故事之所以让我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全在于这故事的背后所隐藏的一段苦涩而不老的谎言。
       窑红薯,一般得选个好天气,而且最好是在收获红薯的季节。首先,得有个发起人。发起人提出窑红薯,不外是因为他肚子饿了,抑或正巧家里大人不在,再者就可能是闲得无聊。但不管怎样,这简单的要约只要得到响应,合伙窑红薯的事就会一拍即成。这时,同意合伙的孩子们便会很快地拿出红薯,而且都会在各自的红薯上做出相应的记号。入伙的红薯每份多少不一,而将它们集中摆放一起,煞是好看──新的、旧的;好的、差的;大的、小的;红的、白的,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窑红薯一般要经过砌窑、烧窑、揭窑、打窑、送窑鬼和开窑等几个基本环节。
       合伙窑红薯,各个合伙人的地位和义务是一律平等的。不信你看,红薯凑齐后,找个容易挖土块的地方,小伙伴们就立刻七手八脚地忙乎起来。力气大的用心地挥锄掘土,其余人员则小心翼翼地搬运土块,而砌窑的活就非得有经验的人下手不可。为了红薯窑坚固起见,窑门一般用砖瓦砌成。砖头好坏不论,而且还可随手捡来,但瓦片就非要好的不可,所以每一个红薯窑的砌成,就意味着哪一家的矮房上又少了一块公瓦片。不到十分钟的光景,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红薯窑保准砌成。瞧,这没生火的红薯窑,就活像一个微型的蒙古包。
       红薯窑既成,众伙伴就开始分头四处捡柴。由于火候对红薯窑的质量和红薯的生熟影响很大,所以生火的活又自然落在了有经验者的身上。一阵猛火过后,红薯窑就会变得窑壁通红,真有一触即溃之势,当窑顶的泥块红中泛白时,就可以随时揭窑了。这时,掏完窑内火灰,揭掉窑顶泥块,备好的红薯就会被火速地从窑顶塞进窑内。顷刻之间,乱棍四起,一个隆起的红薯窑便随即变成热气腾腾的土包子。为了检测红薯的生熟,孩子们常常会捡些生树枝盖在窑上,待树叶一干,窑内的红薯大概也就熟透了。
       在期待收获的时辰里,一个由古老的谎言所演绎的“送窑鬼”的故事便会随之而来。
       送窑鬼,十有八九是在场的某个大人出的主意。除发号施令者独自守窑外,其余合伙人要无一例外地集中“送窑鬼”。每当这时,孩子们会人人手捧瓦片,在盛装了窑上的砂子和火炭之后,排起队,各自不停反复地念着“砂子浮──火炭沉──小薯熟──大薯腍(粤语软之意)”的相同口诀,满怀希望地向附近的水塘走去。而到了水塘,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将砂子和火炭倒进水中,而且口诀不断,一本正经地祈祷砂子浮、火炭沉。缘何如此?因为守窑者有言在先,“送窑鬼”的人必须等到水中的砂子浮了、火炭沉了才能回来开窑,否则窑内的红薯就会半生不熟,侥幸熟了的,也会被窑鬼吃得精光。
       孩子们已经尽力了,然而,大自然的规律是这些少不更事的小孩们的努力所能改变的么?所以,在无知的虔诚之余,他们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真是祸不单行,当孩子们饥肠辘辘地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窑边时,多半已是人去窑空──守窑人拿着红薯偷溜了。无奈得很,孩子们无从后悔,也不会怨天尤人,他们只纳闷火炭和砂子的沉浮为何如此艰难。
       孩子们受骗了,窑鬼竟是守窑人!然而,这只有等孩子们长大了才完全知晓。我真不知道,天底下究竟有多少天真的孩子受了“送窑鬼”的骗,最后又有多少曾经受骗的人长大后又以同样的谎言欺骗了后来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4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51 编辑

【濠滨论坛】
童年(摘录)
人字拖
2009-8-19 05:41:56
       如果说我们童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得说我们还从来没能真真正正的吃一次自己烤的地瓜。
       开始我们只是听说烤得红薯特别好吃,不知比家里蒸的地瓜香甜多少倍,嘴馋难耐的我们当然不可能放过这么好吃的食物。于是我们几个就兴致勃勃的偷地瓜、拣柴火,挖置简单的炉罩,但当我们一通忙活之后拿起烤的地瓜一看,外面早已烧成焦碳,而里面还生的直往外冒水。不甘心,又试着烧了几次,烧制工艺也大大改善,可烧出来的地瓜依然如当初一样,外焦内生,根本无法食用,这下自以为无所不能、狂妄不可一世的我们彻底没辙了。低头向人请教问题是很丢脸的事,况且问问题的竟是无所不能的我们,这怎么可以!?几经商量,最后决定由二森为代表,旁敲侧击的向他哥哥打听烤地瓜的秘诀所在。
       第二天一见面,二森悻悻的抱怨他哥哥听说我们向他打听烤地瓜的秘诀时是多么的一脸的洋洋得意,完全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我们感到受到了莫大的耻辱,此生就算不吃烤地瓜也决不会向任何一个人再去打听烤地瓜的秘诀。
       好在二森并非一无所获。他从他哥哥那里还是了解到了烤地瓜中一个致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在烤地瓜前要先搭建一座坷拉窑!所谓的坷拉窑就是用比较大的坷拉堆砌一个两尺多高、中空的形如矮塔一样的土窑,窑的一侧留有灶口,专门用来往里添续柴火。而烧地瓜前是要先烧窑的,只要把火烧的大大的,不停的添柴直到整个坷拉窑烧得看似都已发红的样子,然后停火,把事先备好的地瓜从窑洞口放入,再将窑洞推塌,将地瓜焖在坍塌的土窑里就不用管了,去玩上一两个小时,再回来将地瓜从土中扒出,一看,外焦里嫩,热热乎乎,香气喷喷……没等二森说完,我们就已经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了,好象烤熟的香喷喷的地瓜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都有点等不急了,于是迫不及待的着手行动。
       但当我们真的动手干起来以后才发现,事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就遇到一个无法逾越的困难,就是那坷拉窑到底怎么垒,谁也没见过,而且那疙疙瘩瘩的土坷拉根本不听使唤,刚罗了两块就开始往下滚了,虽然我们极尽努力、绞尽脑汁,众人齐手最终还是没能搭成一个我们梦想中的坷拉窑。而心高气傲的我们是决不可能再低三下四的向别人求教了,所以,儿时的烤地瓜的香味也就成了我们心中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遗憾。
       前几日和父亲聊天时无意谈起我们小时侯,我就将心中这个整整埋藏了二十年的遗憾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哈哈大笑,一面骂我小笨蛋,一面说:拿小镰刀将坷拉削成有棱有角的长方体不就容易搭建了吗!我听后恍然大悟,为儿时的无知轻狂而懊悔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5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19:55 编辑

【农民互联网】
童年的烤红薯
xiaojian
2009-10-27 17:12:00

       又到了秋天收红薯的时候,到地里收摘红薯的时候,我就会向妻子和跟着一块下地的孩子们讲起童年烤红薯的那段难忘的经历来。
       小时候我的家里非常的贫穷,每年秋天的时候只要放了学,第一件事就是背上篓子,拿上铁锹到野外已经收过了的红薯地里去捡拾红薯,一大块二亩多地红薯地,我们几个孩子会一字排开,然后热火朝天的将地里的黄土翻个遍,只要看到红薯,我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将它捡到篓子里,就是碰到被钎成半块儿的红薯,我们也会捡起来,在回家的时候顺便在村前的小河里洗个干干净净,然后再拿回家煮着吃;碰到小的不能再小的红薯时,我们也会一块收回去,然后成为猪圈里的母猪打牙祭的美味佳肴。
       每天下午捡拾红薯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约而同的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将刚开始捡拾到的红薯全部奉献出来,然后再在红薯地里挖上一个大坑,再垫上一层层的软草与柴禾,弄好之后,我们就会将红薯用泥巴抱起来,然后放到柴草上,再用从家里带来的火柴点燃,点燃之后就又去捡拾红薯了。在地里捡拾红薯的时候,在燃烧的土坑里,随着红薯的逐渐成熟,在微风的轻拂下,一股股的清香就会扑鼻而来,等我们捡拾红薯又累又饿的时候,烧烤的红薯也就熟了,于是,一大帮子孩子就会争先恐后的跑到大坑附近,然后在一块前来捡拾红薯的大孩子的分配下,一人得到一块香喷喷的红薯吃。
       轻轻的剥开那层黑糊糊的泥巴,再小心翼翼的将微微发黄的红薯皮去掉,随着轻轻的拨弄,那越来越浓厚的香气就会直扑鼻翼,让人禁不住大口大口的猛吸着这浓浓的芳香。剥好之后,我们就会一个劲的用嘴向红薯上吹气,等到红薯稍微凉了之后,我们就会狼吞虎咽的咀嚼起来,那个香啊!永远成为了我童年记忆里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们对红薯也失去了往日的那种如饥似渴的依恋,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红薯也早已变成了孩子们打牙祭的一种超市食品。但那段难忘的记忆,时常会浮现在我的梦里,让我在睡梦中偷偷的笑着醒来,然后回味无穷,无限的留恋与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5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20:06 编辑

【红豆社区】原创)
忆童年:窑番薯
不算很坏
2010-03-26 18:44  



       星期天下午没什么事做,感觉眼有点困,打开窗帘见一帮屁大的娃崽正在草地上玩过家家,想起自己儿时的游戏:窑番薯。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三五个好伙伴结伴在家乡的旷野上游玩,野到无法无天,太阳不落山哪晓得要回家。口干了喝沟里江里的水。肚饿了吃地里的东西,玉米、花生、窑番薯,等等,农村里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地里能没有我们吃的东西。冬天时候,最好吃莫过于窑番薯了。窑里烤出的番薯,那股带着坭土气的清纯香味,比起如今大街上流动小商贩卖的多少带一点铁锈气一点煤气的烤番薯,不知要香多少倍。
       窑番薯第一步是找番薯。要从地里找出那些个头适中、长相均匀、表面光滑、无虫无病的好薯,是需要一定本事的,年纪大一点的娃崽找得的大多是好货,年纪小一点找得的多是歪瓜裂薯。第二步是做窑。选那些拳头大小的坭块垒成一个大小合适(视番薯多少而定)的土窑。第三步是烧窑。找些手指大小的柴火放入窑中点燃,火通常都烧得通红,衣衫单薄的伙伴们刚好围着窑烤火,一会儿火燃到将尽未尽的时候,就是装窑的好时候了。第四步就是装窑了。这可是个技术活,通常是由那些年纪稍大的高手来动手。一般是一个人来,一个一个地把番薯放进窑里,其他人在旁边屏心静气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出,因为窑番薯的成败就在此一举了,稍微不小心碰对窑边窑一塌就功亏一篑了。最后一个番薯放进去以后,操作员一声令下,伙伴们八面用力,把窑推倒,窑番薯最关键的一步就算完成了。
       这时大家就静静地围坐在窑边,单等着窑里的红薯早点熟了,那性急的主儿早已口水连连了(有我一份),哪里还顾得旁人的笑话呢。过了一会儿,会有一个头儿说,你们快去“送窑鬼”,要不然,红薯熟不了。年纪小的几个就去玩命地朝远方抛石子,等他们回来,大个的熟透的番薯早已被窑边人坐地瓜分了,长大了才明白,哪来的窑鬼啊,那是骗人离窑好抢好货的小把戏而已。
       不管吃到的番薯是夹生的,还是熟透的,大家都感到香在鼻里,甜在嘴里,暖在肚里。
       那么香那么甜的番薯,我想,只有在梦里才有了。
——————————————————————
Qzluckg 发表于 2010-03-26 18:54  回帖
       有两个步骤没有写细节,
       一,装窑,装窑前必须将里面未烧尽的火炭退出来,以免火炭烧坏蕃薯。
       二,打窑,大伙齐动手,用木棍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烧得通红的泥块打烂,必须打烂,以免窑内漏气,
       三,打完窑后,有经验的,在碎泥的顶上压上几张树叶,蕃薯熟不熟,看树叶就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20:09: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20:11 编辑

【开心论坛教育频道】
  
史海钩沉
2010-9-26 09:57:31


       秋假,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是一个陌生。但是,对我来说,留在记忆里的秋假,仍然清晰而温馨。
       秋假是漫长的,秋假是多彩的,秋假是劳累的,秋假也是快乐的。
       在大人的指令下,一头拱进密不透风的棒子地里,一个一个把棒子掰下来,就是我秋假的主要内容。偌大的棒子地,不见人的身影,只听见咔咔咔掰棒子的声音。忍受着如刀锋一样的棒子叶在脖子手臂反复摩擦,忍受着汗水流过伤口带来的痒痛,耐着心烦,坚持前行,心中估计再掰一百个就到头了,
       1234、……100,抬头向前看,还是一片棒子地的时候,精神也就彻底崩溃了。索性撂下手中的营生,急匆匆钻出那总也掰不完的棒子地。大口大口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喊上相邻地块的伙伴,一路跑向条田沟,偷一捆黄豆,掰几个嫩棒子,扒几块地瓜,捡拾一堆柴火,热火朝天的烧窑。火渐渐的熄灭,烧的东西也就快熟了。不管是不是烫手,也不管是不是真熟了,拿起地瓜,吹着拍打着欢笑着一块大快朵颐,等最后吃完豆子的时候,再看小伙伴,嘴上一个个全长了胡子,忍俊不禁的哈哈大笑起来。
       等走的时候,还有一个保留节目,冲着还有残豆的灰烬一起小便,有来检便宜的,那就……不好意思了。
    童年的秋假,累并快乐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20:13:11 | 只看该作者
【桂平教育信息网】
《红薯窑》(诗歌)
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 杨坤林
2010-10-08
       看同事红薯窑照,勾起过往,写成词一首,怀念远去的岁月。
小心垒积慢慢围拢结成红薯窑
层层码叠玲珑剔透童年的城堡
离远点它塌了我捶你造窑者的怒号
小的去弄些红薯大的去捡些枯枝干草
大中小泥头自下而上结成红薯窑
它在田野它在进山的入口
风如叫兽钻衣袖冬的气候
望不尽头天天向上的禾稿
青烟吹散火舌舔起童年的红薯窑
烟熏入喉,口鼻眼真叫人难受
一派混蛋怎么没考虑窑门要对风口
别急,拿蔑帽给你煽风点火要不要?
砌起风墙压住风头毕剥燃烧的红薯窑
四仰八叉叼狗尾草看鹞鹰飞过否
五个打七鬼抓三个乌龟木炭画胡装老
如来佛降妖猴火烧曹操再侃杨志卖刀
等得心燥窑外点火内外夹烧的红薯窑
烟色匆匆孤烟直上阵风吹成大问号
池塘边上寻宝软泥上晃晃悠悠的舞蹈
拉勾摘豌豆别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
黑与红暖烘烘八卦炼丹炉般的红薯窑
打开天窗请薯入瓮童年的杰构
一声呼号争先恐后敲碎童年的所有
一阵寒风一股温暖一缕香甜的味道
日近山头时候不早虎视眈眈的红薯窑
口舌生津喉如虫挠不知熟透了没有
支几个屁孩执些炭头试水中沉浮
尘烟弥空一度失控寂寂的土堡
有哭有笑哭哭笑笑夕阳下的红薯窑
烤薯最优黄皮嫩肉瘪三圈的瘦
哇哇烫喉哎哟直叫一直甜到最后
再分你一段明天可帮我放牛帮我割草
夜幕降临暮色围拢看不清的红薯窑
一帮玩友一群水牛长矛战风车的情豪
冲啊炸雕堡杂杂嘈嘈的军号
夜暮笼罩四野辽阔天天向上的禾稿               
2010924日初稿于石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20:1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21:20 编辑

【网易博客】
    
叛逆王子
2011-02-14 21:38:55



       焗窑,这个听起来,就有种神秘感。
       焗窑,在大都市里,可能都不晓得这是个啥样的概念,这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神秘的面纱。
       猫仔特写此篇文章来介绍下焗窑和一些焗窑的技巧~
       焗窑,顾名思义,得有窑。窑,我们常见的有砖、瓦、陶瓷窑,煤窑等,可是有没有听说过窑是用来焗熟食物的。焗窑:是利用窑来焗熟食物,是在乡下最为常见的一种乐活。食物一般都选些较为容易熟的,一般有番薯(地瓜)、鸡蛋、鸡等等!
       焗窑的工序:选拱窑的位置——择窑口方向——取干泥块——拱窑——烧窑——出碳——放入食物——焗窑——开窑等。
       (窑的成型图)
       焗窑,一般都是在泥地上进行的,步骤可分为:
       1.选拱窑的位置:这个在泥平地上,不宜选高地处,平地上保持窑的平衡性,不选高处,因为有风大的地方,火不易烧热泥块。
       2.择窑口方向:根据当时的风向,选择窑口方向,窑口方向与风向相反即可,因为烧柴的时候,人在窑口,烟就往窑后面去,就不会影响到你烧窑。
       3.取干泥块:务必要选干泥块,这样才能烧热,最好为长形,利于拱窑。
       4.拱窑:原理和盖房子相似,基础需要打好,否则功亏一篑,窑口要大泥块拱起,窑顶一般采用很小的泥块。拱要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拱的不够结实,烧窑的过程有柴碰,垮掉的话,那就“皆大欢喜”了。
       5.烧窑、出碳都较为简单,一般把窑烧的热了,泥块都红热了,这个时间不定,需要看火力。
       6.放入食物:这个一定要包好食物,毕竟是泥盖上去的
       7.焗窑:食物放好后,就是用工具把泥块敲碎,确保泥盖着食物,敲实泥,这样更好地把食物焗熟。
       8.开窑:大概25MIN的样子,食物都应该熟了,这个时间把握得看什么样的食物。番薯一般20MINOK
       焗鸡:把洗干净的鸡(去毛,取出内脏等),可以往鸡里面放些佐料,可以放香菇,加香料等,可少放油,因为鸡子本身就有,使用锡纸包好,就往窑里面放,盖好泥,30MIN就可以出窑香喷喷的鸡了。
       鸡蛋:使用纸巾包好,纸巾湿水的。
       焗窑最为好玩的,就是大伙一起取泥,合作拱窑的过程,分享最后的果实,那也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
       吃的自然,玩得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20:1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9-5 21:21 编辑

【汕头特区晚报】
窑番薯
洪梅
20110420




       童年的小山村,总是热闹、欢乐、祥和,随便都可以找到一群玩伴,我们一起放牛,钓鱼,掏鸟窝,还有着现在的孩子不曾经历过的山野里烤番薯的乐趣——窑番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番薯是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正是这种可爱的块茎植物,为我的孩提时代增加不少愉悦。
       番薯成熟的季节,找一处空旷的农田地,挖个圆形的坑,用砖头砌个牢固的门,把挖出来的干燥结实的泥块,大家齐心协力又小心翼翼,把大的泥块铺在最下面,然后一层层均匀地垒上适合的泥块,这活还需要胆大心细,有危如累卵之感,一不小心便会功亏一篑。接近封顶时技术难度最高,谁放的泥块功夫好必能换来无数的赞许声。
       砌好的窑精致得像一个小宫殿,终于可以点火了。我们把捡来的柴草点燃,细火烧烤,一大批人马忙碌地张罗燃料,当火势熊熊把泥块烧得通红,说明泥块已经热透了。于是从最上层挑出一个小洞,轻轻地放进番薯,再把土窑敲散埋住番薯,将坑和泥块盖起来并填平,利用泥块的热量将番薯煨熟,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接下来便挑两个人去“跑窑鬼”,往往挑最小的孩子,我和表妹每次都被选中,由伙伴们商量后指定一个范围让我们跑几圈,凯旋之时便可开窑分享美食。我不知道为什么用这个别扭的叫法,但却很满意这样的安排,跑窑鬼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怀里揣着一份期待总能跑得很远很远,看到的蓝天如此澄明洁净,田畴里沉思的稻草人憨态可掬,啁啾的山雀正啄食着秋天的阳光……。当我们快乐地完成了任务,远远地小伙伴们看到两个瘦小的身影便会欢呼起来,我们特有使命感,像功臣一样回归到队伍里,拥有最先挑选番薯的待遇。
       我们迫不及待地将番薯从土里扒出来,每一个熟透的番薯都那么可爱诱人,每人分一个,飞快地拾在手里,烫得不行时便在手里颠来倒去,小嘴对着热薯吹嘘不已,掰一块送进嘴里,甜丝丝,香喷喷的。那浓郁绵长的烤番薯香味在记忆里无比丰美,对幼时的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不亚于现在麦当劳肯德基对小孩的诱惑,那独特甘美香酥的味道,令我每次返回故乡时,总有再去品味一番的冲动。
       近年来研究发现,番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多种食疗保健作用,被誉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而备受青睐。偶尔,在街角的某个角落,当我邂逅大油铁桶的烤番薯摊时,从扑鼻而来的焦香里,我仍能嗅出田园的谧静和泥土的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1:23 , Processed in 1.1232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