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同学文集修改例文(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12:0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阳光明媚 于 2013-9-7 20:14 编辑

                                                                                同学文集修改例文
         同学文集编辑工作启动以后,因为多数编委没有经验,只好边干边学。我试着先修改第一篇文章,现将修改例文及过程,体会刊登如下,征求意见,欢迎批评。
         (一)原文:


同学情 情同手足

方文达














     200998日这一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美丽的鹭岛景色更加迷人,比往常更加让人向往。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我全家最幸福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在今晚举行的婚礼上,面对从家乡等地方赶来厦门参加我儿子婚礼的领导、长辈、亲朋好友,看着儿子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听着儿子娓娓道来的答谢词,我心潮澎湃,深深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里……
     那是199067日,夏天的天气特别闷热,闷热得使人透不过气来。这一天,是我父亲去世满七刚过三天的日子。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家门外阳台长廊很滑(当时住在县商业局百货公司集体宿舍三楼靠西一间16平方米的房子,夏天似火炉,冬天若冰窟,煤炉就放在门外靠墙一边,烧水做饭全在这里),那天傍晚时分,煤炉上一锅烧开的开水正一直在冒着水蒸气。我儿子吃过晚饭(当时刚七岁)在家看电视,隔壁邻居一女孩到我家玩,离开时顺手拿起一支小木棍就跑,我儿子看见赶忙追出去夺回小木棍,再跑回来拐进家门时,由于路滑不小心摔倒,手刚好插进那锅烧开的水里,一锅开水就这样全烫在我儿子身上……
      真是祸不单行,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不知如何是好。在送到当时我单位林协海行长家(他妻子是治疗烫伤的家庭医生)做了临时处理后,就直接送到县医院,记得当时值班的医生很不负责任,一开药就是先锋5号。好在这时我们的同学安粹芝闻讯赶来,这才幸免了一场灾难。在隔天送往市医院时,又是这个值班医生,主张不用挂瓶输液,不用输氧气。在安翠芝医生向他提出建议时,还说什么“孩子精神状态很好,不用挂瓶输液,不用输氧气,也不用医生护送了”。好在安粹芝医生当天没有值班,就与我们一起亲自护送孩子上市医院,当时同去的还有我表弟柳亚殊。当车开至盘陀岭时,孩子已陷入昏迷休克状态,开始说胡话,口吐咖啡色粘液,那是胃出血!车刚过漳浦县城,眼看孩子渐渐不行了,安翠芝同学果断决定快速返回漳浦县医院抢救,到医院发现孩子已经休克且量不出血压和脉搏。经过全力抢救,孩子身体有所恢复,便立刻带上氧气袋和挂瓶上路,经过一路奔波,到达市医院烫伤科已是下午下班时间,好在安翠芝医生早已交代云霄在市医院工作的陈医生,让烫伤科科长潘医生老早等候在那里,接收孩子住进重症隔离病房……
       时过一个星期,孩子出现了败血症,这是烫伤的并发症,潘医生问及在云霄县医院治疗情况时,当听说值班医生开了新药先锋5号,后经安粹芝医生与护士协商同意换成青霉素时,潘医生松了一口气,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真的用了先锋5号,你这孩子现在就没救了”(因为当时先锋5号是最强的抗生素,之前用上了它,那么现在就没有比它更强的抗生素来抵抗败血症了)当时在场的我听了这话,对云霄县医院那个医生真是恨之入骨,而对我们的同学安粹芝医生充满感激之情。是啊!毕竟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隔行如隔山,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在危难时刻,如果没有贵人鼎力相助,要度过一道道难关是不可能的,好在我们的同学遍布五湖四海,遍布各行各业,当一人一家有难时,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她)度过难关,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值得赞美的么?人世间还有比这更值得永远感恩思念的么?
      往事不堪回首,四十年,从朝气蓬勃的青年步入耳顺之年,人生的历程历历在目,生活的酸甜苦辣,喜忧哀乐,一齐涌上心头(特别是在孩子被烫伤治疗的日子里,同学们闻讯纷纷来到医院看望慰问孩子,给我全家带来了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支持,这种同学之间的情谊,让我全家大小永铭于心)。虽然我的人生布满了荆棘,生活的一道道坎也充满艰难险阻,但值得欣慰和敬幸的是,每当灾难临头,总有贵人一路相助,使我总能跨过一道道坎,化险为夷。我说的这个贵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同学、亲戚、朋友和曾经关心、帮助过我家的好心人!在这里,我们全家老小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真诚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
                           云霄一中七四届高中毕业生: 方文达、张素颜
                                                                               0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二)改后文:

                               难忘那淳厚纯真的同学情                           

                2009年9月8日,是我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在婚礼上,看着儿子脸上充满幸福的微笑,我心潮起伏,深深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里……
     那是1990年6月7日,夏天的天气特别闷热,闷热得使人透不过气来。我父亲刚去世不久,一家三口住在县商业局百货公司宿舍三楼靠西的一间16平方米房子里,煤炉就放在门外靠墙一边,烧水做饭全在门外阳台长廊。那天傍晚时分,天下着蒙蒙细雨,煤炉上一锅烧开的开水正在冒着腾腾的热气。我七岁的儿子刚吃过晚饭,正在家里看电视,隔壁邻居一女孩到我家玩,离开时顺手拿起一支小木棍就跑,我儿子看见后,赶忙追出去夺回小木棍,跑回来时,由于路滑不小心摔倒,手插进了那锅烧开的水里,一锅开水就这样全烫在我儿子身上……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不知如何是好。经一位治疗烫伤的家庭医生做了临时处理后,送到县医院治疗,当时接疹的是一位年轻的医生,他医疗经验不足,诊治后,一开药就是先锋5号。护士要打针时,恰好八班同学安粹芝医生闻讯赶来,一听说用先锋5号药,她果断地协调换成青霉素,这才幸免了一场灾难。
      隔天,要转送市医院治疗时,这位医生,主张不用挂瓶输液,不用挂氧气。安翠芝医生向他建议要采取这些防护措施,他却说:“孩子精神状态很好,不用采取这些措施,也不用医生护送”。由于他是主治大夫,安粹芝医生不好继续坚持。但是她很不放心,就亲自与我们一起护送孩子上市医院,当车开至盘陀岭时,孩子突然陷入昏迷休克状态,开始说胡话,口吐咖啡色粘液,那是胃出血!车过漳浦县城,眼看孩子渐渐不行了,情况十分危急 ,我们夫妇两人六神无主,素颜更是急得放声大哭。在这关键时刻,还好安翠芝同学当机立断,决定快速返回漳浦县医院抢救,到医院时,发现孩子已经休克且量不出血压和脉搏。经医生全力抢救,孩子才渐渐缓了过来,随后,安粹珠同学要求漳浦县医院给我们配置了氧气袋和挂瓶,往漳州医院赶,经过一路奔波,到达市医院烫伤科已经下班,好在安翠芝医生早已联系安排妥当,让烫伤科医生等候在那里,接收孩子住进重症隔离病房.......      
        时过一个星期,孩子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败血症,这是烫伤的并发症,潘医生问及在云霄县医院治疗情况时,听说值班医生开的先锋5号新药被安粹芝医生换成青霉素时,不禁松了一口气,他感慨地说:“药如果没有换了。你这孩子现在就没救了”(因为当时先锋5号是最强的抗生素,之前用上了它,那么现在就没有比它更强的抗生素来抵抗败血症了)。

     我夫妇俩听了这话,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苍天呀苍天,你还是对我们不薄,在祸从天降的时候,你还是让我们遇上了贵人。此时此刻,我们俩对安粹芝同学充满了感激之情。人世间还有什么比同学情谊更值得赞美!人世间还有什么比同学情谊更值得永远感恩怀念!
   
星移斗转, 四十年过去了。从青葱稚气的少年步入晚霞如诗的准晚年,人生的历程历历在目,生活的酸甜苦辣,喜忧哀乐,一齐涌上心头。同学们的关心支持,同学们的深情厚谊,我永铭于心。虽然我的人生有起有伏,有笑有泪,但欣慰和庆幸的是,每当遇到坎坷,总有贵人一路相助,使我总能化险为夷。我说的这个贵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同学、和其它关心、帮助过我家的好心人!在这里,我全家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真诚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云霄一中七四届高中七班: 方文达、张素颜


             (三)作者及部份同学对修改的意见:


                        1,安粹芝: 我的一点小建议:请在云霄治疗时的王医生隐去,同为云霄人,又是同事,且大家关系不错,免得传到他处,造成心里不快。再说当时换药是我考虑烫伤初期是以低血容量为主,预防感染为次,因外科重在手术,用药细节不是太讲究,我想找他协商,他已下班,当时又没电话,所以我与护士商量,并承诺过后告知经管医生,一切由我负责,护士和我关系都很好,也很尊重我,所以就私自修改医嘱了。这事要是发生在现在,可是大原则错误,包括护士,况且是跨科室的病人,尽管没出事故。所以情节请描述模糊点好,免得造成不良后果。谢谢。

                        2,江丽华:建议根据作者的原意把原文的这段话重新加上“在送到当时我单位林协海行长家(他妻子是治疗烫伤的家庭医生)做了临时处理后,就直接送到县医院”。方文达同学刚发表这篇文章的那天晚上,我和长华刚从林协海老师(红星初中班)家泡茶回来,我看了文章,感觉方文达伉俪不错,到现在还记得他的老领导,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前期的烫伤处理也很关键。所以在感谢同学情的同时也别忘了当时的老领导家属的帮忙。(而且林老师到时还会看到这篇美文的,况且情况属实。)
                              修改文章只能进行语句上的修饰,不能把作者要表达的原意改掉。而且改掉的是作者的感恩之心!

阳光明媚 发表于 2013-9-2 00:27
那你去问问作者,愿不愿意我们这样修改。

   江丽华:        不是愿不愿意,是你不能把人家要表达的意思改了。

当时的林行长夫人作为家庭医生,在小孩烫伤时给予第一时间的处理,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跟两个主题都有关联。此时得到作者一语带过的回忆,合情合理。有何不妥?在感谢同学情的同时也对老领导及其夫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什么错?

  江丽华:      要说标题,现在改的还没有原来作者的好。

           我认为,对的意见就应该采纳,不能一意孤行。 就拿我前次在录入文集:王颜萍的《怀念你——我的班长》里给你提的意见,“录入文集很好,提个建议,最好用灰色字编辑,不要大红大紫”。这个建议没错吧,我并不封建,但既然是怀念已逝同学的文章,就没有必要把文字打得大红大紫的,应该严肃一点。已经好几天了,你修改了吗?



                 江丽华: [tr][/tr]
我为了引用借用了两位同学的看法:

   “纪念文集”,要突出的是“纪念”意味和色彩,目的是反映参与者的感情、感悟、感怀,所以,它与其他类型的文集就要区分开,不以文稿的精良优美、不同凡响为第一标准、主要标准,不是以“征文比赛”的形式收编,也不是作为“范文集萃”的形式编篡,重在围绕主题,广泛参与,抚今追昔,各抒己见,各抒己情。……——(刘正明)

    刘兄对“纪念文集”定义的很好!我想,在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广泛参与,百花齐放,将可能更好地达到纪念的效果;也将减轻主要编辑者的负担。编辑在对认为有可能纳入“纪念文集”的题材提出推荐和修改意见,尔后,反馈给作者进行修改。作者是否愿意修改、如何修改?应尊重原作者的意愿。然而,修改后的文章是否最终被接纳进入“纪念文集”,这些具体事可留待日后举行个编委会议讨论或表决。编委会现在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放在采集、推荐文章,并对可能被采纳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让作者作为是否修改、如何修改的参考。
   “纪念文集”的意义在于回顾与纪念,希望此‘文集’今后留给大家的是轻松、愉快的回忆!——(林建云)

   “编辑在对认为有可能纳入“纪念文集”的题材提出推荐和修改意见,尔后,反馈给作者进行修改。作者是否愿意修改、如何修改?应尊重原作者的意愿”(林建云)。赞同林建云的这种看法。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在(编辑小组)你们的手里修改和决定呢?“请回音”就有点这种意思,我认为你们提出看法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就可以大功告成了。最后请作者把文章整理好后交由你们发表就行了——(江丽华)






管理


                      3,张素颜(作者):



           (一)                        
张素颜 发表于 2013-9-2 21:31
这里有个小要求,请把第一段我儿子的名字删去,这是我们的疏忽,谢谢

                    名字已删去。请对修改提出意见。
             (二)
版主的修改值得肯定,花费了很多精力,纠正了错句病句,我们对此很是感谢。我只有一些小建议,能不能题目保留,还有原文的最后一段内容是否能保留,请你们商定。






                  
张素颜 发表于 2013-9-2 21:50
版主的修改值得肯定,花费了很多精力,纠正了错句病句,我们对此很是感谢。我只有一些小建议,能不能题目保 ...

     尾段修改完毕。修改的标题原考虑比较醒目,切题。现改为《难忘那淳厚纯真同学情》. 请提意见。

              (三)
                           
阳光明媚 发表于 2013-9-3 11:45
尾段修改完毕。修改的标题原考虑比较醒目,切题。现改为《难忘那淳厚纯真同学情》. 请提意见。 ...

          张素颜:                改得很好!标题立意好,结尾也很突出,更能突出同学之间的情谊,赞!


       4,   文稿修改结束后,刘正明同学对修改提出了一些意见:
             [tr][/tr]
删除“扣窑”几句话,对全篇脉络的影响尚不很明显,对文达那篇的删改,有些不太妥,形成伤筋动骨。文字改动较多,好处是精炼了,语句更流畅了。对那个不负责任的医生,删去“恨之入骨”等语,这是正确的,尽管我们都很理解作者的心情,毕竟事过多年,现在也并非要声讨那个医生,又是本地的,不提也罢;本来还留着姓,我本想提醒这个也不用提,安医生已指出并改了,这都很对。只是那个医生是否“年轻”,最好核实一下,因是纪实文章,细节要真实。
       起先我以为是文达修改的,诧异他动作真快,改动幅度这么大。看到文中出现“素颜大哭”有点纳闷,回头查看了几次都没找到交代素颜同学一起去,怎么半路跑出来了?最后才回过神来,他们是夫妻嘛。“素颜大哭”,原文没有这个细节,如果不是作者提示的,则不必这么加工,纪实文章一般只能减,不宜添加。文中删去了“祸不单行”,“父亲刚去世不久”这句就显得突兀,作者原想强调正处在心情最不好时候,“祸不单行”,才更显得老同学雪中送炭的可贵。
       最主要的问题是把最后一段删掉,似乎为了集中笔墨,使文章结构更紧密。但这样恰恰把作者要表达的最重要意思给消除了,他想对所有的帮助者感恩,也想赋予同学情更广泛的含义,没有这一段,整个文章就成了感谢安医生一人、一个同学,虽然安医生的确值得特别感谢,但是原文的内涵不止于这一点,删去这一段就等于改变了原文基调。本来我想提醒一下,素颜已提出了,也改过来了,这就对了。
       同样,原文还提到林协海和夫人、文达表弟,用意也是表示时间再长久也不忘好心人,他们的帮助同样很重要,也是一种人间真情。我觉得还是按原文所写比较妥当,不提名可能考虑不是同学,与标题不相干;实际上,讲述抢救孩子伤情的过程是引子,感恩一切帮助者才是文章的主旨,同学情可贵,人间真情也可贵;一个同学是贵人,更多的同学也是贵人,原来的主题意义包容的内涵很丰富,修改版注重突出同学情,却忽略了这样实际上削弱了原文内涵的多重意义,文字上修改得生动简洁了,文章内涵却给缩小了,这样就成了伤筋动骨的修改。
       还有一点,原文回忆了安医生的全力帮助,令人起敬,但安医生身份带双重性,既是同学,又是医生,文中充分表现了同学情,而作为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医生,关怀、救助病人是职业天性、良好医德,即使不是老同学也能积极履行医生职责(尽管不属她的业务范围),给予热情帮助。这点该如何表现?写起来有难度。





点评回复 举报


刘正明



       帮人修改文稿是很费劲的活儿,不仅需要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须心明眼亮,耐心细致,反复琢磨原文的意思,修改起来恰到好处,有时对着不明白之处,搞不懂作者表达到底啥意思,又不能大刀阔斧删除,必须字斟句酌,很耗心神,如自己改写倒轻松省事多了,却又不宜这样。很多老责任编辑,一辈子辛辛苦苦的为人作嫁衣裳,积德无限。
      帮人修改文稿有个常见难题是,对有毛病的文稿、段落、词句怎样删改得不伤本意,不走样。也就是说,修改他人文章诗词,应从作者的角度着眼,吃透其用意,改出来的还是作者的思路、文气、语言(如能点铁成金当然更好),切忌以自己的写作习惯冲淡作者的写作特点,以自己的观念扭曲作者的观念,以自己的语言代替作者的语言。






           (四)体会:
                      不曾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文集的编辑工作刚刚启动,一个责任编辑的修改意见刚一问世,而且还刚刚和作者还在友好协商之中,而且,就是协商不一致,事先已申明,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将尊重作者的意见。就是原则性的问题,也还要提交编辑组研究,指导小组审查做最后的决定。这个过程还很长呢!文责自负,改与不改是作者的权利,提出修改意见是责任编辑的责任和权利。作者还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有些同学,你急什么呢?不问青红皂白,当头一桶冷水,把编辑组的同志刚刚燃起的工作热情,一下子浇灭了。应该说明一下,现有编辑组同志,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水平都不高,而且其中一部份人,现在每天还要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发愁呢。况且又摊上了一个半桶水的召集人,凭着一股热心,想编好这本文集。本来就战战兢兢,不敢下手提修改意见,你就不能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不是不允许提意见,只要你的意见是平等的,友好的,善意的,宽容的,而且不要逼着人家马上就要接受,我们不仅欢迎,还求之不得呀!现在,我谈谈几点体会。
        1,同学文集的编辑工作自开始启动以来,是严格按照原来研究好的,并经会长同意的编辑原则和方法进行的。而且至今一点也没逾越规定。
       2,编辑组试编辑修改的几篇文章,特别是“扣窑”和“难忘那淳厚纯真的同学情     ”这两篇文章,同学们可从上面实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责任编辑是在非常尊重作者的情况下与作者进行平等友好的协商,我们修改的部分,只在红括号里写出,作者原文都不敢删去,文后所提修改意见,也是以商量的口气传给作者,耐心等待作者回音,并没有“一意孤行”,并且把作者的“原意”及“作者的感恩之心!”改掉呀。作者还没有回音,修改还在过程中,我们一些热心的同学就出来代替作者提意见了,不是你的意见不能提,你如果提的意见放在那里,编辑对你意见合理的部分,不见得不会采纳。而且不见得作者不会考虑接受编辑的修改意见。如果几百位同学都提出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见,而且还逼得要马上接受,不接受就是“至于吗?了这么多的大师。不过我知道他们两个都是编辑小组的,迫不得已。可我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你们三个代表编辑小组吗?连半数都不够。难怪没人敢提意见。要是这样发展下去,后面的同学都望而生畏了!还评什么好文章,你们说了算就好了!什么点评?到时千万可别把点评放到文集,同学们自有欣赏文章的水平。还是让作者自由发挥吧,别再强加于人了!

我仍一如既往坚持我的观点!
”“  修改文章只能进行语句上的修饰,不能把作者要表达的原意改掉。而且改掉的是作者的感恩之心!
     “对的意见就应该采纳,不能一意孤行。

        而且:
     江同学真是快人快语,正直无私。有独到的眼光和相当高的欣赏水平。支持你的观点!你没有后顾之忧,我更觉的无所谓。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东西,都是浮云!点评 刘炎昭
有点火上浇油之嫌?3伏过了吧?没过?那就赶紧消暑降温吧?  发表于 3 天前 IP:120.38.41.75 删除


        试问,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是刘正明同学亲自操刀,甚至是请世界上最高明的编辑来编我们的同学文集,我想也是无法编出来的。
        还好,我们的两位作者通情达理,能理解责任编辑的一片苦衷,作者的意见出来了,同意责任编辑的修改意见,并对责任编辑表示感谢。我忐忑的心
才终于放了下来,我手心里捏的那把冷汗才慢慢地干了。

       3,怎样修改“难忘那淳厚纯真的同学情”及如何与作者沟通协商。
           该文在论坛一发表,我发现是篇好题材的文章,马上回帖:好文章!但要加以适当的修改,润色。作者回应:“还请版主帮忙指点修改”于是,建议修改后录入文集。编辑意见:同学情深,可见一斑。典型事例,情节感人。修改后可入同学文集。炎昭同学校对文字标点。
         我发现,该文虽然事例典型,情节感人,但结构松散,语言较啰嗦,病句也较多。就应作者要求试着帮助修改。开头和结尾二段,我认为与主题较无关系,就头段略写,尾段去掉,但把去掉尾段的主要精神浓缩升华为两句话,把对一个同学的感激之情升华对广义上同学们的感激和感恩之情。我认为,主题是同学情,作者要表达的感激之情,已在尾两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就不必过份啰嗦了。有同学认为,要扩大文章内涵。“感恩一切帮助者才是文章的主旨,同学情可贵,人间真情也可贵;一个同学是贵人,更多的同学也是贵人,原来的主题意义包容的内涵很丰富,修改版注重突出同学情,却忽略了这样实际上削弱了原文内涵的多重意义”。这点我不敢苟同,标题是文章的主题,原标题是“同学情,手足情”,文章要紧紧围绕主题,一切与主题无关的东西原则上都要去掉,这是作文的常识。一个事例,虽然典型感人,虽有表弟及一个家庭医生帮助一点,就要无限扩大到感恩一切人,而且与四十年纪纪念的主题联系不是很紧密,我就认为无必要了。如果要这样无限扩大,我们还可以扩大升高到感谢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这样高度,因为领导是党培养出来的,医院是人民的纳税钱建起来的。有同学一直强调要写那位领导夫人,我不采纳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位领导出过事,在云霄是个名人,是个争议性的人物,文达与其同单位,我不想给他惹麻烦。
      该文的中间段,改动不大,主要是修改错病句,把啰嗦的话去掉。安医生要求去掉那个医生的名字并模糊情节,去掉名字可以,但模糊情节就办不到了。因为情节一有意模糊,事例就不典型了。标题为什么那样改,我考虑纪念文集写同样主题的文章会比较多,用原标题会比较不吸引人。写文章是要让人看的,所以标题很重要。在已转载《如何做好编辑工作》一文中,就强调,好的文章标题都要有一种叫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认为改的标题比较吸引人,而且没有偏离主题。炎昭同学事后跟我谈到,他也是被标题吸引才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的。有同学认为,改标题改错了。她说:“要说标题,现在改的还没有原来作者的好。
        后来,作者提出删掉儿子的名字,我照办了。作者又提出:“版主的修改值得肯定,花费了很多精力,纠正了错句病句,我们对此很是感谢。我只有一些小建议,能不能题目保留,还有原文的最后一段内容是否能保留,请你们商定。”考虑到作者提的这些要求都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也照办了:(尾段修改完毕。修改的标题原考虑比较醒目,切题。现改为《难忘那淳厚纯真同学情》. 请提意见。)最后,作者表示满意并感谢。(张素颜, 改得很好!标题立意好,结尾也很突出,更能突出同学之间的情谊,赞!

)。接着,我还找机会与另一位编委走访了作者,向二位作者详细介绍了修改意图。
        这就是修改该文的全过程。你说这样修改过程不尊重作者吗?你说这样的修改过程不行吗?

       4,关于编辑原则和编辑方法的分歧。
        正明同学:你好!
       读了你的意见后,我们四位编委上午商量了一下。就目前的编辑工作如何开展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供你参考决断。
       1、按你提供的编辑方法进行编辑。成立新的编辑小组。组长由你担任,付组长:张谊,郭少玲,成员:林建云,黄文骅   江丽华  王颜萍  及原编辑组全体成员。原编辑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稿件的组织和发动,按征文的要求集中和归类。文字的校对,润色,错病句的修改有两个方法供你选择,(1)由原编辑组成员承担。(2)由我负责联系我的一位同学(闽南日报资深编辑)负责,所需一些小费用,由我承担,算我捐给同学会的。编辑组的外地同学,都是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你们负责复核审查,然后付印成书。这种方法,省工又省事,效率较高,皆大欢喜。
       2、原来的方法:原编辑组的成员分工负责,集体决定,形成初选,送交指导小组最后决定。这种方法,一些同学不同意,现在要实施,恐有难度。原来的方法,我细述如下:原来方案,通过发动以后,争取集起约150篇稿件,由编辑组的成员各选稿件,担任责任编辑,运用修改,点评,赏析的方法对稿件进行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责任编辑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与作者进行平等,友好的协商,如果意见一致,修改顺利完成;责任编辑可将修改后的稿件送交编辑组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初选。意见不一致,如果作品无原则性错误,可尊重作者意见,送交初选;如作品有原则性错误,责任编辑有权建议不予初选,但此意见也应送编辑组研究决定。作者也有权退出应征。编辑组每月召开一次编辑会议,集体决定是否初选(平时编辑组成员在网上各自工作),初选名单出来后,经分类编辑较对后,送交指导小组审查(包括不予初选的作品,指导小组如果认为我们错了,有权纠正。),评出10篇优秀作品,然后付印成书。

            
        文集的编辑工作,原来是按商定的第二种方法进行,这种方法,也事先在论坛上公布过,当时也没有听到不同意见。试着编辑了几篇后,不同的声音出来了,而且还比较强烈,而且一些主要领导也有不同看法,因此编辑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四位较积极的编委碰头商量了一下,向同学主要领导汇报请示,同意按第一种方法进行编辑工作。但需要变更,合并,充实原领导及工作机构,现在尚未接到答复,只好等接到答复后再启动工作。
        下面,我谈谈编同学文集的一些看法。
         40年编一本同学文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但有二件难题 。一是发动同学投稿。二是选出权威,称职,合适的主编。第一件事要顺利完成,需要一个有力的组委会,但组委会,讫今尚未正式成立,这就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编辑组不能坐等,只好先行启动编辑工作。这样做,有好有坏,坏处就是使编辑工作显得比较混乱。第二件事更是重要,我知道自己不行,自己是哪根葱还不清楚。最合适的人选第一是正明同学,第二是炳富同学。二位同学我向会长都推荐了,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2:51 , Processed in 1.1076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