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话说乌山(转载:英雄本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2: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话说乌山
   乌山,有一个神奇而悲壮的由来。由于它的神奇与悲壮,又孕育了千百年来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史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靠近东海与南海交汇处的地方,有一座山不断在增高,山头的石笋直刺苍穹。有一天,仙人吕洞宾从南天门走出来,架着云朵欲往东海巡游,途中突然踢着这座山的石笋,剧痛难忍,险些儿从云头跌落,因此去不成东海。他拖着受伤的脚踝回到天庭,盛怒之下,击鼓报急。玉皇大帝登殿问道:“有何急事禀奏?”吕洞宾启奏说:“靠近东海和南海交汇处,有一座山增高的速度惊人,山峰上的石笋朝天直插。如不加以约制,天庭将被刺穿,天宫将被撞毁。小仙为保护天庭与吾帝,故击鼓禀奏。”玉皇大帝闻奏,大惊失色,忙令托塔天王李靖迅速前去勘察。李天王站在南门俯视一番,即回天庭复旨,说吕洞宾所奏属实。因此,玉皇大帝立即责令五雷太君施法制服。五雷太君领旨后,便腾云架雾来到此山上空,施了法术,划了一个圈,忽然霹雳一声,发出万丈火光,只见这座山到处飞沙走石,石笋奇峰折断,所有的石头都变成乌黑色。以后,人们便称这座山为乌山。
    乌山的由来,果然悲壮。如今,它仍然绵延百里,自北而南,迤逦于福建省南端的云霄、平和、诏安三县的边界之间。它象一座巍峨壮丽的天然屏障,把三县隔开;又似一条绵长璀璨的晶莹翠带,把三县联结。它南北横亘45公里,东西宽达20公里,山脉占地面积900平方公里,周边范围有1000多平方公里。它东南濒临台湾海峡,西北毗邻广东省的饶平、大埔两县、是闽粤边区实属边陲一条巨大的山脉。
    乌山嵯峨高大,挺拔隽秀,陡峭盘纡,从崖险隘,在闽粤边区实属罕见。在其海拔1050米顶峰附近,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到处是乌黑色花岗岩和流纹岩,遍地是林立的兀石,有可容2000人的巨石,有深不可测的石井,更有重重叠叠,由巨石堆砌而成的天然石洞,以及盘曲蜿蜒数里乃至数十里的深邃的天然石隧道。层峦迭嶂,丛崖、幽谷、深洞、巨壑,加上云雾缭绕,连月不开,构成乌山的一大景观,也使它成为历代义军能够同官兵周旋并赖以生存和开展活动的好处所。
    巍巍乌山,是革命的山,是英雄的山!它以广袤宽阔的土地,供这里的人民生存、繁衍和发展;他以巍峨险峻的群山为舞台,演绎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话剧。乌山地区,以其星罗棋布的的自然村落,散布在群山的里里外外,人们本想在这世外桃园似的仙境,安安稳稳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在这海拔数百米高的丛山幽谷之中,边远偏僻、交通闭塞之乡,仍然摆脱不掉地主豪绅、贪官污吏的掠夺和剥削,广大平民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家户户濒临在破产边缘。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千百年来,为了求得翻身与解放,乌山人民开展的反抗官府皇朝的革命斗争此起彼伏。革命的矛头,似传说中的石笋,直插天庭,刺向剥削阶级,谱写了一页页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培养了一代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700年前的宋末元初,乌山就燃起了民族革命的烽火。那时,元兵大举南侵,为了巩固其野蛮统治,元朝统治者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千百万汉族群众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一时间,乌山地区腥风血雨,民愤沸腾,怨声载道。这时,民族义士陈吊眼适时登山乌山,号召广大人民组织起来,投入到抗元的斗争中去。很快地,成千上万的义军齐聚乌山,建立了闽南抗元斗争的根据地。他们据守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的乌山十八洞,依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同元兵进行殊死的战斗,不断把来犯的元兵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使乌山人民扬眉吐气,使挺拔的乌山显得更加雄伟。元朝统治者对陈吊眼义军的英勇善战,恼羞成怒,于是调集更多兵力对义军进行“搜剿”,对乌山人民施行狠毒的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在进攻中,元兵人人挟带稻草,先隐蔽地冲到半山腰,然后放弃稻草退下,引诱义军投石射箭,待义军的箭、石快用光之时,便放火药味烧掉稻草和周围的棚寮,妄图把义军困死在山上。在这种情况下,乌山终日浓烟滚滚,山在低泣,水在哀鸣。可是,陈吊眼并没被元兵残忍手段所吓倒,他组织义军在山中开荒种粮,一面防御,一面耕种,仍然坚持斗争两年多时间,直到后来元朝统治者用欺骗的手段,引诱义军谈判,陈吊眼误中奸计,致使全军覆没,大规模的抗元斗争才告失败。然而,乌山地区抗元烽火并没有熄灭,乌山锐利的石笋烧得更加乌黑,更加坚硬,在元朝统治中国约90年时间里,乌山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就持续了80年。
星移斗转,日月如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乌山人民始终没有停止过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这充分显现了乌山的性格。到了明末清初,由于明王朝朝政腐败,官绅横行,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乌山人民大规模反抗官府压迫的斗争再度兴起,以万礼为首的“以万为姓”集团在乌山聚义,联合周围地区人民,揭竿而起,同北方的李闯王起义军遥相呼应,坚持武装斗争十多年。他们反抗官绅,抗租抗捐,劫富济贫,几年之间,队伍从几百人发展到数千人。明朝灭亡后,万礼义军又同时骤起的反清复明政治力量联合一起,反对和抗御清兵的入侵。他们攻城拔寨驱逐鞑虏,一时威震闽南。随后,万礼又率部投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屡建奇功。大规模的抗清斗争失败后,乌山地区又孕育了秘密的反清组织——天地会,提出“反清复明”和“互助互济”的宗旨,受到各阶层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很快在群众中建立雄厚的社会基础,并在华南、西南、华东广大地区传播开来,还进一步向台湾、港澳和海外发展。一时间,乌山奇峰生长出的这支“石笋”,直刺清王朝“天庭”,使清廷十分不安,连续残酷镇压。在清朝统治中国200多年的历史中,天地会及其分支派系三点会、三合会、哥老会、小刀会等等,一直坚持开展反清斗争。乌山,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战斗,战斗,再战斗,谱写出一曲曲反清凯歌:特别是咸丰年间,天地会的分支小刀会在闽南举行起义,攻占漳州、漳浦、云霄、平和等十几个城池,威震四方。太平军入闽南后,乌山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当向导,作内应,使太平军迅速攻占平和、诏安、云霄、南靖、漳浦等县,农民革命的旗帜在闽南大地上空飘扬了7个月。
历史进入20世纪后,乌山人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更加汹涌澎湃。在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纲领号召下,乌山地区一些有志青年,毅然追随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而贡献力量,他们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开展推翻清王朝的活动,在辛亥革命后,为光复诏安,,云霄、平和等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夺后,乌山地区又陷入了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当时,福建的统治者是北洋军阀李厚基,他在辖区内,大肆敲诈勒索,而地方官吏、土豪劣绅与驻军沆瀣一气,鱼肉人民,无恶不作。富有革命传统的乌山人民,忍无可忍,又不断地开展自发的抗争活动,他们抗捐抗税,组织民军,向北洋军阀开战,在闽南上演了“南北反”一剧。但由于农民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和以往无数次的抗争一样,在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中,乌山人民又一次被除镇压下去。

直到20年代的后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那轮红日喷薄而出,乌山迎来了党领导人民斗争的曙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烽火在乌山燃起,乌山才真正显示了人民革命战争的气派,乌山史话翻开了新的一页。
乌山,你的名字就象一支悲壮、庄严的颂歌,唤起人们无穷的回忆与情思;你的名字又象一面翻飞的旗帜,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舞人们迎着历史的风雨,勇往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6-15 23:35:42 | 只看该作者
时刻关心革命根据地,好样的阳光明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2-6-16 09:28: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21:45 , Processed in 1.1544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