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3-7-1 11:52 编辑
《50年前的零零碎碎》(4)
作者:刘正明 在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明显的陌生环境中,忽然认识了糖厂小北贡盛新元,而且会唠普通(他跟父母说的是老家胶东话),真有他乡遇故知、相见恨晚之感,马上成为好朋友。以后,每个星期六下午或星期天我都往糖厂跑,他也曾从糖厂来商业局的宿舍找我。我去的多,他来得很少。新元的妈妈管教较严,星期天他们弟兄都有捡烧火树叶的定额,不允许他乱跑。我到糖厂,得先陪他用铁钎插落满地的干枯桉树叶,完成任务了才一起到厂区四处溜达。 起先也找糖厂的鲁闽一起玩,但他岁数小点,后来联系不很密切,不过到糖厂后一般会上鲁闽家串串门,大部分时间就跟新元泡在一起。 新元的妈妈可能对温烧生活环境不太适应,我到新元家,总见她有点恹恹的,有时倚靠床头,有时躺着,叫新元烧火,做这做那;但跟我说话很亲切、和气。 老盛好像是炮兵连长转业。记得他家镜框有老盛半身的军官戎装照片,年轻帅气。印象最深的是,房间靠西窗的桌上,摆一个口径很粗的炮弹铜壳制成的纪念品,上方炮弹壳剪开,制成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形象(或是昂首扬蹄的跃马?记不清了),下方竖刻一行字(忘了写啥),也许是战友送老盛转业的纪念品吧?拿起来掂掂,沉甸甸的。在午后西晒的阳光照射下,这炮弹壳纪念品整体金黄铮亮。每次到盛家我都特地到那屋去瞧瞧,很是眼热。 大概上三年级时,有个星期天又到糖厂。正是冬天榨季,糖厂大门口有带枪的把门警卫,我跟新元以及一帮糖厂小孩围着那警卫,要看他的枪。那是老旧的美式汤姆逊冲锋枪,看起来分量不轻,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赵大大就用这种枪。警卫闲着没事,不但让我们看枪,摸摸枪体,还把弹夹卸下,让我们看清楚里面有黄澄澄的子弹。然后,新元带我去堆场推“小火车”,去糖厂理发室看小人书,这次在糖厂玩得最尽兴。到天快黑了,一伙糖厂子弟送我到大门口,有个年纪稍大点、不知名的糖厂哥们很友好,把自己做的弹弓送给我。 回来天色已经黑了,街上路灯笼罩一圈黄蒙蒙光线。在中山路半途碰到小学同班的陈国宝(外号“鸭母”),我初次拥有弹弓很兴奋,拿他当靶子试一试弹弓威力,存心吓唬吓唬他,全没想到自己根本没掌握要领,结果才3米多距离还射歪了,石子打碎街边小食品铺装咸杨桃的大玻璃罐,里面的汤水流了满地。店主是个中年残疾人,剃个光头,成天歪着脖子坐在摊子后面的藤椅里照看,这时抖抖索索的出来,操着土话大骂。国宝早跑了,我知道闯下大祸,却觉得诚实的孩子不能溜走,还想,这铺子紧挨去一小上学必经的小巷口,每天都路过,总会被抓住的,所以傻呆呆的等那歪头店主揪住我。店主老婆镶金牙戴金耳环,口音和衣着像是沿海村子嫁过来的妇女,嘴巴很能说,找我家告状、索赔。最终打碎玻璃罐赔偿3元,在那时应算不少钱了。这把弹弓捏在我手里不到一小时,就被没收了;当然,免不了要挨一顿狠狠的教训,害得以后好几年不敢再摸弹弓,连去糖厂也不那么频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