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4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初夏生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8: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夏生态
夏   日
    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自身以2327分的倾角自转。正是因为这个自转倾角的存在,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能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的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处于北半球的我国进入了夏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6-27 19:27:38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27 11:52
伟芬真是位好老师,时时想到幼儿园孩子们,常常琢磨着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

呵呵,本能哦!谢谢你的夸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4-6-27 11:58:52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6-24 08:21
作为科学工作者充满好奇心是必要的。不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至于“观察敏锐而细致”肯定说 ...

      确实,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纸质出版物受到极大冲击。不过,少儿喜欢的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等,还是阅读图书较好,容易翻阅,且不易影响视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4-6-27 11:52:36 | 只看该作者
陈伟芬 发表于 2014-6-25 23:46
林教授的摄影技术真不错!这些图片,加上它们的学名,给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认识是最好的了!谢谢了! ...



   伟芬真是位好老师,时时想到幼儿园孩子们,常常琢磨着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4-6-25 23:46:36 | 只看该作者
林教授的摄影技术真不错!这些图片,加上它们的学名,给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认识是最好的了!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3:12:43 | 只看该作者
初夏暮色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3:07:46 | 只看该作者
877315305 发表于 2014-6-24 18:03
别这么悲观,虽然传东西的不多,可上网的人还是不少,林教授将所见所闻无私奉献给大家欣赏,我们很高兴哦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6-24 18:03:17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4-6-24 11:43
谢谢,谢您的欣赏!

      74高中在网的同学不多了,欣赏了大自然后要把‘她’搬到网上共享时, ...

别这么悲观,虽然传东西的不多,可上网的人还是不少,林教授将所见所闻无私奉献给大家欣赏,我们很高兴哦,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8:0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8:17 编辑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6-23 21:10
佤看昆虫家族给林教授一宣传很危险了,人类吃啥米啥米就断种,百万昆虫泪汪汪。 ...


       刘兄的顾虑——“人类吃啥米啥米就断种”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如具有药物功能、价格昂贵、且生长环境苛刻的‘冬虫夏草’(虫菌共生物)便是一例。像此类资源匮乏的昆虫资源如何做到合理开发与保持资源保护并举,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然而,大多数昆虫具有分布广泛、世代交替短、繁殖快速等特点,真想让它‘断种’确实不易。如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的‘蝗虫’资源来说,泰国政府甚至明文规定‘严禁喷药杀灭’,因为“油炸蝗虫”在当地是一道普遍喜食的菜肴,泰国政府担心喷施农药将会给这道美食造成污染,故而规定‘蝗虫只能人工捕捉’。    不论是像我国这样高度依赖于农药,还是像泰国那样狂热捕食,蝗虫始终保持着其巨大的资源量,时不时还形成灾难。

       很多昆虫资源,包括野生‘食用昆虫’并不是被人类吃而‘断种’,而是环境污染、尤其是农药污染而‘断种’的。如俺小时候经常在河道里捕捉的龙虱水龟),是南方人普遍爱吃的水生昆虫。童年时,水龟虽经常被捕食,但其资源量却不减少;而今,频繁使用的农药已使之几乎绝种了,只好依赖于人工养殖。   如果使大量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成为食品资源,或许可能会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那样的话或许也是对天然昆虫物种的最好保护。

       推广食用昆虫资源并非易事,最大的障碍是人的心理问题。要把如蚂蚱、蝉、蟋蟀之类的小动物捉来玩玩,观赏一下未尝不可;但要作为食物吃进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感觉难以想象,说不定还会恶心呕吐。记得大学毕业不久,张合成等一批云霄同学在厦大进修的时候,我曾捕捉‘蜗牛’在家中做了一道“法国”大餐宴请他们;饭后闲聊时有人说“那道螺肉的味道很不错”,我骄傲地告诉他们:是蜗牛!一听是蜗牛,有位老乡的脸色一下子就不对劲了,一会儿便开始恶心、吐个精光,……。   或许,老兄你也有此类心理问题吧?

      食用昆虫资源的规模性开发利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邦德国首先兴起。当时其德国国内发生严重的粮荒,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维持生存,人们把某些鳞翅目幼虫,如家蚕、玉米螟虫、蝗虫等经过适当处理,加工成昆虫食品或罐头食品。随后,法国、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相继加入开发研制昆虫食品的行列。   中国则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昆虫食品的开发与研究,近些年虽有所进展,但开发与利用的速度并不理想。或许,要待到了世界粮食危机爆发时,中国的昆虫食品资源才能真正得到重视与发展。

      累积点昆虫、野菜食品的基础知识,当遇到特殊困难时期或许百利而无害处——适者生存。如果谁打算成为吃昆虫的“勇敢者”,不妨可以先用传统食用昆虫试一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8:00:10 | 只看该作者
甲壳虫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7:5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7:56 编辑

蜻   蜓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1:5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1:57 编辑
柯旭1955 发表于 2014-6-23 15:44
,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真是大亓眼界,开心?开心。


      大自然就是如此美丽、多娇,投入其怀抱将更加开心!谢谢您的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1:43: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1:48 编辑
王颜萍 发表于 2014-6-23 13:27
林同学,是您辛勤的付出,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这大自然的昆虫益鸟! ...


       谢谢,谢您的欣赏!

      74高中在网的同学不多了,欣赏了大自然后要把‘她’搬到网上共享时,似乎感觉到“夏天过去了”、秋天也快要过去的寒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08:2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4 11:33 编辑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23 13:04
海洋学家看来对昆虫和植物也充满好奇心,观察敏锐而细致。拍摄这么多昆虫活动照片,是否对昆虫喷熏了 ...


      作为科学工作者充满好奇心是必要的。不过,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至于“观察敏锐而细致”肯定说过了头了,已经耳钝眼拙的老人家还可能“观察敏锐而细致”?   爬山,主要是为了流出一身的臭汗;带个相机可以把偶遇的事物记录留下欣赏、纪念罢了。

      拍摄飞虫,不论是蝶类还是蝉类都有点难度,因为一旦发现人类与其亲近,它们肯定逃逸的。有时为了捕获到想要的镜头是需要耐心静候、慢慢接近、连续快拍等解数的。   还好,俺是“独驴”,一旦上了山,目的就是游玩,没有顾虑、不怕耗时。

      至于‘退休后去从事科普创作’?不好玩!    或许您近来少上书店,书店摆的几乎全是‘应试类’的书籍,科技、科普类的几乎失去踪迹。   为什么?玩网络的人多、看书的人少,销路不畅呗。前几天,一位同事抱着一堆他自己翻译的科普书籍来送给我,并告知一件伤心事:他在‘厦门外图’搞了一天促销,结果连一本也没卖出去。   悲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6-23 21:10:18 | 只看该作者
佤看昆虫家族给林教授一宣传很危险了,人类吃啥米啥米就断种,百万昆虫泪汪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7:5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8:15 编辑

食用昆虫
      
      用昆虫作为食品,对很多人的感觉是很难以想象。其实,昆虫作为人类食物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作为食用的昆虫就有数十种。如蜂、蜂蛹、蝗虫、蚱蜢、螳螂、蟋蟀、蝼蛄、家蚕及其蛹、蚂蚁、龙虱(“水龟”)、蝉、蝎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爬上了中国北方各大宾馆饭店的餐桌,成了消费者争相品尝的野味菜肴,其身价一直看涨。大多是捕抓蝉若虫作为原料,随着对食用蝉需求量的增加,蝉的养殖业也正在兴起。蝉及其若虫所含的蛋白质比任何动物肉食和禽蛋都高得多;又由于它同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素,还有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是难得的天然无公害高级营养食品。

      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下,蛋白质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牛奶、鸡蛋、鱼、肉等常规蛋白质食品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需要。因此,开发新型食物和寻求蛋白质新资源,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中国昆虫学会认为,中国食物消耗基本上属于“高谷物膳食”类型,“动物性食品不足,蛋白质供应明显偏低,开发昆虫蛋白质食品,正好弥补这一不足。”   昆虫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纤维少、必需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数高、适于工厂化生产、资源丰富等特点,而成为一理想的亟待开发的食物资源。

       把昆虫作为美味食品,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就早已开始了,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食用种类、方法和习俗。如非洲土著人喜食的种类有白蚁、蝗虫等;欧洲、北美洲人习惯吃蝗虫、金龟子、蚂蚁等昆虫;日本人喜食蝗虫、蜂幼虫、蜂蛹、蚕蛹以及毛翅目昆虫的幼虫和若虫;阿拉伯人则把蝗虫、蝎子和螳螂当作美食,……。

      中国也有很悠久的食虫历史。《周礼》和《礼记》中就有用3种昆虫加工成食品供皇帝祭祀和宴饮之用的记载。昆虫,现在不在不局限在作为在野外遇险时的首选食物;已经逐渐成为各地方特色的美味食品。有些地方的高档酒店已经将蝎子蜈蚣、屁班虫、笋子虫、蝉等食用昆虫作为特色美食向顾客推介,部分美食客已经将昆虫作为重点品尝食品。

      把昆虫作为食物吃进肚中,您的感觉如何?   但可以预计,随着对昆虫食品资源的安全性、营养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食用昆虫资源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食用昆虫产业也将得到蓬勃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7:4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4-6-23 17:58 编辑

(知了)

      蝉属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形态而变为成虫。  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
   “蝉”,于去年夏天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深刻、严谨的讨论,本无需重述了。可是,蝉总是一边用它那尖细的口器吮吸树汁作为饮料的同时,一边以激昂高亢的歌声‘声声叫着夏天’。其嘹亮的歌声同时也告知人们不能忘却它的真实存在。
在陪伴维和‘驴队’爬山时,见到了今年新的蝉脱;时隔2天后,便听到从后山传来的蝉鸣声
再到周末爬山时,已看到了小灌木上的不少蝉脱
不是所有的若虫都能够顺利地蜕皮化蝉
这只若虫的背部因无法自行裂开,蝉只能永远定格在最后的若虫状态
     而这只若虫虽能自行裂开背壳、钻出了上半身,而其所选择脱壳的环境(树叶)却无法帮其用力自行解脱下本身,故在耗尽体力后死亡
但是,昆虫总是有其数量的优势,强大的高音队伍仍然在声声叫着夏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6-23 15:44:58 | 只看该作者
,啊!多么美丽的大自然,真是大亓眼界,开心?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6-23 13:27:12 | 只看该作者
林同学,是您辛勤的付出,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欣赏这大自然的昆虫益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13:10:39 | 只看该作者

    蛾,与蝴蝶相似的昆虫。蛾体比蝶粗壮,色暗淡;但也有不少鲜艳美丽的个体。蛾的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翅、体和足均覆以一触即落的粉末状鳞片。静止时,或翅左右平放,或包覆整个身体;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幼虫一般为毛毛虫,大多是属农作物的害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18:09 , Processed in 1.138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