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10|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我们都老得太快 却聪明得太迟(2班 ):林三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0: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刘炎昭 于 2013-11-28 23:47 编辑

                                我们都老得太快  却聪明得太迟
                                                                                                         2班  林三定

      人生过程(中)的大部分美好事物,都是短暂易逝的。我们要享受美好、(欣赏)美好、善待美好(包括自己的身体),别把时间浪费在等待所有难题的“完满结局”上。
     在那种只求生存的年代里,肚子的大小通常是(衡量你是否温饱的标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人们已)不再比肚子的大小,而是比健康。健康已被高度关注,主宰健康者却是你自己。有很多人在失去健康之前,健康可能也是他们心目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财富。但,行动上、时间上、支出上,健康(却反)被(排在次要的位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感觉到)现在所拥有的健康既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花力气赚来的。(所以没有自觉加以珍惜。)有的人还意识不到病之将至或老之将至,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自以为学习、赚钱、应酬、娱乐······,什么都比健康重要。殊不知,当你从事紧急、重要的活动时,正支付着你的健康财富,甚至已经到了透支的程度。
   在我们一生中,拥有很多种财富,健康财富最重要。而精神财富、知识财富、技能财富、物资财富、社交财富等等,有的可以越积越多,有的可以失而复得,有的可以重新获取,有的可以移花接木,这些财富有的可以支持健康和寿命,有的与健康和寿命无关,有的可能危害健康和寿命。就是健康财富越用越少,只能保持,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无法做到越积越多。有些人生病后得到康复了,但最好也只能恢复到得病前的健康程度,有些人甚至永远也无法再回到得病前的健康状态了。
   人人都很愿意牺牲当下,去换取未知的等待;牺牲健康的宝贵财富,去换取功名利禄和妻儿车房;牺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来世的安逸。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在用等待;
   “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如何如何,”我们对自己说。
   “等到我买房子以后!”
   “等到我最小的小孩结婚以后!”
   “等到我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
   “等到······”
   然而,生活总是一直变动,环境总是不可预知,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
   如今,我们都步入近“耳顺”段,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健康信息已经常性地告诫自己:什么关节酸痛、失眠、三(脂)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等疾病的先兆已凸显出来。
   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
   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人。
   遗憾的事一再发生,但过后再追悔“早知道如何如何”是没有用的,“那时候”已经过去了。
   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在一直前进。人生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人们常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确实如此,在通常的情况下,健康财富的多寡,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更影响着一个人的寿命;健康财富的多寡,也与一个人能否拥有其它财富成正比;健康财富的多寡,还与能否支配使用其它财富关系密切。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对物质财富极为重视,认真管理,有的甚至设立账簿,还有的绞尽脑汁策划以钱生钱的财富投资。但是,我们很少见到真正有人像管理物质财富那样认真管理健康财富,既然财富是需要管理的,而健康又是人生中最为珍贵、最为重要的财富,那健康就一定也需要管理的。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了!
   把握当下,莫等待。争取再过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我们都还能相聚一起,共同回忆那不平凡的人生旅途,抑或是生理的自然凋亡,享受那“生如春花烂漫,去似秋叶静美”的快乐人生!
   
                                       
                                         2013年11月16日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5 10:46: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陈长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5 11:06:2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25 12:44:29 | 只看该作者


   已过知天命之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财富!说得很有道理。“把握当下,莫等待!”,健康生活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25 15:28:26 | 只看该作者
    享受人生,健康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25 22:1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1-25 22:47 编辑

       或许是宝贝侄儿前些日子来厦门看望“老叔”时有所感触,故萌生了‘健康财富’之大作。维和会长说得没错:林董很会养生。很早时他便开始学什么气功,最近又跟一位‘武术大师’练起了拳脚。不过,他这辈子打架的次数可能不会超过“老叔”

      不管咋地,宝贝侄儿还算很有孝心,一直劝“老叔”要多锻炼,最好跟他学气功。看在孝心的份上,今晚特将其大作略做修改。修改稿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25 22:23: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1-26 09:26 编辑

对林三定“我们都老得太快  却聪明得太迟”一文的修改稿

我们不要老得太快   聪明的太迟
(74高中二班   林三定)

      人生,是人活着的过程。尽管人生历程充满着酸甜苦辣,但大多都是美好的回忆。人生如同绽放的花朵,虽明媚鲜艳、充满希望;但却短暂易谢。春去春再来,花谢花还会再开;然而,人的生命只有这么一回。所以我们要善待人生,尽量享受人生的美好与幸福。 “健康、财富与幸福”这些词语的释义我们都明白,究竟是什么带来财富与幸福?我认为健康是其最主要的基础。或许,将要迈进老龄人的您还在为了“完满结局”而耗费健康这个基础?还请罢了,善待自己吧!

       我们都曾经历过为生存而忘却了自己肌体安危的年代。当年,追求温饱生活曾是人生奋斗的主要目标;虽也知道健康最为宝贵,但在奋斗过程中却往往被排在追求财富的次要位置。年轻时往往拿过度耗费肌体来换取财富,而到了年老时,却把自己累积的财富交给医院来维持生命的残续。这样的生活决不是幸福,更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随着岁月的变迁,今天的我们不能再比肚皮的大小与财富的累积量,而是应当比身体的健康。健康已被高度关注,而健康主宰者却是我们自己!有些人还意识不到病之将至、老亦到来,觉得一切的一切都还遥远、都不属于自己。于是乎,还保持着“忙碌奔波型”的生活,自以为只有在达成一个有远大价值的目标后,方才可以得到幸福与快乐;学习、赚钱、大吃大喝、夜生活……,什么都依旧,唯独自己的健康被忽视了。殊不知,当你在从事所谓紧急、重要的活动时,正支付着你的健康财富,甚至已经到了透支的程度。

      人的一生中拥有很多种财富:健康财富、物资财富、精神财富、知识财富、技能财富、社交财富等等。这些财富有的可以越积越多,有的可以失而复得,有的可以重新获取,有的可以移花接木;这些财富有的可以支持健康和寿命,有的与健康和寿命无关,有的则可能危害健康和寿命。就只是‘健康财富’越用越少,只能维持,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无法越积越多。有些人生病后虽得到了康复,但最好状态也只能恢复到得病前的健康程度;大多永远再也无法回到病前的健康状态了。所以,人生财富中健康因素最重要!

      人们有愿意以牺牲当下,去换取未来某种更加如意设想的习性;甚至,不惜牺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来世的安逸。我们一生有很多的希望,从未停息的等待:
          “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将如何建功立业、成就人生辉煌……”
   “等到我赚到钱以后,将买套豪华的房子、车子,娶个漂亮可爱的妻子(或嫁个高富帅的丈夫)……”
   “等到我最小的小孩结婚时,要举办个最奢华的宴席,宾客满堂……”
   “等到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企业要走向集团化,并成为上市公司……”
          “等到……,等到……”

       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过程都是在期待,尽管有的是虚无飘渺。或许,我们可以用牺牲健康的宝贵财富,去换取功名利禄和更多的幸福。我们永远都在期待着更加幸福,似乎没有人感觉已处于完美的生活状态而无欲无求。

  然而,生活的时空总是一直在变幻,生活的环境总是不可预测、不可预知。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性的问题与事件也总是层出无穷。

  如今,已将步入六十(近“耳顺”) 年龄段的我们,身体的各种信息已经常性地敲起了警钟:如关节酸痛、夜不能寐、记忆衰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等不健康的信号已逐渐显现出来。这些能否告诫自己——老了!

      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却一直在衰退。人生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有。财富是一种寄存,钱再多,你也带不进棺材;情爱亦然,人若亡之,情将焉附?权位更是如此,无论你日前怎样叱咤风云,却不能逃出最终的交替与轮换。  生命,只不过是寄存于这个星球上的匆匆过客。因此,还是多一点珍惜自己!

    有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
  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古人。

  遗憾的事一再发生,但过后再追悔“早知道就如何如何”是没有用的,“那时候”该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

  人们常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确实如此。在通常的情况下,健康财富的多寡,影响着一个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更影响着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还与能否支配使用其它财富存在密切关系。而其它财富的多寡,不一定能与一个人拥有的健康财富成正比。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对物质财富极为重视,认真管理,有的甚至设立账簿,还有的绞尽脑汁策划以钱生钱的财富投资。但是,我们很少见到真正有人像管理物质财富那样认真管理健康财富。既然财富需要管理,而健康又是人生中最为珍贵、最为重要的财富,那健康财富就一定更需要管理的。保持健康,务必要养成了一些健康的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作为健康的“投资与管理”——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与快乐心态对我们都非常非常之重要。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不能老得太快,但聪明却不得太迟!把握当下,莫再等待。争取再过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我们都还能相聚一起,共同回忆那不平凡的人生旅途。即使是不可抗拒的生理自然凋亡,也要享受“生如春花烂漫,去似秋叶静美”的快乐人生!

   
                                       
                                                                                                            2013年11月16日于深圳

点评

老叔的充实使文章有了质的升华。  发表于 2013-11-26 08: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26 08:28:57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3-11-25 22:23
对林三定“我们都老得太快  却聪明得太迟”一文的修改稿

我们不要老得太快   聪明的太迟(74高中二班   林 ...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26 22:17:08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3-11-25 22:23
对林三定“我们都老得太快  却聪明得太迟”一文的修改稿

我们不要老得太快   聪明的太迟(74高中二班   林 ...

写得太好了!相信现在的人越来越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注意“管理”,享受美好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方维和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13-11-27 08:13: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1-27 12:01:41 | 只看该作者
林建云 发表于 2013-11-25 22:23
对林三定“我们都老得太快  却聪明得太迟”一文的修改稿

我们不要老得太快   聪明的太迟(74高中二班   林 ...



   “健康是其最主要的基础”。  
  说得对,温饱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应该注重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享受美好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1-27 22:2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11-27 22:43 编辑
方维和 发表于 2013-11-27 08:13
长一辈就是不一样,文采比侄儿好多了!


      长辈只是作为装修工罢了。林三定这篇文章的立论、剖析及解说都很不错,主要问题是题目写得不太好——“我们都老得太快……”。这与我在‘重阳节’向同学们问候的结果一样,会使我们大多身心尚年轻的同学感觉伤心与尴尬。故而修改之。修改文是沿着原文的框架结构进行装修的,装修容易、建筑难!切不可喧宾夺主哟。

点评

我想装修才是幼空课!  发表于 2013-11-29 0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1-28 12:2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尹一波 于 2013-11-28 12:28 编辑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提高健康意识,保持正常积极的精神状态和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享受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1-28 23:54:19 | 只看该作者
3高,不是3脂高,高血压也是3高(你老叔描述得非常具体)之一,可删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1-28 23:58:5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哲理!写得不错!很高兴,我们2班又冒出一个文笔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1-29 09:47:20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可以納一口气,看看论坛新作,长长短短又有许多看头,这是好现象,说明参与的老同学多起来,百花在不同步的放。虽然写的题材各式各样,形式和文笔各有千秋,但只要是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都能为纪念文集添砖加瓦,水涨船高。
林三定写的本篇也有意义,一来林董在百忙之中亲自做文章,反映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参与纪念活动,二来抓住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抒发,不管是切身体会,还是有感而发,关注这个主题说明有眼光,基本观点在情在理。林建云修改稿,首先可以肯定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难得主动为他人做嫁衣裳,尽管有沾亲带故之故,也是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修改文章不容易,老叔费心提携老侄,亲情与功夫均可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佤就要冒险来泼冷水了,就是说,修改稿又好又不好,好在修改得文字更通顺,更讲究雕琢,更加侃侃而谈;不好的呢,一个是修改方式上,一个是思想观念上,佤认为有些不妥之处。当然这是佤一家之言。

点评

同意刘正明同学的观点。林教授的修改已超出修改的范围,是改写了。虽然文笔比原作好,但文集还是要收原作而不收改写稿。  发表于 2013-11-29 1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11-29 10:08:28 | 只看该作者
要谈透佤这两瓢冷水,可能要许多工夫,无奈目前佤又没很多工夫,一个原因系正在帮一个84岁的老校友改他的短文。因为这些年跟几位70、80多的老校友打交道较多,他们为人不错,但盲目以为中文系的就会写文章,常很谦虚的把他们的诗文先发给我帮助修改。这种事先不说佤能力够不够,起码在目前额外增加佤的劳动量,但作为晚辈,并且他们也帮过我,又不能不听命,还得真当一回事,绞尽脑汁,不能敷衍了事。不能一心两用,所以详细地商榷两林文稿就难了(有没有必要又是个问题)。不商榷呢,又正是跟这些七八十的老校友打交道多了,读了他们的文稿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睹他们怎样在暮年为厦大北京校友会呕心沥血的情景,这是另外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老有所为的老年健康观念,由此及彼,佤觉得有启发,不吐不快,但快了吐不好,欲速则不达,泼泼冷水倒是简单省事,也许忙中出错,泼错地方,虽然泼水难收,抱歉却是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1-29 10:4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11-29 18:44 编辑

佤还没切入正题,就有点题的,呵呵,不要又搞成百家争鸣,佤可没有时间三陪啊。可以谈论一下,主要目的不仅是为林董文章精益求精,也是为当前在进行的文稿编辑工作做做参考。
林建云修改稿,佤也觉得应该算改写。改写不是不可以,因为他不是责任编辑,等于是提供另一个版本给文集编辑做参考,或者也可以当做两林合写的。当然,佤多次提议,因为我们编辑的不是报刊是纪念文集,参与者不是专业创作者甚至有的是第一次写征文,故,修改文章,应尽量保持原生态,对原稿非原则性的内容尽量避免大改动,尤其是没有吃透作者原意情况下,如何删改、添加就要慎重,改则需有理有据有分寸。修改别人文章难处就在于修改者不能替作者说话,不能把自己欣赏的做法嫁接给作者,既要尽可能改好,又力求不改得走样,甚至改成自己的文风、观点。这是有难度的,否则老编辑就不必呕心沥血,耗费大量健康财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1-29 11:0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3-11-29 12:24 编辑

应该承认,不管是修修补补去改,还是大动干戈去改,都是要死很多脑细胞的,所以要讲究适度。对写作上的语法修辞错误、文字瑕疵、段落划分等等,可重点修改,使主题表达得更明确、更充实,文字更通畅、精炼,内容更条理化。文章观点自然是作者的,更要注意其内涵,如果认为需要作文字修改,修改后本意应该基本不变;如认为不妥,就需要与作者商榷怎么改,是保留还是改变还是删除,取得一致意见。当然,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灵活机动,而且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复杂。
就林三定原文来说,抛开其观点不论,佤这是第一次见到他亲笔文章,读了感觉论说得还是不错的,观点有深度,文笔也不乏精彩之处,有些表达不很到位的地方,责编做了修改,问题不大。佤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健康”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范围),现代的健康观念,不但是身体上的,还包括精神、心理、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等诸多因素,一篇短文不可能都容纳。林三定实际上谈的是身体健康,这还是一个大题目。不同的时代,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年龄段,对身体健康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不同的价值观,对拥有健康身体的意义认识也是不同的。所以,泛泛而谈健康,就可能会顾此失彼,甚至强调了一种观念,却排斥了另一种观念,有的还会自相矛盾起来。
当然,佤这种求全责备的观点,对百忙之中的林董来说是苛求了。实际上也没必要写一篇关于人类健康或大众身体健康的论文,原文中心思想比较好理解,就是围绕身体健康问题,呼吁迷途知返,亡羊补牢。如果这个论点再明确一些,侧重于强调重视中老年的健康(主要是身体健康),时不我待,来者可追,就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了。不过,老年的注意健康,与青少年的怀抱理想、为事业奋斗,不要搞成对立关系;老年人养生、享受生活,也不全是健康的全部,健康实际上是个手段,不是终极目的,为健康而健康是不正常的,也很少见,总是有个目标吧?从最简单的方面来说,不是少生病,就是想长寿;老有所乐、所为(包括享受生活),既是健康的方向,又是保持健康的途径之一,健康的价值之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为了追求享受生活而重视健康,为了长命需要健康,以至于悔不当初,这样的健康观未免狭隘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3:25 , Processed in 1.0920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