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刘正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北贡金那做艺(转)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0:20:24 | 只看该作者
捉麻雀
       很多儿时的游戏,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多数男人都有相似的经历。捉麻雀,回味起来像一场梦,但咀嚼起来又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那年月,麻雀和苍蝇、蚊子、老鼠同为“四害”。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十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消灭“四害”,捉麻雀也就成了“义举”。
       隆冬,一场大雪过后,麻雀找不到觅食场所,便飞进了我家小院,“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反正寒假没多少作业,在家闲得难受,突然想到了捉麻雀玩。我灵机一动找出竹匾、麻绳、小木棍,将院子中间扫出一块空地,用木棍把匾子支成蛤蟆张嘴状,在匾子下面撒点米。然后,像侦察员似的凝神屏气潜伏在墙角下面,冒着严寒静静守候。
       不消一袋烟工夫,麻雀就来了,见到米粒,一个个欢呼雀跃,渐渐越来越多,争先恐后钻到了匾子底下觅食,这时我把绳子使劲一拉,“叭!”匾子的蛤蟆嘴闭上了,五六只麻雀同时被扣在了匾子底下,这下可轮到我欢呼雀跃了。为了不让麻雀漏网,我用一只布袋把匾子套上,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匾子抽出来,麻雀一个个束手被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0:35:22 | 只看该作者
养鸟
       算起来,我小时候养过的鸟的确不少,麻雀、白头翁、水鸟、白果果(斑鸠),都是些野鸟。那时,放学以后都要到“小队之家”做作业,我们小组长家住船闸管理所,那里树林茂密、鸟语花香,自然是“小队之家”的最佳选择。每当做完作业,小组长便拿起弹弓领着我们在树林里转悠。他打弹弓特准,麻雀只要被他瞄上,手起鸟落,在劫难逃。
       有一天,他神秘地告诉我,一个月前,他家房后大树上飞来了一对白果果,在树上筑了个窝,最近他从鸟窝里听到异样的声音,会不会是小鸟孵出来了?他怂恿我上树瞧瞧,我也是楞头青,三下五下就上了大树,朝窝里一看,小鸟果然孵出来了!两个毛绒绒的小脑袋,眼睛半睁半闭,嘴巴张得大大的,伸长了脖子好像在等待着喂食。此刻,雌白果果发现了我,焦躁地在大树上飞来飞去,发出急切的“咕咕”声,似乎要和我决一死战。我匆匆将两只小鸟揣进怀里,赶紧溜下了树。“胜利果实”我和小组长平分。当晚,我特地给小鸟做了个鸟笼,小心翼翼地给它喂米喂水,兴奋了一晚上。母亲却不乐意,唠叨了一晚上:一会儿数落我是“张公养鸟,越养越小”,一会儿吓唬我“空手抓鸟,晦气不了”。其实,她是可怜这没妈的小鸟,离开了爸妈怎么能活下去?第二天一早,我乖乖地将两只小鸟送回了窝。当然,小组长在家也少不了挨一阵臭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0:40:07 | 只看该作者
掏螃蟹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在农村小河沟岸边会发现不少洞穴,大的如拳头,小的只能容两个指头进出。家住农村的小伙伴自然对这些洞穴了如指掌:大的是老鼠洞,小的是水蛇洞,圆的是鳝鱼洞,扁的是螃蟹洞。
       放暑假在家闲得无聊,下午趁家里没人,跟门口的几个小伙伴约好,一起到郊区小河沟里去掏螃蟹。好在夏天穿的是裤头,鞋子一脱便可下水。每人手中拿一根小竹棍或篾片之类的东西,猫着腰在河岸上东捣捣、西戳戳。小螃蟹只有指甲盖大小,正在洞口乘凉,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立刻被一股浑水呛得透不过气来,来不及挣扎便乖乖落入我们的掌心。
       稍大一些的螃蟹躲在泥洞深处,我们干脆伸手进去掏。螃蟹也不是等闲之辈,洞穴拐弯抹角有好几个出口。为了防止它逃脱,我们将一个个洞口用泥巴封死,整个胳膊伸进洞中。等到螃蟹从洞底被掏出来,我们则成了“泥猴”。
       让我最难忘怀的是,有一次我竟掏到一支两把重的大螃蟹(相对那些小毛蟹而言),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时,螃蟹冷不防对我进行了疯狂报复,大螯钳住我的大拇指死死不放,疼得我呲牙咧嘴嗷嗷直叫,实在没法便想出了“以牙还牙”的绝招,一口下去,螃蟹大螯应声而落,引来小伙伴们一阵傻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0:49:27 | 只看该作者
钓长鱼
       黄鳝在我们家乡叫长鱼,钓长鱼的钩很特别,它绑在黄藤条上。藤条长约六七十公分,鱼钩通常用自行车辐条加工而成,一头磨得尖尖的,弯成钩状,用细铁丝牢牢地绑在藤条上。
       我邻居大顺子,学习不怎么样,钓长鱼却很在行。有一次,他带我到郊区进行现场指导。大顺子说,钓长鱼首先要会看洞。长鱼的洞和水蛇的洞都在秧田边,但长鱼洞有水而蛇洞一般是干的,长鱼洞口比较光滑而蛇洞比较粗糙。其次,要会判断洞里是否有长鱼。一般来说,洞口光滑而没有青苔的就有长鱼,反之则无。第三,要会下钩。钩子不能一直伸进洞而不动,要一伸一缩向前进。因为长鱼喜吃活食,钩子伸进洞不动,它会以为蚯蚓是死的而不去吞钩。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感觉到长鱼咬钩的时候,要迅速向里推一下,以便钩子全部进入长鱼嘴,最好再把钩子转动一下,然后迅速提出,这样长鱼多半脱不了钩。
       钩子伸进洞,大顺子一边扶钩,一边将手插在秧田里,用中指在水面上弹出嘟嘟的响声,他说这样更能吸引长鱼的注意力。果然,不一会我们便钓到了一条长鱼。鱼一离开洞口挣扎得很厉害,大顺子伸出中指一下子锁住长鱼身体的中部,顺手扔进了壶篓。
       因为一次要下好几把钩,大顺子让我也看一把钩,我满心欢喜现学现用,竟意外地钓到一条长鱼。长鱼拎在手里,我哪有本事锁,七抖八抖让长鱼脱了钩。等到大顺子到我跟前,我绘声绘色地告诉他,那条鱼有七八两重。他苦笑了一声:“跑掉的都是大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0:5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5-9-2 01:04 编辑

养蚕
    夏天,同学送我几个洁白的蚕茧,过了大约十天,蚕蛾破茧而出,雌蛾和雄蛾尾部很快粘在一起,雌蛾在纸上产出乳黄色的卵以后,便完成了传种接代的任务。
    次年,当桑树发芽的时候,同学教我将蚕卵用棉花包好夹在胳肢窝里,孵一周,幼蚕出来了。幼蚕如同小蚂蚁一样,黑乎乎的,只能用羽毛和毛笔往纸盒里扫,喂细嫩的桑叶。有了这些蚕宝宝,我天天巴望它快点长大,每天早晚出去打一趟桑叶,看到蚕宝宝狼吞虎咽的样子,听着细微的“沙沙”声,我对生命充满了幻想。
    当幼蚕蜕皮四次以后,蚕宝宝长得又白又胖,全身隐约泛起荧光,食量大增。有一天我贪玩,把打桑叶喂蚕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等我想起来,搬出蚕匾一瞧,只见蚕在干枯、千疮百孔的桑叶上爬来爬去,见了我直挺头。偏偏那天外面下雨,家里储备所剩无几,我急得直跺脚。为解燃眉之急,当晚我打着伞,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了我熟悉的桑树前,借着手电筒的微光,用手几乎摸遍了每条树枝,一片桑叶也没找到。接下来几天阴雨连绵,桑叶东借一把,西借一把,仍然无济于事。我那可怜的蚕,已到了吐丝结茧的当口,硬是饿着肚子被迫“上山”,结的蚕茧自然好不到哪里去,颜色淡黄,最小的只有蚕豆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1:07:01 | 只看该作者
粘知了
       粘知了是童年趣事,它至少有五种粘法:其一,用蜘蛛网。将芦柴折成三角旗状绑在竹竿上,扛着竹竿到家前屋后蜘蛛网多的地方绕一绕,竹竿前的小三角旗便形成了一张网,用它粘知了一粘就上。其二,用桃树脂。夏天桃树分泌出很多树脂,黄色的半透明体,看上去如同松香,比胶水还粘,将它裹在竹竿尖上粘知了,只要知了翅膀一碰上便在劫难逃。其三,用布袋兜。用白纱布缝一只布袋,沿口穿上铁丝形成小网兜,绑在长竹竿上,照准知了罩下去也是十拿九稳。其四,用桐油。那年头,家里用的都是木桶、木盆,为了经久耐用,夏天总要用桐油抹几遍。将桐油在炉上熬一下,粘性不亚于如今的强力胶。其五,用面筋。从家里面缸里偷两把面粉,拿到河边口耐心地洗面筋,洗粘了缠在竹竿尖上就成了捕蝉武器。
       粘知了,挺能锻炼人的观察力。来到树下,得先观察知了所处的方位,光凭耳朵听,很快便能知道这棵树上有几只知了,大概在哪几根树枝上,一旦发现目标,悄悄地将缠着面筋的竹竿伸过去,放在知了后面,慢慢移动竹竿,手不能哆嗦,否则前功尽弃。待面筋移动到离知了约三五厘米的地方,果断出击,便能一举成功。当然,失手也在所难免。有时竹竿刚伸过去,知了吱的一声打着旋儿飞走了,让人感到晦气的是,它飞着飞着还滴滴嗒嗒地撒你一头的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01: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5-9-2 01:12 编辑

斗蟋蟀
       斗蟋蟀,谁都想当“常胜将军”。“将军”到底在哪里?重在“慧眼识珠”。
       听老人说,有蛇虫百脚(蜈蚣)把门的蟋蟀善斗。好!咱就专往有蛇虫百脚的地方跑。夜晚,屏住呼吸、耳朵紧贴墙根,仔细辨别蟋蟀所在的方位。一旦听到“刚刚”的声音,就知道这只蟋蟀差不了。紧接着,打着电筒扒砖头、搬石头。扒着扒着,突然蹿出一条“火赤练”,一会儿又钻出几条蜈蚣,胆小的吓得哇哇乱叫,而我们小小年纪居然什么都不怕,越扒越有劲。
       蟋蟀一般藏在现成的掩体下面,掀起石板要眼疾手快,蟋蟀后腿特有劲,一跳可以跳出两三尺远,如果不赶快扑过去用手按住,转眼间它就会钻进瓦砾堆中。捉到蟋蟀,将它装进小竹筒。竹筒截取一至两节竹竿,用铁条将节把捅开,竖着开个槽,便于蟋蟀透气,横着再锯若干格,进去一个插上一块硬纸片,每个蟋蟀一格,绝不会发生意外“斗殴事件”。
       斗蟋蟀,双方用狗尾巴草将蟋蟀赶进瓦盆,两只蟋蟀在竹筒里憋了许久,双方一照面便呲着大牙展翅而鸣,你叫得响,我比你叫得更响,那等张狂、不可一世,实在叫对方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格斗通常分文口、武口两种,文口即双方刚上口,一方便伤牙败阵,多次下草仍不开口,此刻,胜方内心窃喜却表现出大将风度,高傲地展翅而鸣,克敌制胜,见好就收。武口则不同,上口势强力猛,出劲凶狠,咬夹激烈,叱咤风云,威武绝伦,常常咬得对方破翅断腿,落荒而逃。众孩童则在一旁大呼小叫,声嘶力竭地为各自追捧的蟋蟀助阵,一直嚎到决出胜负,胜者欢呼雀跃,败者无奈地抓起盆中蟋蟀,愤愤地往地上一摔,在旁边觊觎已久的一群老母鸡蜂拥而上,展开新一轮争夺。对于鸡来说,蟋蟀虽小也是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9-2 10:44:44 | 只看该作者

南方、北方的金那童年的玩法相同的地方不少啊:滚铁环、打弹子、放风筝、打弹弓、斗鸡、拍香烟纸、跳房子、集糖纸、挑冰棒棍、折纸马、万花筒、捉麻雀、养蚕、粘知了、斗蟋蟀,肯定还有,等你接着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8 21:14 , Processed in 1.3104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