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liuzhming72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二泉映温烧(转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2-10 13:57:18 | 只看该作者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4-2-10 12:38
这镜头挖出来特别有考证意义,不然以后温烧文史要记载碑文来历,可能查不出作者了。你不介绍,这一历史细 ...

也是呵!多谢您,回去請您飲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4-2-10 14:21:39 | 只看该作者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4-2-10 12:34
呵呵,夭想无?难怪,40多年了,老兄阅人无数,肯定记不得了。姓就是刘红兰的刘(但佤不认识伊),企在吴 ...

看你相片的样子是有点面善........但夭是想无,安你讲〝阅人无数〞。在图书舘時,每日來借册的人好多,如果你是〝查僅〞我可能就会记。人那老就无兰用了,傢俬陇了了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4-2-10 14:24:22 | 只看该作者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4-2-10 12:23
这不又株连上一位了。这位周若蓉面貌很像我们下河某女知青,姓名也接近。经高志强确认,伊就是该女知青的 ...

咚!咚!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4-2-10 14:28:23 | 只看该作者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4-2-10 12:08
是啊,我认识他们夫妇40多年了,人熟悉,但一直不知道她姓名。谢谢老兄指点。
08年初回云霄,被方、张伉 ...

我與老婆去年回來也有给他们夫妇请客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4-2-10 14:40:45 | 只看该作者
liuzhming7274 发表于 2014-2-10 12:01
哦,二泉天籁太早揭谜底了。
要不直接点明,对这红衣近影,估计大家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是谁吧。

讲到李政委......也是我的大恩人。在未成立县文宣队之前,是他极力推薦我上漳州地区学习〝样板戏京剧班〞。真感謝他。这次四十週年聚会,我旧事重提,他笑着说〝还记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4-2-10 15:21:20 | 只看该作者
二泉天籟 发表于 2014-2-10 13:57
也是呵!多谢您,回去請您飲茶。

哪里啊。要谢你揭秘了一个挺有意义的历史见闻,“云霄文史资料”真应该记下这件事。再说能刻石留文的实属凤毛麟角,那时你也才20岁上下吧?不简单啊。
好像你本月17日会回到云霄?不过找不到我,呵呵,目前我人没在温烧。要是5月初再回来,就可以一起到方局长家泡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4-2-10 15:34:10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2-10 15:21
哪里啊。要谢你揭秘了一个挺有意义的历史见闻,“云霄文史资料”真应该记下这件事。再说能刻石留文的实属 ...

哈哈!不愧〝正大光明〞,我什么時候回云霄都那么清楚, 方便的话,留个联络电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4-2-10 16:00:23 | 只看该作者
二泉天籟 发表于 2014-2-10 14:21
看你相片的样子是有点面善........但夭是想无,安你讲〝阅人无数〞。在图书舘時,每日來借册的人好 ...

呵呵,这个照片不能说明问题,变化了。
提点细节看看有无印象。当时文化馆有各种报纸杂志供人随意阅览。大厅中间两排斜面桌对靠,桌面放各种报纸,固定在报夹里,我从第一个报夹翻起来,从这头到那头,转一圈翻完。当时常在专心看报纸的有沈鲁云(沈鲁宏的哥哥)。南北两面墙,各有两张长条斜面桌,用铁线固定一本本杂志,记得有比较精致的《考古》,带几页文物图片插页,内容太专业,无人翻阅,我常去翻看,还有《民间文学》等杂志;《大众电影》这些好看的刊物都被读者翻烂了。
我去文化馆看书报,好像还早于67年,因为可借阅的图书不少是封资修的,文革前才能借阅的吧,文革开始就封存了。

那时你在柜台后管理图书,一排大书架,摆满故事书。我要办借书证,你说年龄不够不行。百般勾将,你表示要是帮你抄写借书登记卡,就可以照顾。然后抱出一大堆图书,我就在文化馆做义工,忘了抄了几天,终于给我一个借书证。我天天去借书。那时特别想借苏联的4本《森林报》,以及《中国民间故事集》等,始终借不全。主要是借少年读物、苏联惊险小说。有时书借回家,一翻不好看,马上去还,再借,最多时一天借了7趟,把你烦得要命。呵呵,有无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4-2-10 16:03:08 | 只看该作者
二泉天籟 发表于 2014-2-10 15:34
哈哈!不愧〝正大光明〞,我什么時候回云霄都那么清楚, 方便的话,留个联络电话。
...

电话有啊,了如那里就有。不过一打就是长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4-2-10 16:34:10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2-10 16:00
呵呵,这个照片不能说明问题,变化了。
提点细节看看有无印象。当时文化馆有各种报纸杂志供人随意阅览。 ...

应该是65年尾至66年之間。67年〝二总〞对战开始恶化,图书舘跟本经常关闭。〝.......抄写借书登记卡,就可以照顾。然后抱出一大堆图书,我就在文化馆做义工,忘了抄了几天,终于给我一个借书证.......。〞非常有印象,有这么一回事。哈哈!你还记得那么深, 当時的图书館內部摆设都给你描述的那么活灵活现。好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4-2-10 17:00:13 | 只看该作者
二泉天籟 发表于 2014-2-10 16:34
应该是65年尾至66年之間。67年〝二总〞对战开始恶化,图书舘跟本经常关闭。〝.......抄写借书登记卡, ...

您老记忆力很不错,那时到文化馆借书人如流水,还能保留这个印象确实厉害。过去我在漳江论坛欣赏了你的许多精湛的二胡演奏曲,只是没想到也认不出演奏者是谁。你在论坛这里贴了早年头像,一眼就发现很面熟,想起是老友了。转贴了你这么多照片,来而不往非礼也,上一张当时面貌,也许有助于确认,再讲后来打交道的情节更能对上号。

摄于1967年左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4-2-10 17:35:02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2-10 17:00
您老记忆力很不错,那时到文化馆借书人如流水,还能保留这个印象确实厉害。过去我在漳江论坛欣赏了你的许 ...

有!脑里有这画面......但真正名字不是刘正明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4-2-10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2-10 17:43 编辑
二泉天籟 发表于 2014-2-10 16:34
应该是65年尾至66年之間。67年〝二总〞对战开始恶化,图书舘跟本经常关闭。〝.......抄写借书登记卡, ...


再讲讲我们友情的深化故事。记得1971年夏季双抢,我们一中6个男女生被派到下坂,批判“小仙姑”事件。当时我们学生由县宣传组派的老柳(柳凤举)指挥。你们县文宣队的支农工作队先到几天,都住在下坂小学教室里,每天一起吃大锅饭。你说的那个女队员郭素英(当时不知道伊姓名)好像负责给大家做饭。那时她很青春,剪短发,面容白里透红,闲暇常常在她自己独住的房间里清唱样板戏《红灯记》的李铁梅唱段,或者潮剧,有时早起还吊嗓子。领导我们这帮人的是个部队军官陈排长,江西人,个子不高,常对这个郭素英献殷勤。我们吃饭都聚在天井,郭素英总在自己房间吃饭,陈排长吃着吃着就端饭碗到她屋里聊天去了。他一走开你就开始说怪话了。呵呵,有印象吧?
有几天要来台风。晚上我们男男女女七八人到下坂村外的溪边堤坝巡逻。天暗风急,走在坎坎坷坷土路上,一路打手电检查溪水上涨多高,堤坝有无险情。途中就听你说说笑笑,忽听你说了几次“虼蚤在树丛里窜来窜去”,大家都嘻嘻哈哈的。我很纳闷,你目力怎那么神,大黑夜里能见到小小虼蚤?虼蚤怎么会在树丛里?呵呵,那时年岁小兼太泼实,哪知道你在讲笑。这个有无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4-2-10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二泉天籟 发表于 2014-2-10 17:35
有!脑里有这画面......但真正名字不是刘正明呵!

呵呵,也许那时你不是叫我名字,而是叫我的外号。我外号比较多。不过,那时我一定是跟你唠普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4-2-10 18:57:53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2-10 17:41
再讲讲我们友情的深化故事。记得1971年夏季双抢,我们一中6个男女生被派到下坂,批判“小仙姑”事件。当 ...

真好!來你这真好!本來忘记的,都让你给挖出來......。 记忆犹新呵!你不提,真的是忘了。那宣传组的是叫〝柳凤起〞。 那時代的我,真的是很喜欢讲那些〝古灵精怪〞的.......。谢謝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4-2-10 21:2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正明 于 2014-2-10 21:42 编辑
二泉天籟 发表于 2014-2-10 18:57
真好!來你这真好!本來忘记的,都让你给挖出來......。 记忆犹新呵!你不提,真的是忘了 ...

      呵呵,你比我们年长近10岁吧,还能记得起来这些几十年前小细节,说明还真是记性强。也很巧遇到你来此一起叙旧,交流起来满有意思。我正要写点查下坂小仙姑的事,如能得到你指教就更好了。比如,我模模糊糊记得你好像带着手风琴,闲时弹奏几曲,很好听。回城关后,夏天傍晚在大草埔纳凉,总听到大会堂楼上传来悠扬的手风琴声,常反复弹奏那首“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不知怎地,我老觉得是你在弹奏。还有,我保存着一张活页的“革命歌曲”,有越老柬朝几个战斗歌曲,以及“东风吹,战鼓擂……”,肯定是下坂时得到的,但究竟怎么来的记不起来了。想到你们是文宣队的,自然很方便得到这种宣传品,那时天天住在一起,很合得来,会不会是你送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陈长乐 该用户已被删除
57#
发表于 2014-2-10 22:10: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4-2-10 22:11:06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明 发表于 2014-2-10 21:27
呵呵,你比我们年长近10岁吧,还能记得起来这些几十年前小细节,说明还真是记性强。也很巧遇到你来 ...

哗!真棒!还留到现在,当時我们是有这么單張活頁歌曲,就忘了是否我送给你们的.......哈哈!你真念旧呵。1981年我離开云霄文宣队來香港,家里一书柜歌曲、歌本、書本全虫蛀了。  手风琴我当時也有拉過,不过经常拉二胡较多,拉手风琴另有一位是我们文宣队队長:王崇尧老師,是省艺校下放干部,他专业是钢琴。

(四十週年留影)文宣队队長:王崇尧老師和我老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点评

王崇尧老师全家下放在马铺,一儿一女闲时经常练习拉小提琴,引得村民围观。  发表于 2014-2-11 0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4-2-10 22:1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二泉天籟 于 2014-2-10 22:19 编辑
陈长乐 发表于 2014-2-10 22:10
本仁还活着。还活在我们心中!

   我县二胡演奏家、老前輩汤本仁先生,因於二月二日(年初三)凌晨二点,在回家途中被辆货車撞倒。头骨振裂昏迷,由好心途人报警急送医院并通知家人......由于伤及脑部严重昏迷不醒延至今早 二月七日(年初八)不幸逝世.......。于2月9曰(星期日)出殡了!沒錯!还活在我们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4-2-10 22:25:03 | 只看该作者
       你说那个女队员叫郭素英,如果她真是我小学同学郭美英的阿姐,又可帮我解开一个谜团。记得小学四年级那时,班上几个本地小男生很顽皮,晚上带我满街溜达,说去郭美英家看戏,在门缝七来气去,见伊在大厅里跟几个小不点的男孩女孩玩耍,不知是伊小弟小妹还是厝边小孩。郭美英身材苗条,挑一对空空的小水桶,走着碎步,又扭又唱,像表演给那些小孩看,逗得他们很开心。当时觉得这个小女生很有表演天分。现在一想,如果伊阿姐是搞文艺演出的,近朱者赤,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喜欢模仿表演一下,自娱自乐,也就不奇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10 12:07 , Processed in 1.1544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