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云霄一中69级74届高中同学会 实验小学红星初中班— www.yxyz6974.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建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老知青寻觅当年激情岁月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6-30 12: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30 12:27 编辑

   
    有些人会说,上山下乡对于知青是难得的磨练。当然,走过艰难岁月,如果承受得住,坚持下来,回过头看,克服困难走出逆境学会了坚强,是一种精神财富,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而且我们不应该忽略一个客观基本事实: 当年在知青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生存状态恶劣,难以承受生活的重负,精神濒临崩溃,有些人甚至遭受黑恶势力的迫害,身心倍受摧残。此类情况在知青题材优秀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中,在纪实小说《中国知青梦》中都有详细描述,不用多说。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4-6-30 12:51:57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30 11:51
如果上山下乡果真有许多好处,为何当年有些人千方百计办理“四不动员证”,以免上山下乡?为何有人为 ...

看起来你对有没下乡这问题的看法不够客观,且抛开下乡这问题,应当说时代,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有谁幸运了?千方百计办理“四不动员证”,的家庭肯定更不幸,是有原因致使子女不能离开身边;“连高中也不读了”,证明他们没有你们幸运,多数是家庭重担压在肩。“当年知青点参军、招工、招生名额少之又少”,那没下乡的社会青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4-6-30 13:00:38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30 12:22
有些人会说,上山下乡对于知青是难得的磨练。当然,走过艰难岁月,如果承受得住,坚持下来,回过头 ...

生在那不幸年代的青年,谁没吃过苦。你不要比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中的角色,也不要比在纪实小说《中国知青梦》的主人,你们跟他们截然不同,下乡在云霄自己的小城镇,跟他们是天壤之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4-6-30 16:29:33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6-30 12:51
看起来你对有没下乡这问题的看法不够客观,且抛开下乡这问题,应当说时代,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有谁幸 ...

   对有没下乡的看法是否客观,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你说当时有人不用下乡是因为家庭困难,这恰恰正好印证说明了:  不用下乡是一种照顾,不下乡比下乡日子好过,不下乡比下乡幸运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4-6-30 16:3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6-30 16:38 编辑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6-30 13:00
生在那不幸年代的青年,谁没吃过苦。你不要比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中的角色,也不要比在纪实小说 ...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条件等等存在差别,不同地区知青的生活状态肯定有些差异,不过也不至于天壤之别。但至少下乡干活的劳累是基本相同的。其实不需要拿来比较,比出哪里干活最累生活最苦没有意义。举个实例只是说明知青艰苦劳动的客观存在。
   最初讨论的问题是: 上山下乡是否幸运。经反复讨论,没找出幸运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4-6-30 19:11:09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30 16:29
对有没下乡的看法是否客观,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你说当时有人不用下 ...

不下乡与下乡谁好一些很难说,只有听天由命,我们云霄有句俗语说的很有哲理:“杰、憨”平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4-6-30 19:27:03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6-30 16:34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条件等等存在差别,不同地区知青的生活状态肯定有些差异,不过也不至 ...

那时代的人并不是知青最苦,其实都苦。我们长身体时,碰到困难时期,吃都吃不饱;学习知识时,遇到文化大革命而停学。好在改革开放时我们正年轻,也算百年一遇吧。老天是公平的,先难后福。

最初讨论的问题是: 上山下乡与没有上山下乡谁幸运。经过反复讨论后得出结论:都不幸运。”
还有,你的辞令可当外交家,真可惜!这不幸也是上山下乡给带来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4-7-2 11:49:24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下放在云霄,我上山下乡在云霄,在那个年代是幸运的,在《中国知青梦》黑龙江、新疆、云南的同龄人悲惨的经历令人发指,不堪入目!!!我们是幸运的,庆幸庆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4-7-2 13:36:20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6-30 19:27
那时代的人并不是知青最苦,其实都苦。我们长身体时,碰到困难时期,吃都吃不饱;学习知识时,遇到文化大 ...

同学们在网上各抒其见,我们都是近耳顺之年的人了,感叹那蹉砣的岁月而已。 真别拿外交官说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4-7-2 13:45:19 | 只看该作者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6-30 19:27
那时代的人并不是知青最苦,其实都苦。我们长身体时,碰到困难时期,吃都吃不饱;学习知识时,遇到文化大 ...

同学们在网上对上山下乡问题各抒其见,我们都是近耳顺之年的人了,感叹那蹉砣的岁月而已。别拿外交官说事儿,外交官忙于国事,他少的就是这份同学之间的纯洁友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4-7-2 23:51:08 | 只看该作者
那小健 发表于 2014-7-2 11:49
我家下放在云霄,我上山下乡在云霄,在那个年代是幸运的,在《中国知青梦》黑龙江、新疆、云南的同龄人悲惨 ...

同样是知青,小健同学是幸运的。云霄虽然是小地方,但乡村条件还算不错,农村人也比较纯朴厚道,会体贴城市的青年,不算太辛苦。如果下乡在北大荒,边疆等地方,天高地远,那就苦不堪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4-7-3 00:0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方联州 于 2014-7-3 00:20 编辑
王颜萍 发表于 2014-7-2 13:45
同学们在网上对上山下乡问题各抒其见,我们都是近耳顺之年的人了,感叹那蹉砣的岁月而已。别拿外交官说事 ...


呵呵,我没拿她说事呀,我是夸她的语言逻辑性强,讨论问题时,围绕话题中心辞令不离不偏,思维密集,雨泼不入,真是一代女才子。若不是生在那不堪回首的年代,不要说做外交官,就是当外交大臣也能胜任,有点可惜。而且她是怀旧重感情的人,如果当高官,肯定不会忘记昔日同窗和曾经一起战天斗地的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4-7-3 11:3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1:35 编辑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6-30 19:11
不下乡与下乡谁好一些很难说,只有听天由命,我们云霄有句俗语说的很有哲理:“杰、憨”平长。 ...

    “‘杰’、‘憨’平长”,意思是说“傻人有福”,“聪明反被聪明误”吧。话虽这么说,通常人们还是希望成为‘杰’的那一个。
    联州同学说的也对,在过去那些艰难的年代里,大多数人都吃过苦。70年代中期,生产停滞百废待兴,生活贫困物质匮乏。当时即使留在城里,也不一定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合适工作,许多人只能去打零工,或做点小生意混饭吃。
    就个体而言,同为知青,下乡的境遇可能存在差异(由于下乡地点、待遇、劳动强度不同);若是就知青群体而论,上山下乡的大多数人,吃的苦头确实比同龄人更多,日子更难熬些。否则,在70年代末,国家就不必调整纠正知青安置政策,也不会掀起全国百万知青返城的汹涌大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4-7-3 11:3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1:39 编辑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6-30 19:27
那时代的人并不是知青最苦,其实都苦。我们长身体时,碰到困难时期,吃都吃不饱;学习知识时,遇到文化大 ...

   俺所说的可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哦。
   外交官属于国家栋梁之才,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何况当外交官就算幸运吗,也不见得。驻外使节常驻国外,常年和家人分开,享受不到亲情的温馨,也照顾不了家庭,忠孝家国不能两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4-7-3 11:47:16 | 只看该作者
那小健 发表于 2014-7-2 11:49
我家下放在云霄,我上山下乡在云霄,在那个年代是幸运的,在《中国知青梦》黑龙江、新疆、云南的同龄人悲惨 ...



  小健同学运气好,到哪里都遇上好人。  心态也特别好,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生活中努力去发现光明的一面,善于化解克服困难,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4-7-3 11:51:37 | 只看该作者
王颜萍 发表于 2014-7-2 13:45
同学们在网上对上山下乡问题各抒其见,我们都是近耳顺之年的人了,感叹那蹉砣的岁月而已。别拿外交官说事 ...



  谢谢颜萍!你真是位善解人意的好同学,多谢你的热情关心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4-7-3 12:0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2:17 编辑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7-3 00:06
呵呵,我没拿她说事呀,我是夸她的语言逻辑性强,讨论问题时,围绕话题中心辞令不离不偏,思维密集,雨泼 ...

   老同学把玩笑开得太大了,把砖头说成金子,简直是《天方夜谭》讲故事,太夸张了,丝毫不沾边。真是块金子,早就发光发亮了。
   那些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都是有理想有抱负、胸怀雄才大略、才学过人的英才,普通人哪有那份能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4-7-3 13:40:39 | 只看该作者
yftx2012 发表于 2014-7-3 11:51
谢谢颜萍!你真是位善解人意的好同学,多谢你的热情关心和支持。
...

不用谢   。你客气了  。  前阵子,陈长乐同学来福州 ,我们好几个同学在一起聚了一下,在谈话中,大家都提到你。只是我们相隔的太远,见一次真不容易。下次你到漳州探望父母时,顺道来福州走走。我们也好叙叙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4-7-3 15:44:16 | 只看该作者
王颜萍 发表于 2014-7-3 13:40
不用谢   。你客气了  。  前阵子,陈长乐同学来福州 ,我们好几个同学在一起聚了一下,在谈话中,大家都 ...

   是吗,走近耳顺之年的同学们都喜欢怀旧,聚在一起经常不忘关心念叨老同学,谢谢你们。
   向来认为山东人普遍比较热情爽朗重友情,你已经充分展现山东人的鲜明特质。有机会咱们再好好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4-7-3 15:5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ftx2012 于 2014-7-3 15:55 编辑
方联州 发表于 2014-7-2 23:51
同样是知青,小健同学是幸运的。云霄虽然是小地方,但乡村条件还算不错,农村人也比较纯朴厚道,会体贴城 ...

    联州同学不简单,虽未上高中,却能自学成才,潜心研读古典诗词,出口成诗,很有文学功底。经营事业也很成功,令人钦佩。
    虽然讨论问题意见有所不同,但从中也可看出老同学喜欢思考,分析问题有独立见解,阐述问题简明扼要。谢谢对于知青下乡话题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云霄一中69初中、74高中同学会.实验小学红星班 ( 闽ICP备15024957号 )  

GMT+8, 2025-10-9 00:38 , Processed in 1.1700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