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建云 于 2013-7-18 14:04 编辑
“蛟龙”出水
“蛟龙号”潜水艇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设计深度为7000米。由近百家科研所和生产企业、历时6年联合攻关完成的载人潜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在南中国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2011年7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到达深度5057米。2012年6月27日,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的海试中,成功下潜到7062.68米;这意味着我国具备载人潜水、可到达全球99.8%以上的海底进行作业的能力。
“蛟龙号”具备着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具备着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开展:对海底多金属结核矿资源进行勘查;可对小区域地形地貌进行精细测量;可定点获取水样、沉积物样、生物样;可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可对多金属硫化物热液喷口进行科学考察和取样;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并完成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在我国南海深海区,我们已发现、并成功钻获取“可燃冰” 实物样品。“可燃冰” 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的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据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美、日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可燃冰”。 “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及其它烷类化合物,其外观象冰一样,但遇火即可燃烧,所以,或许可能成为今后的主要能源之一。预计中国南海“可燃冰” 的资源量为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中国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 “蛟龙”号载人下潜海底作业的试验成功,将意味着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